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能



摘 要: 根據廣東省水利廳粵水規(guī)計〔2015〕8號《廣東省水利廳關于印發(fā)廣東省山區(qū)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及《廣東省山區(qū)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實施方案》,全省加強化中小河流治理。本文根據龍歸河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重點從堤基、岸坡兩方面探討,提出一些解決中小河流治理的措施。
關鍵詞: 探討; 地質結構; 允許水力比降; 格賓石籠; 雷諾
1. 引言
龍歸河屬于珠江流域北江水系上游南水的一級支流,河流集水面積524km2,河長49km,河床平均坡降5.95‰,河流具有局部暴雨強度大、洪水突發(fā)性強、漲勢猛、洪峰流量大,極易造成堤基變形、岸坡坍塌等地質災害問題。在治理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施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影響著工程項目的成敗。
2. 堤基工程地質問題及治理措施
2.1 堤基地質結構
區(qū)內堤基典型的地質結構為:(1)人工堆積層,(2)粉質黏土,(3)砂卵礫石(局部夾含礫砂層)。
第(1)層人工堆積層主要為原已建土堤的堤身和漿砌石堤后填土,成分以砂卵礫石為主,土質較不均勻,稍密—中密,零星分布,透水性強,該層既是已建土堤堤身結構的一部分,又是堤基的一部分。
第(2)層粉質黏土又可為兩個亞層:A. 淤泥土,此層分布在低河漫灘地和河床,厚度0.1m~0.5m。以黏粒為主,夾少量卵礫石,含水量大,呈軟塑狀態(tài)。堤線上,本層出露很少。B. 細粒粉質黏土,此層分布在高河漫灘地和一級階地表層,厚度1m~2m。以黏粒為主,夾少量卵礫石,靠上部土質較疏松,含水量較少,呈稍濕潤狀態(tài)。靠下部土質一般呈中等密實狀態(tài),土質含水量增多,呈潤濕、可塑狀態(tài)。透水性中等—弱。堤線上,本層分布出現頻繁,局部地段缺失。
第(3)層砂卵礫石屬于粗粒土,厚度大于10m,透水性強,構成堤基強透水層,分布在一級階地下部、河漫灘及河床,本層為區(qū)內堤基主要持力層,沿線均有揭露。
2.2 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當堤內逸出點滲透水力比降超過土體的臨界水力比降后,就有可能引起土體的滲透變形,這就是堤基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根據砂卵礫石顆分試驗,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參考同類工程勘察成果進行地質類比,提出了堤基各巖土層的允許水力比降經驗值。
人工堆積層主要為原已建土堤的堤身和漿砌石堤后填土,其成分砂卵礫石與河床砂礫相近,透水性好,主要屬于粗粒土,其滲透變形類型屬管涌型,建議允許水力比降經驗值J允許=0.18。
沖積層粉質黏土為細粒土,可塑,中密—密實,透水性中等—弱,其滲透變形類型屬流土型,建議允許水力比降經驗值J允許=0.45。
沖積層砂卵礫石,為基礎主要持力層,取樣分析,該層土的不均勻系數Cu>5,曲率系數Cc<1,級配不連續(xù),細顆粒含量P<25%,滲透變形類型屬管涌型,建議允許水力比降經驗值J允許=0.18。
2.3 治理措施
經過幾年探討,區(qū)內堤基典型的地質結構治理措施為(1)人工堆積層,推薦采用臺階式(仰斜式、預制塊)砼護腳或格賓石籠護腳,基礎可置于土層中,但必須夯實。(2)淤泥土,開挖換填;細粒粉質黏土,推薦采用臺階式(仰斜式、預制塊)砼護腳或格賓石籠護腳,基礎可置于土層(3)砂卵礫石層中。推薦采用臺階式(仰斜式、預制塊)砼護腳或格賓石籠護腳,基礎可置于砂卵礫石層中。
3. 岸坡工程地質問題及治理措施
3.1 岸坡地質特征
區(qū)內依據岸坡巖土體性質、組合結構、抗沖刷能力及穩(wěn)定性,岸坡地質特征類型可分為以下主要三類:
第一類岸坡地質結構為(粉質黏土/砂卵礫石):
