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要 廣西地區發展花卉旅游具有氣候條件、種質資源、資源組合、花卉產業、旅游市場等方面的優勢條件。推動廣西地區花卉旅游創新發展應從4個方面著手:整合花卉資源,優化花卉旅游空間布局;豐富文化內涵,完善花卉旅游產品結構;強化資源互補,創新發展花卉旅游;完善配套設施,打造品牌花卉旅游目的地。
關鍵詞 花卉旅游;開發條件;創新發展;建議;廣西地區
中圖分類號 F5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258-02
花卉一直以來就是一種獨特而重要的旅游資源,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觀之一,有“色、香、姿、韻”4個方面的旅游審美意義。花卉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花卉種植符合當前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建設的生態要義。國外以花卉為主題的旅游活動很早就存在,而且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如源于1779年的意大利真扎諾鮮花節、開始于1850年的荷蘭庫肯霍夫郁金香花展、創辦于1862年由英國皇家園藝協會主辦的切爾西花展以及始于1890年的美國帕薩迪納玫瑰節等已成為當地一年一度最大的旅游盛事,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隨著旅游業的深入發展,人們的旅游品位逐步提升,我國的花卉旅游也逐漸發展起來,花卉節慶活動、花卉觀光園、花卉展覽等花卉旅游活動日益豐富,婺源油菜花、洛陽牡丹花、大理茶花等已形成著名品牌,各地舉辦的桃花節、梅花節、荷花節、櫻花節等也已成為旅游市場的亮點,有力促進了當地鄉村旅游和農業經濟的發展[1-2]。
1 開發條件
1.1 優勢條件
1.1.1 氣候條件優勢。廣西位于熱帶亞熱帶地區,南瀕熱帶海洋,北為南嶺山地,西延云貴高原,境內河流縱橫,地理環境比較復雜,從濱海平原、丘陵臺地至海拔逾2 000 m的高山,形成了從熱帶到溫帶各種不同類型的氣候和東西南北的時空差異,適合不同類型的花卉生產。同時,其氣候資源優勢還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雨、熱資源豐富,且雨熱同季,有利于花卉生產。廣西年降雨量1 000~2 800 mm,降雨量和熱量資源分布大體上是由北向南增多,在4—9月間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5%,雨季恰好與熱季重疊。二是夏長冬短,溫差不大,有利于旅游活動。廣西各地年平均氣溫 17~22 ℃,最冷月1月的日均溫為5.5~15.2 ℃,最熱月 7月的日均溫為27~29 ℃。各地無霜期差異也較大,在284~365 d之間,其分布規律與年均溫一致,既利于花卉的種植生產,也便于旅游活動的開展[3-4]。
1.1.2 種質資源優勢。廣西素有“花卉寶庫”“植物王國”之美稱,已發現的植物290多科,1 820多屬,近8 500種,僅次于云南、廣東,居全國第3位。其中能作為花卉觀賞的植物約1 400種,蘊藏著豐富的珍稀、瀕危、特有的觀賞植物資源,如金花茶、廣西火桐、杜鵑、馬褂木、野生蘭花、鳥巢蕨等,經馴化培育后將成為廣西花卉旅游的重要特色資源。另外廣西鄉土園林樹種分屬103科279屬499種,種質資源十分豐富。
1.1.3 資源組合優勢。廣西旅游景觀資源得天獨厚,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民俗風情等豐富多彩。平地拔起、造形奇特、氣勢超群的喀斯特地貌峰林景觀遍布廣西各地,山奇水秀,自古便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在桂林、陽朔一帶分布最典型,桂東南、桂東北、桂中、桂西等地也隨處可見。具有石筍、石幔、石柱、石花、石蓮、石乳、石林等美不勝收的洞穴景觀10萬個,典型代表如桂林的蘆笛巖、七星巖,武鳴的伊嶺巖,柳州的都樂巖,玉林的龍泉洞,北流的色漏洞等。海拔高于1 500 m的山峰有數十座,如貓兒山、大瑤山、大明山、元寶山等,山體雄偉,氣勢磅礴,景色優美,動植物資源豐富,適于科學考察、遠足攀登。廣西河流眾多,如漓江、貝江、資江、左江、明江、下規河、黑水河等,在地域上多與奇峰相配,形成一派山環水繞、山水相依的秀麗景色。廣西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郁,少數民族風土人情、建筑景物、民間藝術、喜慶節日、工藝特產等與自然景觀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為廣西花卉旅游開發提供了景觀資源優勢條件。
