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賈俊青


摘 要: 牙克石市區域用地狀況評價主要圍繞土地利用結構及動態變化、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規劃目標實現狀況分析、人口發展與城鄉建設用地變化匹配程度、經濟發展與建設用地變化匹配程度等四個方面進行定性分析,最終得出,基于人口發展與城鄉建設用地變化匹配程度分析,判定牙克石市土地利用趨勢類型為粗放趨勢型;通過經濟發展與建設用地變化的匹配程度分析,判定牙克石市土地利用趨勢類型為集約趨勢型。
關鍵詞: 牙克石市; 區域用地; 定性評價
1. 研究區概況
1.1 基本情況
牙克石市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中部,大興安嶺中脊中段西坡,北緯47°39′~50°21′,東經120°28′~122°29′。市域沿大興安嶺主脈南北分布,東連嫩江流域,與阿榮旗、鄂倫春自治旗接壤,南與扎蘭屯市相連,西鄰額爾古納市、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族自治旗,北接根河市。南北長352公里,東西寬147公里,總面積27802平方公里。牙克石市是呼倫貝爾市13個旗縣之一,轄9個鎮、2個便民服務中心,7個街道辦事處。2014年年末,牙克石全市總人口356834人,其中農業人口10885人,非農業人口3459494人。
1.2 評價對象與評價時點
區域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范圍為牙克石市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建設用地。評價時點為2014年12月31日。
2. 區域用地狀況定性評價
2.1 人口發展與城鄉建設用地變化匹配程度分析
2.1.1人口與城鄉建設用地增長彈性系數分析
人口與城鄉建設用地增長彈性系數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牙克石市從2011年到2014年常住總人口由370046人減少到356834人,累計減少13212人,縮減幅度達3.57%;常住城鎮人口由356222人減少到345949人,累計減少10273人,縮減幅度達2.89%;常住農村人口由13824人減少到10885人,累計減少到2939人,縮減幅度達21.26%。
(2)牙克石市從2011年到2014年 建設用地總面積由20512.99公頃增長到21583.78公頃,累計增長1070.79公頃,增長幅度達5.22%;城鄉建設用地總面積由13004.27公頃增長到13338.86公頃,累計增長334.59公頃,增長幅度達2.57%;城鎮工礦用地總面積由9465.14公頃增長到9713.14公頃,累計增長248公頃,增長幅度達2.62%;村莊用地總面積由3539.13公頃增長到3625.72公頃,累計增長86.59公頃,增長幅度達2.45%。
2.1.2土地利用趨勢類型判定標準
土地利用趨勢類型按照集約節約利用趨勢變化情況,從優到劣,依次判定為內涵挖潛型(人口增長,用地減少或不變)、集約趨勢型(人口增長,用地增長,PEI1>1;人口減少或不變,用地減少,PEI1<1)、相對穩定型(人口增長,用地增長,PEI1=1;人口減少,用地減少,PEI1=1;人口不變,用地不變)、粗放趨勢型(人口增長或不變,用地增長,PEI1<1;人口減少,用地減少,PEI1>1)。
2.2 經濟發展與建設用地變化匹配程度
2.2.1地區生產總值與建設用地增長彈性系數分析
地區生產總值與建設用地增長彈性系數(EEI1)指評價基準年之前3年(含基準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幅度與同期建設用地總面積增長幅度的比值,反映建設用地消耗與自身經濟發展的協調程度。
地區生產總值與建設用地增長彈性系數=[(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2010可比價)-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2010可比價))/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2010可比價)]/[(2014年建設用地面積-2011年建設用地面積)/2011年建設用地面積]。
地區生產總值與建設用地增長彈性系數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牙克石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011年的1418000萬元到2014年的2298000萬元累計增長880000萬元,增長幅度達到62.06%。(2)牙克石市建設用地面積從2011年的20152.99公頃到2014年的21583.78公頃累計增長1430.79公頃,增長幅度達到5.22%。
最終得出牙克石市地區生產總值與建設用地增長彈性系數(EEI1)為11.89。
從2011年起到2014年截至,牙克石市地區生產總值持續穩定快速增長,增長幅度達62.06%,而建設用地面積增長幅度較小,僅增長7.1%。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幅度遠大于建設用地增長幅度可以看出牙克石市地區生產總值與建設用地變化相匹配,牙克石市土地利用情況較為合理。
2.2.2 地區生產總值與建設用地增長貢獻度分析
地區生產總值與建設用地增長貢獻度(ECI1)指基準年之前3年(含基準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量占全部評價對象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總量的比重,與同期建設用地增長量占全部評價對象的建設用地增長總量的比重之比值,反映建設用地消耗對城市整體經濟發展的貢獻匹配程度。
地區生產總值與建設用地增長貢獻度=牙克石市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2010可比價)-牙克石市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2010可比價)/呼倫貝爾市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2010可比價)-呼倫貝爾市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2010可比價)]∕(牙克石市2014年建設用地面積-牙克石市2011年建設用地面積)/(呼倫貝爾市2014年建設用地總面積-呼倫貝爾市2011年建設用地總面積)
其中呼倫貝爾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量為910105.55萬元,增長幅度為9.72%,建設用地增長量7694.15公頃,增長幅度為2.44%
通過計算得出,牙克石市地區生產總值與建設用地增長貢獻度(ECI1)為6.95。
2.2.3 土地利用趨勢類型判定標準
土地利用趨勢類型按照集約節約利用趨勢變化情況,從優到劣,依次判定為內涵挖潛型(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用地減少或不變)、集約趨勢型(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用地增長,EEI1>γ、ECI1≥1或EEI1=γ、ECI1>1;地區生產總值減少或不變,用地減少,EEI1<γ、ECI1≤1或EEI1=γ、ECI1<1)、相對穩定型(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用地增長,EEI1=γ、ECI1=1;地區生產總值減少,用地減少,EEI1=γ、ECI1=1;地區生產總值不變,用地不變)、粗放趨勢型(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或不變,用地增長,EEI1<γ或ECI1<1;地區生產總值減少,用地減少,EEI1>γ或ECI1>1;地區生產總值減少,用地增長或不變)。
3. 評價結果確定
3.1 基于人口發展與城鄉建設用地變化的土地利用趨勢類型
根據判斷標準得知:1. 總人口發展與城鄉建設用地增長匹配情況:粗放趨勢型;2. 城鎮人口發展與城鎮工礦用地增長匹配情況:粗放趨勢型;3. 農村人口與村莊用地增長彈性系數:粗放趨勢型。
最終通過人口發展與城鄉建設用地變化匹配程度分析,判定牙克石市土地利用趨勢類型為粗放趨勢型。
3.2 基于經濟發展與建設用地變化的土地利用趨勢類型及判定標準
根據上述區域用地狀況定性分析中土地利用趨勢類型的劃分標準判定評價對象土地利用趨勢類型,再結合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牙克石市行政轄區范圍區域用地狀況定性評價的土地利用趨勢類型匯總表如下:
最終通過經濟發展與建設用地變化的匹配程度分析,判定牙克石市土地利用趨勢類型為集約趨勢型。
參考文獻:
[1] 《國土資源部關于部署開展全國城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函〔2014〕210號).
[2] 《城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操作手冊》.
[3] 葉茹罕. 滿洲里邊境經濟合作區土地集約利用研究[J]. 西部資源, 2014(4):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