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敏
摘要:小學語文整體閱讀模式包括兩個方面,即四步讀書法預習課文;學法指導式閱讀課文。
關鍵詞:整體閱讀;預習課文;閱讀課文
研究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方法,人們通常認為它僅僅指教師教的方法,其實,它還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當今的教學內容亦有著不同于以往的特點,教法不能拘泥于某一固有的方法,根據教學的民主性原則和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筆者總結出一種整體閱讀模式。這種模式符合“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科學原理。它主要包括兩點:四步讀書法預習課文;學法指導式閱讀課文。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必須研究其“內在資源”,改進教法與學法,采取有效措施將這兩者轉變為辯證的統一的運動過程,使之更符合現代教育的科學理論。
一、“四步讀法預習課文”模式的教學程序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有先后順序的,但不論怎樣,后面知識及能力的習得總是建立在之前的基礎之上。在學習一篇課文之前,教師應先根據課文的特點,精心設計導語,導入新課。這可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以飽滿的情緒步入知識的殿堂,然后根據課課文提出的預習要求,用“四步讀書法”預習課文。這是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以指導讀書為主,多讀熟讀,理解語言,掌握技巧,形成技能。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根據教師或教材提出的預習提綱,獨立閱讀教材瀏覽全文之后,設計“課文主要講什么的疑問”,要求達到能夠概括、質疑,準確地復現教材的大略內容,留下初步的整體印象,即小語大綱中要求“整體—部分—整體”中的第一個“整體”。
2.默讀課文,理解字詞
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之后,默讀課文,用符號劃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或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請教老師,或運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或互相議論,理解這些生字、生詞的意思,做好筆記,為下一步讀書奠定基礎。
3.朗讀課文,表情俱現
讓學生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帶著感情朗讀課文,注意語言文字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有利于在情感中去進一步理解課文,讓學生的表情流露著作者創作時的喜怒哀樂。學生朗讀時教師及時給與指導,讀后及時總結,領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訣竅和方法。
4.速讀課文,理清脈絡
學生通過上述“三讀”課文之后,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深一步的了解,思維活躍,如果這時回頭去復習鞏固字詞,勢必使學生的分析思維中斷,極不利于閱讀能力的訓練。因此,這時,要讓學生快速讀課文,捕捉課文內容的梗概,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即給課文分段。分段是閱讀教學的側重點。如果僅僅讓孩子們淺嘗輒止地去讀讀課文,他們既會覺得收獲甚微,還會覺得索然無味。因此,在了解課文大概內容的基礎上,馬上引導學生順藤摸瓜,“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蘇霍姆林斯基說:“積極活動好比是一座把語言和思路聯系起來的橋梁”,師生共同采用商討式的分段訓練是有效的積極活動之一。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作者寫作的線索。在第一課時中,學生熟讀了課文,了解了主要內容,理清了文章的結構,為下一節課的精讀打下了基礎。
二、學法指導式閱讀課文
“學法指導式”簡稱“學導式”,顧名思義,這種形式包含“學”和“導”兩個方面。不言而喻,“學”是學生的事,“導”是教師的事。這種教學方法從根本上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依據大綱、教材、師生的實際,構建具有“導學”特征的教學課型,達到教給學法,培養智力的目的。學法指導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是:“先教—后扶—再放”。
1.先教——教讀首段,探究學法
一篇課文,教讀首段,確定范例,遷移運用,采用“讀—思—劃—議”的步驟。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十一冊課文《負荊請罪》第一幕時,將這一幕的學習作為學法范例,重點講讀,指導學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讀步驟:①表情朗讀課文。②設計疑問。a.“負荊請罪”這個故事的起因是什么?b. 韓勃是什么樣的表情?說了些什么?c.藺相如又是什么樣的表情?又是怎樣說的?體現藺相如是個什么樣的人?③劃出有關語句來。④同桌互相議論:你是抓住藺相如的什么來學習這一幕的?使學生懂得:要認識人物特點,即思想品質,就必須抓住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詞句,進行分析體會。這樣“學法”便在學生頭腦中打下了烙印。
2.后扶——導讀二段,掌握學法
第一幕的“學法”形成后,便運用“學法”學習《負荊請罪》的第二幕,將這個故事作為學法遷移的嘗試。閱讀時,引導學生抓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重點訓練項目,運用“讀—思—劃—議”的學習方法,學習此段。①在讀法上靈活運用;②設計疑問:哪些地方又一次表現了藺相如的寬容大度?③劃出有關的詞句;④議論分析廉頗請罪的原因,讀出有關寫廉頗的句子。通過這兩段的學習,學生明確藺相如之所以能這樣深明大義,是因為他把江山社稷放在個人位置之上,學生對藺相如的優秀品質就有了新的理解。
3.再放——學讀三段,運用學法
學法指導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負荊請罪》前兩幕的“探究學法”和“掌握學法”基本上解決了“學會”的問題,在小結規律上,再放手讓學生大膽自學“完璧歸趙”有關段落,使學生學以致用,掌握方法,學生邊讀、邊想、邊劃,最后匯報評議。①獨立閱讀。②設計問題:讀了這段后,你對藺相如又有什么新的認識;廉頗為什么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呢?從中可以看出廉頗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將相如好的思想基礎是什么?學生自學后,讓學生代表分別匯報,大家評議。這樣,教師遵循“教—扶—放”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順利完成了“學—練—悟”的學習過程。
三、“四步讀書法”和“學法指導法”教學模式的特色
1.“四步讀書法”的實質是教給學生預習課文的方法,以讀代講,培養自學能力,它具有以下優點:
“四步讀書法”實現了小語大綱中要求的“整體—部分—整體”中的第一個“整體”;體現了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又注重了雙基教學;實現了小語大綱要求的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目的。
2.“學法指導式”教學模式的特色
運用“學法指導式”教學,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有利于“雙主”作用的從分發揮;運用這一方式能使學生既能會讀,又能讀會,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