1.1.4 花卉產業優勢。廣西種植花卉的自然條件優越,花卉種植種類繁多。近年來,花卉產業也得到快速發展,花卉種植面積已達3.33萬hm2,年產值達40億元,花卉深加工、園林工程等相關產業產值達20億元。初步形成以南寧、北海、欽州等為核心,以特色花卉、切葉、鮮切花、盆栽植物、綠化苗木為主的花卉優先發展產業區,以及以柳州、貴港、梧州等西江流域城市為代表的精品花卉種植產業區,以桂林、百色、河池等為代表的蘭花、桂花、山茶花、羅漢松盆景等特色花卉優勢產業區。目前,廣西的鮮切花主要有玫瑰、月季、非洲菊、菊花、百合、康乃馨、郁金香、劍蘭等;綠化苗木主栽品種有桂花、陰香、天竺桂、銀杏、羅漢松、紅繼木、黃楊、含笑、蘇鐵等;盆花的主栽品種有瓜葉菊、金盞菊、萬壽菊、羽葉甘蘭、矮一串紅、矮牽牛、矮雞冠花、四季海棠、仙客來、西洋杜鵑等,為花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花卉資源。
1.1.5 旅游市場優勢。旅游業是廣西正在全力培育和打造的支柱產業和形象產業。依托豐富而獨特的旅游景觀資源和日益完善的區域快速交通網絡,廣西正努力打造旅游強區,積極建設南寧、桂林、北海、梧州4個旅游集散地,推動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北部灣國際旅游度假區、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三大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大力發展山水觀光、休閑度假、長壽養生、民族風情、鄉村旅游、歷史文化等旅游產品,促進旅游業由觀光型逐步轉向觀光、休閑、度假多樣化發展。2015年廣西全區接待國內外旅客超過3.4億人次,旅游總收入3 254.18億元,增長25.1%。其中國內游客3.366億人次,增長17.8%,國內旅游收入3 136.39億元,增長25.7%;入境過夜游客450.06萬人次,比2014年增長6.9%,已形成較大的旅游市場優勢。
1.2 存在的問題
1.2.1 花卉旅游業發展較晚,產品開發滯后。廣西具有花卉良好生產的水熱條件,但由于經濟長期相對落后,花卉旅游業發展起步較晚,相對云南、廣東等省,其產業基礎非常薄弱,花卉生產還停留在苗木、鮮花等初級階段,由此形成的花卉旅游也處于花卉資源色、形、味等外在美的觀賞階段。對深層次的花神韻、花文化的體驗階段旅游開發有助于花卉產業基礎進一步發展,從而深度開發有關花卉的食品、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等特色旅游商品,拓展青少年學生的研學旅游發展,把花卉所蘊涵的豐富且深厚的文化與廣西清新、寧靜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推動廣西旅游跨越式發展。
1.2.2 產品結構單一,文化內涵欠缺。現有的花卉旅游產品,如南寧八桂田園、花花大世界,賀州富川花海、黃瑤花海,桂林訾洲公園郁金香展、南溪山公園的櫻花、西山公園的荷花展等都是以觀賞為主,結構單一。廣西各大花卉旅游景區的產品也只涉及到花卉的產地、名稱、品種等,不重視對花文化內涵的挖掘。如因桂花而得名的桂林,面對桂林巨大的旅游市場,對桂花旅游的深度開發也不夠,目前都沒有一個有關桂花品牌的景區、景點。
1.2.3 政府主導多,市場化程度低。目前廣西各大花卉觀賞地、花卉旅游節等主要以當地政府主導的財力物力支持進行舉辦,多出于旅游宣傳和形象塑造的目的,以營造熱烈的旅游氣氛為主,如賀州黃姚花海、桂林訾洲公園郁金香展、恭城桃花節等。而由市場主導運營的花卉旅游景區相對不多,如南寧美麗南方、花花世界,桂林馨卉園等由于花卉旅游產品低端、土地成本高昂、市場反響不佳等而經營狀況不理想。相對來講,依托重要旅游目的地進行花卉旅游產品開發往往獲得較大的成功,如陽朔九里花海,一些天然形成的花卉景觀資源如靈川青獅潭紫云英花海等也深受市民喜愛。
1.2.4 花卉節慶散,市場效應弱。花卉節慶是發展花卉旅游的重要工具。雖然各地不斷舉辦的花卉節慶活動日益增多,但總體上呈現散、小、亂、雜等現象,沒有形成品牌化、系列化花卉節慶活動,從而旅游市場效應比較弱,節氣活動期間人山人海,節后“滿目瘡夷”,游客也如“過耳云煙”,勞民傷財,旅游發展的效益沒有體現。因此,形成如婺源油菜花、日本櫻花等品牌花卉旅游地是關鍵。同時,根據花卉盛開的季節性也可打造系列的花卉旅游節慶活動品牌,并配套區域其他旅游產品供給,共同推動區域旅游的發展。
