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桂香++百香坡++李俊鵬
摘要 以葉縣龔店鄉樓馬村發生的一例小鵝瘟與鴨疫里默氏桿菌病混合感染為例,介紹了其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臨床診斷及實驗室診斷,并總結了該病的防治措施,以期為小鵝瘟與鴨疫里默氏桿菌病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鵝瘟;鴨疫里默氏桿菌病;混合感染;診治
中圖分類號 S858.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245-02
小鵝瘟是鵝細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傳播快、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為特點。本病多發生于4~20日齡的雛鵝,10日齡以內的雛鵝死亡率可達95%~100%。鴨疫里默氏桿菌病由鴨疫里默氏桿菌感染引起,是危害養鵝業的主要細菌性疾病,主要侵害1~8周齡的雛鵝,導致感染鵝出現急性和慢性敗血癥。
1 發病情況
葉縣龔店鄉樓馬村一農戶于2016年8月從某公司購進肉鵝1 000只,進雛第5天發現雛鵝采食量下降。有個別鵝精神沉郁,臥地不起,有咳嗽、打噴嚏及呼吸困難癥狀,張嘴喘氣,排白色和綠色稀糞。戶主認為是大腸桿菌感染或感冒,用氟苯尼考和雙黃連混飲治療后癥狀有所減輕,但過3 d后病情有所加重,死亡率突然增高,于是用戶打電話聯系診治。
2 臨床癥狀
該養殖戶采用塑料大棚養殖,大棚設置在河邊,采暖用火爐煙道和電熱扇,因大棚上面沒有覆蓋遮陽的設施,使舍內溫度不穩定,中午熱,晚上涼。雛鵝出殼時注射過小鵝瘟卵黃抗體。病鵝9日齡,大群精神不好,病鵝精神沉郁,嗜睡、縮頸或嘴抵地面,食欲減退或廢絕,飲水量增加。病鵝口腔中有棕褐色稀薄液體流出。喙端發紺,縮頭呆立,行動遲緩,無力、站立不穩,共濟失調,少數病鵝頭向上呈痙攣性點頭運動,排黃白色或綠色水樣和混有氣泡的稀糞,部分小鵝腹部臌脹,鼻液增多,有的臨死前出現神經癥狀,有的抽搐死亡。
3 病理變化
病死鵝腦膜出血、充血,心包膜上有1層灰黃色的纖維素淀出物,肝臟呈土黃色或紅褐色,稍腫大。表面覆蓋1層灰白色纖維素膜容易剝落,膽囊腫大。氣囊渾濁增厚,氣囊壁上附有黃色的纖維素性淀生物。小腸出血,沒有栓塞,腸粘膜上附著一些黃色的纖維素性淀出物顆粒。口腔內有數量不等的棕褐色稀薄液體。腺胃黏膜表面有多量淺灰色黏液附著。胃腸角質膜很黏膩,容易剝落。腸道出現明顯的病變,十二指腸黏膜呈彌漫性紅色,腫脹有光澤。空腸和回腸的回盲部腸段外觀極度膨大,顏色呈淺灰白色,質地很堅實。剖開膨大的腸段,腸腔內充滿著淺白色或淺黃色的栓狀物,將腸腔完全阻塞。栓物很干燥,切面上可見中心為深褐色的干燥腸內容物。泄殖腔顯著擴張,其中充滿灰黃綠色稀薄內容物。
4 臨床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初步判斷為小鵝瘟和鴨疫里默氏桿菌混合感染。
5 實驗室診斷
5.1 鴨胚接種
無菌采集病(死)雛鵝的肝、脾、腎和腦,處理后經尿囊腔途徑接種于10~15日齡的番鴨胚,接種后5~10 d胚胎出現死亡,死亡胚胎皮膚充血、出血、水腫,肝臟變性或壞死,呈黃褐色。
5.2 涂片鏡檢
將病(死)雛鵝的肝、脾、心肺組織滲出物無菌接種到血液瓊脂上培養24 h,出現直徑為1~4 mm凸起,邊緣整齊、透明,有光澤如油狀無色素的光滑型菌落,無溶血現象。取上述菌涂片鏡檢:革蘭氏染色呈陰性的小桿菌,無芽孢不能運動。單個或成對出現,瑞氏染色呈兩極濃染的桿菌。
