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
摘 要: 在90多年的光輝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成功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形成了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人政治風貌和思想道德風范的一整套優良傳統和作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繼承和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才能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才能保證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和貫徹,才能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關鍵詞:優良傳統 作風 繼承 弘揚
中圖分類號:D2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368-02
一、黨的優良傳統與作風的歷史傳承
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并不是自然生長出來的,它是黨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領導社會主義建設中逐步形成的。
1.黨在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
把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實際,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要求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和切實處理好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這個問題能否解決好,關系到中國革命的成敗,也關系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命運。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狀況,初步解決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領導者、動力、對象等基本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最初成果。然而,由于黨在幼年時期,馬列主義水平不高,對中國的國情也知之甚少,因而革命性質與任務并不明確,出現了照抄照搬的情況。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同這些錯誤傾向作斗爭的過程中,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成功地結合起來,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重大發展,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路線的偉大勝利。
2.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一貫堅持并不斷進行理論升華
中國共產黨在建黨之后曾明確提出,黨的任務是為中國廣大人民的利益而奮斗,進行革命活動要聯系群眾,發動群眾,開展群眾運動。黨的一大通過的第一個黨綱,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思想。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反“圍剿”的艱苦環境中,中國共產黨愈加深刻地認識到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性。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對此都有重要論述,他們論及的方面從軍民關系推廣到各項工作,認識到從紅色區域的建設到白區秘密工作,從工會工作到農村工作,從經濟工作到肅反工作等等方面,都必須密切聯系群眾,貫徹群眾路線。這些論述表明,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革命實踐,認識到存在兩種相反的基本工作方法,錯誤的是命令主義、官僚主義,正確的就是群眾路線。抗日戰爭時期,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需要,使我們黨動員和組織群眾的問題更加迫切。毛澤東要求我們黨對廣大群眾做“宣傳、鼓動和組織的工作”,“把黨的方針變為群眾的方針”。通過延安整風,中國共產黨對密切聯系群眾的經驗進行了認真提煉,形成了完備的科學形態和精深的理論內容,成為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3.黨開展作風建設獨特經驗的凝結和傳承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長期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里從事自身建設和領導革命斗爭。黨員中農民、小資產階級家庭出身的人占大多數,這種情況使得無產階級思想同小資產階級思想的矛盾,成為黨內思想的主要矛盾。要解決黨內這個主要矛盾,把黨建設成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黨,就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引導廣大黨員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在同這兩種錯誤傾向的斗爭中,在解決農民小資產階級成分占大多數的國家里如何建設一個馬克思主義革命政黨的任務的過程中,倡導、培養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二、黨的優良傳統與作風的豐富內涵
1.黨風的基本內涵和特點
所謂“黨風”,就是“黨的作風”的簡稱。它是指一個政黨的風格和風貌,是黨組織和黨員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工作上、生活上等各個方面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一貫的態度和行動。黨風的實質是黨的世界觀的外在表現。它具體地體現了一個政黨的思想方法、政治立場、組織原則、工作態度、生活方式和道德標準,是黨的性質、宗旨、世界觀等本質問題的綜合反映。
2.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關系黨生死存亡的問題
1980年11月,陳云同志在中紀委召開的第三次貫徹《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座談會期間提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黨的十二大報告和黨的其它文件,多次重申了這一重要論斷。
3.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與作風的重要作用
優良傳統和作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一,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第二,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增強了黨的號召力、向心力和戰斗力。第三,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促進了社會風氣的好轉。
三、繼承并弘揚黨的優良傳統與作風
繼承和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那么,我們應當怎樣繼承和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呢?
1.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繼承好的傳統
這些年來,在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鼓噪下,不但共產黨的光輝歷史被任意涂抹,而且黨的優良傳統也成為被否定的目標。一些人極力散布所謂革命傳統“過時論”、“僵化論”,連“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都成了他們嘲弄和批判的對象。這種裹著時尚辭藻的污染物會在青年中產生迷惑和欺騙的作用。如今,需要我們不失時機地將歷史虛無主義批判引向深入,在微觀維度和深層意義上進一步揭穿歷史虛無主義的謬誤,同時,堅持立破并舉的原則,推進唯物史觀的創新性研究,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徹底終結歷史虛無主義。
2.開創好的作風,遏制各種不正之風
繼承和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清正廉潔、反對腐敗是由我們黨的性質決定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對腐敗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是這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某些黨員經受不住燈紅酒綠的考驗,在金錢物欲面前打了敗仗。我們要繼承和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堅定不移地開展反腐敗斗爭,采取思想教育、管理監督、嚴肅查處、健全制度等綜合措施,標本兼治,對腐敗分子要毫不手軟。要教育黨員干部遏制私欲,自覺經受名位、權力、金錢、美色、親情的考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謀私利。用艱苦奮斗的精神反對揮霍浪費、貪圖安逸、追求享受、貪污受賄、腐化墮落,用艱苦奮斗的精神加強黨性鍛煉,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本色。
3.強化自我監督,不斷提高自身修養
領導干部的自身修養是作風建設的內在根基,良好的修養是鍛造清廉務實的作風的前提。改進工作作風,既要他律,更要重視自律。黨員干部要從提高自身修養做起,做到“四戒四學”。一是戒淺薄,學會學習。要比別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深,就要把學習作為第一需要、作為立身之本,帶頭遠離各種無謂的應酬和娛樂消遣,擠出時間翻翻書,靜下心思練練筆,持之以恒多積累。二是戒浮躁,學會理性。要心懷理想矢志不渝,始終堅定為黨的事業和社會發展奮斗不息的信念,自覺踐行黨紀國策,做到言行一致、理想永存。三是戒貪婪,學會感恩。要有平和心態,不盲目攀比,不妄自菲薄,虛懷若谷,靜如止水。要飲水思源,知恩圖報,始終保持做人的謙遜、為官的真誠和感恩的情懷。四是戒放任,學會自律。只有堅決抵制住種種利欲誘惑,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才能“半夜敲門心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