盧曉延
摘要:從發展觀角度研究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為切入點,解決勞動力轉移方向問題,加強農業基礎,促進農村和諧發展,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外出務工的積極性,因此如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調整農村就業結構,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與提高農村城鎮化建設是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對策
就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方向或行業分布問題,依次出現了城市工業吸納、鄉鎮企業吸納以及第三產業吸納三種不同的觀點流派,其中城市工業論作為其中的主導思想一直影響至今。結合實際,這三者在吸納轉移方面的效果如何,在新形勢下誰更在吸納勞動力方面更具優勢,應該在何種行業采取政策傾斜擴大其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成為了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
1 農村勞動力轉移基本情況
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已由1952年的18243萬人增長到2001年的49085.5萬人,增長了2.69倍,占整個社會勞動力總數的67.2%,而且每年還在以1000萬人左右的速度不斷增長。根據工業化國家的發展經驗,即使保持目前農村勞動力人數不變,如果我國農村勞動力占社會勞動力總人數的比例達到工業化國家重工業化前期平均40%的水平,也有1.98億過剩勞動力;如果達到目前工業化國家平均20%的水平,則將產生3.44億剩余勞動力。
2 三種農村勞動力轉移方向的比較分析
城市工業部門在吸納剩余勞動力方面的優勢主要在于:
第一,隨著工業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城市工業部門需要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去從事工業生產,這就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第二,在工業化過程中,西部由于工業化起步過慢,仍處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階段,再加上東部發達地區不斷的向西部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第三,城市工業部門的工作相對比較固定,可以保證勞動力的長期吸納,為其提供穩定的就業崗位。
盡管城市工業部門在吸納勞動力方面存在著這樣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局限,在新的形勢下,城市工業對農村勞動力的作用弱化,很難達到預期的就業目標。
農村勞動力在農村工業部門中“就地轉化”的吸納途徑具有其優勢。
現行的戶籍制度基本排除了農村來的剩余勞動力得到城市永久居住權的可能。這個制度無疑增加了外出收入的不確定性,增加了農村勞動力外出在城市就業的成本。另外,農村來的打工者一般不被城里人所認同,常常面臨被驅趕和歧視的可能,這必然造成其心理調整成本的高昂。上述種種起負面影響的心理成本與城市就業競爭加劇狀況的結合,使得許多農業剩余勞動力寧愿選擇貨幣收入低于城市的本地農村工業經濟部門。然而農村工業部門——鄉鎮企業的吸納作用也遭到了很多質疑。
3 結論
通過對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途徑的比較分析,得出相關結論:
第一,我國在解決農村勞動力吸納問題上,要結合我國的城市工業失業問題嚴重、傳統農業發展滯后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我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模式。
第二,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和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城市工業對于勞動力的需求逐漸下降,而城市失業的不斷加劇也弱化了城市工業在吸納農村勞動力方面的作用。
第三,三元經濟理論所支持的鄉鎮企業“就地吸納”的觀點,隨著我國鄉鎮企業先天不足及后續發展跟不上的缺陷及其應用上局限性的逐步凸現,使其并不能成為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蓄水池”。
4 相關政策建議
4.1 對于鄉鎮企業而言,要提高其在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化”的能力,一方面有效的約束鄉鎮企業經營的社會目標的擴展,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鞏固其經營根基,提高自身發展潛力;另一方面,注意鄉鎮企業發展的適用性,對于適合發展的地區應該加強農村工業的資本積累,有效的籌集發展基金,使其走上良性梯度發展道路。
4.2 對于城市工業而言,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向西部落后地區轉移勞動密集型工業,提高就業彈性,以吸納廣大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大力發展專業化的中小企業,以較少的資本投入容納較多的勞動力;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發揮個體私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等吸納勞動力的作用;適度擴大對部分勞動密集型工業的投資,刺激需求,以開拓市場,增加就業崗位。
4.3 對于第三產業而言,首先政府要轉變產業發展觀,重視第三產業在吸納農村勞動力方面的作用,在資金、技術、政策上對第三產業加以扶持,對吸納勞動力的主導行業提供政策傾斜,使其得到優先發展;其次農村勞動力在選擇就業時也應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其在第三產業的自主創業行為,進而壯大第三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再次,鼓勵科技服務、信息、咨詢和社會化服務等新興第三產業的發展,使其創造更多的就業需求,進而為更多的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最后,打破地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鼓勵各類主體投資農村第三產業。
4.4 對于農村勞動力自身而言,主要是要加強職業技能的培訓,提高自身的素質,擺脫其在就業競爭中的劣勢地位,從而提高就業可能。另外要轉變其“安土重遷”的傳統觀念,鼓勵其在城市的自主創業的行為,徹底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
參考文獻:
[1]《西部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對策探討》.社會科學報2003年3月
[2]譚崇臺《發展經濟學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張勇 《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理論探索》.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04年10月
(作者單位:河南省煙草職工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