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堂上經常會出現2種情況:一是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改模式,課前設計很多問題,以問題的形式貫徹整個課堂始末,不斷讓學生思考、交流、討論。二是老師確實講得少,匆匆講完后便讓學生進行大量的習題練習、相互改錯,然后講解,接著再練習、再講解,這樣的課堂學生及容易出現思維疲憊,最終導致缺乏學習的興趣。這充分說明老師的教學設計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規劃和培養,使學生失去信心,也使老師的教學效率低下。新課標要求我們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那我們怎樣做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效率要高,要不斷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求知欲。因此,我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應該圍繞以下幾點進行。
關鍵詞:新課標 物理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219-01
一、了解學生的學情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多數教師常常忽視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致使教學設計與整個課堂教學產生脫節,課堂上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唯恐講得不夠詳細,依然面面俱到;學生真正感到疑惑的知識點,卻一帶而過,這樣的課堂實效性可想而知,學生也會厭倦,慢慢失去學習興趣。課前若深入了解學生在學習新內容之前已具有的知識和接受能力,可以為教學設計時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起點的確定等指明方向。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已有的知識儲備、接受能力和個性特征等,才能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目標、講解與訓練。
二、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
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制定的教學目標要讓學生在三個方面得到發展: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新課程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立足于學生學會什么;“過程與方法”立足于學生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立足于學生樂學。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方法的培養,還要重視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和著眼于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三、重點的明確與把握和難點的突破
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我們應該思考: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什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看如何把握本節課的重點?通過什么途徑和方法突破難點?
在確定重點以后,如何在教學中突出重點?我認為,在設計時要善于抓住重點中起決定關鍵作用的點,以此切入,重點內容就可相對突出;再有就是課堂教學中講解重點內容時可放慢語速、重復兩三遍,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學生才可能聽清重點、想明白重點。
四、教學方法的設定
教法:即教師如何“教”。面對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哪些是教學設計優先考慮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指導思想上,應該建立在能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式上,能促進學生主動的學習,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學”,使學生全面發展,這是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的問題。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學過程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建立在對學生學情的分析、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確定等基礎之上,包括課題的引入、新課內容、拓展延伸、課堂小結等。
1.課題引入的有效方法
眾所周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課題引入,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物理課究竟應如何導入,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盡快進入學習角色?課題的引入并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等因素靈活選擇導入方法。常見的課題引入法有:復習導入式、直奔主題式、實驗導入式、提問導入式和課題的引入法。還有很多,總之只要能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課程內容創設情景有效引入課題就是本節課成功的一半。
2.新課內容及教學活動的設計
新課內容是教學過程設計的核心環節,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好課堂的教學活動。設計之前應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哪些物理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有關?哪些現象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需要教師創設情境或實驗場景讓學生加深理解?哪些物理知識學生通過自學能夠學會?哪些知識需要教師加以點撥引導?哪些知識是學生通過搜集信息可以獲取的新知識等等。清楚了以上幾個問題,我們才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然后將教學內容分成幾個組成部分,安排恰當的順序進行組織。
對于學生容易掌握的知識,我們可以設計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案,通過導學案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有些物理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等方式收集信息,從而了解有關物理知識,如:“光的反射應用”,學生通過課后查資料、上網等,可以知道有:潛望鏡、太陽灶、汽車前燈、手電筒等,通過信息收集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加深了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
有些物理現象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概念較抽象,學生沒有感性的認識,那就需要我們創設情境或通過實驗場景讓學生加深理解。如“磁場”這一概念,我們可以設計實驗,把小磁針放在磁體的周圍,通過小磁針的轉動,判斷小磁針受到力的作用,從而推斷磁體周圍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物質——磁場,小磁針受到的力就是磁場力,以此進一步讓學生認識磁場。
總之,教學設計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如果教學設計無效,教學就必然無效。所以教學設計的研究尤為重要。只要我們不斷研究、堅持不懈,一定會探索出一條符合“課改”要求的“有效的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陳玲(19-)女, 貴州省赤水市文化中學教研主任,赤水市十大名師,物理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