(1)沖積層粉質黏土,可塑,稍密—中密,夾少量礫石,浸水飽和抗剪強度較低,透水性弱,屬于相對不透水層,厚度1m~2m。主要分布在階地表層及高漫灘,位于岸坡上部,抗沖刷能力差;
(2)沖積層砂卵礫石,中密—密實,表層密實度差,抗剪強度較高,屬強透水,厚度大于10m。主要分布在河床、漫灘及階地下部,位于岸坡中下部,其抗沖刷能力較粉土強。
本類型岸坡由沖積層粉質黏土、砂卵礫石組成。該類型巖土組合岸坡抗沖刷能力較差,屬于穩(wěn)定性較差岸坡,工程地質條件分類為3類,岸坡易失穩(wěn)破壞,需進行岸坡防護,見圖1。
第二類岸坡地質結構為(人工堆積層/砂卵礫石):
(1)人工堆積層,主要為原已建土堤的堤身填土,厚度一般3m~5m,成分以砂卵礫石為主,其成分與河床砂礫石層相近,土質較不均勻,稍密—中密,零星分布,透水性強, 抗沖能力差,飽和抗剪強度較低。
(2)沖積層砂卵礫石,抗沖刷能力相對粉質黏土較強。
本類型岸坡主要由人工堆積層、砂卵礫石組成,該類型巖土組合岸坡抗沖刷能力較差,其穩(wěn)定性受水流條件控制,屬穩(wěn)定性較差岸坡,工程地質條件分類為3類,岸坡易失穩(wěn)破壞,需進行岸坡防護,區(qū)內少量河岸屬于第二類,見圖2。
第三類岸坡地質結構為(殘坡積土/基巖):
(1)殘坡積層含礫粉質黏土,土質密實,透水性弱,屬于相對不透水層,厚度2m~5m不等,其抗沖刷能力較粉土強;
(2)基巖,埋藏較深,抗沖刷能力強。
本類型岸坡主要由殘坡積層及基巖組成,抗沖刷能力較強,其穩(wěn)定性受水流條件影響小,岸坡穩(wěn)定性較好,屬于基本穩(wěn)定岸坡,工程地質條件分類為2類,見圖3。
3.2 岸坡工程地質問題
第一、二類地質結構,在受河水迎流頂沖或深泓貼岸的河段,岸坡易失穩(wěn)破壞。且在汛期,岸坡外水位上升,岸坡內地下水位亦上升,岸坡粉質黏土土體飽水,抗剪強度降低,當岸坡外水位迅速下降時,岸坡土體由于透水性較弱,土體中的水不能及時排出,岸坡易坍塌。從現場坍塌調查情況分析,坍岸主要發(fā)生在河道凹岸或沖刷側的岸坡,且均以岸坡中上部沖積層粉質黏土坍落破壞開始,直至整體岸坡破壞。
3.3 治理措施
經過幾年探討,區(qū)內岸坡典型的地質結構治理措施為;第一、二類地質結構,根據河道凹岸或沖刷側的岸坡,選擇(1)格賓石籠+雷諾護坡、草籽護坡;(2)臺階式砼護腳+雷諾護坡、草籽護坡;(3)仰斜式砼護腳+雷諾護坡、草籽護坡其中措施之一。第三類地質結構可以不做治理。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龍歸河的堤基地質結構以粉質黏土、砂卵礫石的雙層結構為主,僅局部河道堤基是由人工堆積層、粉質黏土、砂卵礫石組成的多層結構。依據堤基巖土層物理力學性質,結合建基面要求,砂礫卵礫石為主要的持力層,本工程治理措施是新建臺階式(仰斜式、預制塊)砼護腳或格賓石籠護腳基礎置于砂卵礫石層中,需抗沖設防,才能滿足基礎沖刷要求。
第一類、第二類岸坡地質結構抗沖刷能力均較差,其穩(wěn)定性受水流條件控制,屬于穩(wěn)定性較差岸坡,工程地質條件分類為3類,受河水迎流頂沖或深泓貼岸的河段,岸坡易失穩(wěn)破壞,需進行岸坡防護整治。第三類岸坡抗沖刷能力較強,其穩(wěn)定性受水流條件影響小,岸坡穩(wěn)定性較好,屬于基本穩(wěn)定岸坡,工程地質條件分類為2類,可不做治理。
參考文獻:
[1] 常士驃. 工程地質手冊[M].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7.
[2] GB50487—2008,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查規(guī)范[S].
[3] 李廣誠, 司富安, 杜忠信. 堤防工程地質勘察與評價[M].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4.
[4] 朱福文, 馮治國.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地質勘察的主要技術原則建議[J].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13, 19(5):23-24.
[5] 鄧志雄. 公路工程地質勘察實例分析與探討[J]. 西部資源, 2015(3):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