6 防治措施
6.1 治療
根據臨床診斷和實驗室檢驗,判定為小鵝瘟和鴨疫里默氏桿菌病。立即用小鵝瘟卵黃抗體250 mL+頭孢噻呋鈉(1 g)1支肌注,每只鵝2 mL。大群用氟苯尼考、多西環素加黃芪多糖混合飲水連用5 d。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提高抗應激能力。大群好轉后15日齡,用小鵝瘟凍干苗和鵝傳染性漿膜炎-小鵝大腸桿菌多價油佐劑二聯滅活苗肌注。
6.2 預防措施
一是不能從疫區引進雛鵝,盡量保持進雛來源單一。同時,加強裝苗器具和運輸工具的消毒[1-2]。二是鵝出殼48 h內接種小鵝瘟疫苗,接種后7 d內嚴格隔離飼養,嚴重污染場在鵝出殼48 h內肌注小鵝瘟卵黃抗體或小鵝瘟血清250 mL或血清+頭孢噻呋鈉(1 g)1支,每只雛鵝肌注1 mL,5 d時再接種小鵝瘟疫苗,可有效預防小鵝瘟的發生。三是全面改善育雛舍衛生條件,特別注意通風、干燥、溫度適宜且穩定,采取合理的飼養密度,地面育雛要勤換墊料[3]。最好采用“全進全出”制飼養,便于徹底消毒。四是鴨疫里默氏桿菌病也可用疫苗預防,用鵝傳染性漿膜炎-小鵝大腸桿菌多價油佐劑二聯滅活苗,或鵝傳染性漿膜炎-小鵝大腸桿菌多價蜂膠復合佐劑二聯滅活苗。對7~10 日齡雛鵝進行免疫注射[4]。五是建立嚴格的定期消毒機制,確保生產環境、棚舍器具的衛生。六是飼喂微生態制劑和維生素、中草藥,以及含有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的微生態制劑,以維護鵝群腸道健康、促進食物分解,并在消化代謝過程中產生有益于人類健康的營養活性成分。如VA、V■、V■、VE等不但有利于鵝群健康,而且對人體也很有益。山楂、神曲、麥芽、黃芪等中草藥具有補中益氣、調節消化機能、促進免疫器官發育的作用,都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而且在天氣變化時具有緩沖應激和提升機體免疫力的顯著作用[5-6]。
7 結語
家禽養殖是大眾養殖,養殖方式比較靈活,可以集約化大規模養殖,也可以家庭養殖。但要想養殖成功,必須合理養殖。要具備一定的養殖條件,養殖環境符合要求;合理安排,合理布局,選擇適宜養殖地點,建立適宜的禽舍;要掌握養殖、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技術;養殖必須注意生物安全,做好飼養管理和環境衛生工作。只有做好了這些工作才能確保養殖的成功,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 參考文獻
[1] 程安春.養鵝于鵝病防治[M].2版.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6.
[2] 陳國宏,王繼文,何大乾,等.中國養鵝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2013.
[3] 武澤民,于振茹,盧立華,等. 設施蔬菜土傳病害的診斷與綜合防控措施[J].安徽農業科學,2013(31):12320-12321.
[4] 哈尼馬提·尼合買提,魏建華,成金麗,等.昌吉州設施蔬菜主要病害綠色防控技術[J].新疆農業科技,2013(4):53.
[5] 鄶作真,王成云,張書臣.棚室蔬菜病害的綠色防控技術[J].蔬菜,2012(9):39-41.
[6] 張紅兵,陳涵,芮平平,等.一例鴨傳染性漿膜炎的診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2(1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