1.2.5 專業人才缺乏,旅游配套有待完善。花卉旅游對人才的需求是復合型的,不僅需要懂旅游的專業管理人才,同時還需掌握花卉生產、習性等專業知識的專門人才。同時,游客對花卉的感知、體驗等也需要專業導游進行系統講解,從而提高對花卉的審美態度和欣賞趣味以及對花卉文化的了解。目前,復合型專業人才的市場供給相對缺乏,對花卉旅游的發展制約較大。另一方面,花卉旅游景區一般分布在相對郊野的區域,道路、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旅游基礎設施配套非常薄弱,也嚴重制約花卉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
2 創新發展建議
2.1 整合花卉資源,優化花卉旅游空間布局
充分整合廣西花卉優勢資源,形成與資源相匹配的特色花卉產業區,以生產促旅游,優化花卉旅游空間布局,打造六大花卉旅游特色區,拓展廣西旅游新業態發展。主要包括以桂林為核心的桂花旅游特色區、以南寧等為核心的蘭花旅游特色區、以橫縣為核心的茉莉花旅游特色區、以防城港為核心的金花茶旅游特色區、以柳州為核心的盆景旅游特色區、以梧州為核心的茶花旅游特色區等。以旅游發展促進花卉生產,形成系列品牌花卉旅游目的地。
2.2 豐富文化內涵,完善花卉旅游產品結構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隨著我國旅游業深入發展,人們旅游品味不斷提升,傳統以觀光為主的花卉旅游必然面臨挑戰。深入挖掘花卉深厚的文化內涵,從市場需求出發,構建適應旅游全過程要素的旅游產品體系,完善花卉旅游文化產品結構顯得尤為重要。
2.2.1 “食”花產品。借鑒云南鮮花餅,積極開發食用花卉產品,如桂花糕、桂花餅、桂花酥、桂花糖、茉莉花餅、蘭花酥等食品,發揮廣西綠色生態蔬菜優勢,打造桂花宴、玫瑰花宴、茶花宴等系列餐飲品牌食品,形成舌尖上的食花旅游產品。
2.2.2 “住”花產品。適應個性化旅游住宿發展需要,積極引導發展以各大名優花卉為主題的住宿服務,形成系列花卉度假旅游產品,如玫瑰主題酒店、薰衣草主題酒店、蘭花主題酒店等,深挖花文化,滿足游客體驗需要。
2.2.3 “游”花產品。根據各地花卉資源特色,結合區域旅游市場需求,大力建設一系列滿足游客花卉游賞的旅游景區,營造四季有花可觀可賞的氛圍。各地可結合城市公園、森林公園等改造或新建櫻花園、梅園、杜鵑花園、茶花園、茉莉花園、桂花園、蘭花園、葵花園等,大力發展綜合性的如四季花海、花花大世界、花草天地等旅游項目,拓展花卉的種植、生產、深加工、花藝制作等產業鏈條,豐富花卉旅游產品體驗。
2.2.4 “購”花產品。充分挖掘花文化內涵,創新開發系列花卉旅游購物產品,如花卉繪畫藝術品、花卉織物、花卉擺件制品、干花裝飾品等,滿足游客購物需求。
2.2.5 “娛”花產品。積極開展多元化、系列化的花卉旅游節氣活動,滿足游客休閑娛樂的需求,如結合民族特色文化開展花卉民俗文化旅游節,打造花街節、花神廟會、桂林山水桂花旅游節等。
2.3 強化資源互補,創新發展花卉旅游
發揮花卉的美麗景觀資源優勢,加強與其他旅游資源如溫泉、峰林、洞穴、河流、湖泊、山地等的互補開發,創新發展以花卉體驗為核心的溫泉休閑度假產品;以不同花卉主題特色發展峰林觀光旅游產品,以蔭生、濕生花卉為主豐富洞穴旅游產品體驗;以花卉觀賞、花文化為核心創新漂流旅游產品體驗;以花卉種植豐富湖泊景觀層次和提升山地景觀的多樣性,形成多元化的花卉旅游產品發展態勢。
2.4 完善配套設施,打造品牌花卉旅游目的地
優化整合目前觀賞型為主的花卉旅游地,結合區域旅游資源特色,積極完善相關配套設施,打造品牌花卉旅游目的地。一是完善花卉生產基地的旅游配套設施,形成區域花卉旅游目的地。如桂林堯山花卉生產基地通過配套“世外陶園”“樹上人家”“花無缺”等餐飲設施,引進書畫藝術寫生基地、插畫藝術苑、花卉知識講座等,增加自行車綠道等游憩設施,逐步形成桂林市民喜愛的生態花卉旅游目的地。二是完善周邊旅游配套設施。如以黃姚古鎮為依托,完善吃、住、購、娛等旅游配套設施,積極發展黃姚花海旅游,打造古鎮花海旅游目的地;以陽朔桂林山水為依托,形成畫廊花海景觀。三是形成系列特色花卉旅游目的地,如恭城桃花旅游目的地、蘭花旅游目的地、紫云英花海旅游目的地等。
3 結語
廣西花卉資源和旅游景觀資源優勢明顯。花卉旅游的大力發展不僅能有效促進廣西花卉產業的發展,也將促進廣西旅游業的轉型升級發展,為推進美麗廣西建設增加“美麗”價值。
4 參考文獻
[1] 周武忠.論花卉的旅游審美意義[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9(5):24-31.
[2] 謝云,王小德,孟明浩,等.臨安市花卉旅游業發展前景探討[J].浙江林業科技,2005,25(2):65-68.
[3] 向宏橋.國內外花卉旅游發展模式研究[J].旅游論壇,2014,7(1):27-31.
[4] 何麗芳.試論中國花文化與旅游開發[J].湖南林業科技,2003,30(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