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
摘要 本文闡述了現有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下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采取的方式、方法和具體路徑,以期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提供借鑒。
關鍵詞 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方法;師資;教材
中圖分類號 G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284-02
在現有一家一戶為單位的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下,農戶是農業最小的經營單元,是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農民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也關系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為此,中央每年安排大量資金用于培訓新型職業農民,以提高農民素質。落實好這一政策,不僅僅是花好錢的問題,也是關系到資金投入效益和“三農”工作效率的問題。做好這項工作,對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意義重大。
1 瞄準主導產業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主要是提高當地農民的科技素質,在實際工作中,要結合當地生產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2~3個種養殖項目開展培訓。通過反復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殖水平,減少生產環節出現的問題,增加種養殖產量,提高單位面積種養殖產出率,進一步增加農業經濟效益。同時,要圍繞農牧業產、供、銷產業鏈條開展培訓,由生產環節向經營管理、銷售環節延伸,教會農民種養產出安全、可靠、高質量的好產品,同時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將好產品銷售出去,提高銷售價格,增加收益;指導每一個農民擴大規模后如何進行管理,發展規模農業[1-2]。
2 培養師資隊伍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是面對一些文化層次較低的人群,選擇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必要的。一是科技文化素質較高。培訓教師對所培訓的技術內容要有充分的認識,不能僅停留在理論教材的研究層面上,更要有實際操作的技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培訓人員的需求。二是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參與授課的教師一定要是長期深入基層的專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有豐富的生產一線工作經驗,授課內容既要有理論上的深度,也要有自身實際的探討,互動時能夠與農民深入交流,防止出現“技不如人”的情況,達不到培訓的實際效果。三是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講解通俗易懂。培訓中,授課語言既要簡單明了、重點突出,讓農民聽明白、好記好懂,又不能照本宣科、廢話連篇。
3 精選培訓教材
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農業生產實踐中,經過長期的培訓和生產活動的歷練,農民和規模經營者的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調整后的農業生產結構有了根本性改變,主導產業已經形成,受訓者對師資和教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簡單的明白紙已經不能滿足需要。針對主導產業、培訓內容選擇1~2本好教材是目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所必需的,也是受訓者渴望的。選擇的教材應該通俗易懂、圖文并茂,既要滿足受訓者現場培訓的需要,也要滿足受訓者培訓后自學的需要,讓教材成為一名無語的教師時時與勞動者相伴,助力農民豐產豐收。
4 找準培訓方法
培訓農民的方法形式有多種,要靈活多樣[3]。一是重點培訓和普訓相結合。培訓新型農民項目主要由縣區一級實施,培訓面廣、人員多,不可能面面俱到。首先要培訓一些重點技術骨干,然后再深入各鄉村進行普訓。二是農閑培訓和田間地頭現場講解相結合。對于北方地區來說,冬季是最好的培訓時間段,農民有空閑時間,可以靜下心來聽課,農忙季節可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培訓、現身說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當地培訓與外出參觀學習相結合。多年來,習慣堅持當地學習,千篇一律,農民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組織一些農村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經營主體等種植骨干外出學習、參觀,將外地的好經驗、好做法帶回來,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四是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培訓和典型事例相結合。在實際培訓中,宣講主導品種、主推技術要和介紹具體典型事例結合起來,使農民聽起來不覺枯燥,便于加深記憶和理解,調動農民聽課積極性。五是市場信息發布與種植管理經驗介紹相結合。當前,農產品市場和其他商品市場一樣,處于大流通背景下,掌握瞬息萬變的農產品市場信息是必要的,預測市場價格既要分析該產品生產規模、適宜范圍,又要結合當年的銷售情況,切不可盲目跟風當年市場價格而確定下年種植面積,切記“逢漲莫跟,逢跌莫丟”的商品經營古訓。另外,勞動者的惰性心理也是規模經營管理者研究的課題,將有價值的種植管理經驗介紹給其他規模經營者,減少其摸索時間,迅速提高勞動效率、減少成本,也是對新型農民培訓的一個課題。
5 及時總結典型經驗
當前,我國正處在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在不斷提高,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農產品國內、國際市場在不斷發生變化,農業種植結構需要不斷調整,農業消費出現了新的需求,農業發展對勞動者素質、資本、技術、生產資料等生產要素的要求是全面的、復合型的。因此,對農民教育培訓將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在對新型農民教育培訓活動中,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強化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精選培訓教材,完善培訓方法,提高培訓效率,探索一套適合當地農業生產發展、與農民需求相適應的教育培訓路子和模式,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撐[4]。
6 參考文獻
[1] 焦福利,張國祥,王平,等.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養模式的調查與思考[J].現代農村科技,2014(3):75-78.
[2] 楊重衛,周洋,王建云.關于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思考[J].農民科技培訓,2014(10):21.
[3] 余祖光.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問題與解決思路[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4(5):40-43.
[4] 劉陽.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思考[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6(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