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漢鵬
摘 要: 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不包括教育、衛生等縣屬管理機構和各類企業人員,下同)是鄉鎮干部隊伍中的重要力量,在鄉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直接面對群眾推動工作落實,在當前推進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當前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做了一些調查與思考,同時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鎮 專業技術 人才 建設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379-02
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從數量上講占鄉鎮干部總數的70%左右,是鄉鎮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鄉鎮農業、水利、林業、科技、畜牧、統計、文化等龐大的工作任務,是干部隊伍中直接面對群眾推動工作落實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強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用好、管好、建設好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既是推進“人才強縣”戰略,穩定鄉鎮干部隊伍的必要舉措,更是推動經濟跨越式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
一、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及取得的成績
截止2016年底,全縣14個鄉鎮共有專業技術人員816人。其中,男性367人,占45%,女性449人,占55%;副高職稱63人,占7.7%,中級職稱473人,占58%,初級職稱280人,占34.3%;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551人,占67.5%;45歲以下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506人,占62%。通過多年努力,全縣鄉鎮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明顯成績,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資源支持和智力支撐。
1.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穩步增長。縱向比較,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的推動下,全縣鄉鎮專業技術人才數量穩步增長。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以來全縣共招錄補充鄉鎮專業技術人員137名,全縣鄉鎮專業技術人才總數2016年與2010年相比增長了20.2%,有效緩解了鄉鎮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的困境。
2.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學歷水平逐年提升。近年新補充的專業技術人才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數比例從2010年的38%增長到2016年的67.5%,高學歷的專業技術人員逐漸成為了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生力軍。
3.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年齡結構顯著改善。隨著每年招錄相應的大學畢業生,鄉鎮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年齡結構顯著改善,目前在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中,45歲以下的中青年人才占62%,初步形成了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喜人局面。
4.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職稱結構明顯優化。在專業技術職稱評聘改革相關政策的有力推動下,打破了鄉鎮專業技術人員幾十年來僅能評中級職稱的“天花板”,有效緩解了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的評聘矛盾,專業技術職務結構不斷優化,極大調動了廣大鄉鎮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據統計,截止2016年末,全縣鄉鎮專業技術人員中有副高級職稱63人,占7.7%,中級職稱473人,占58%。
5.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體系基本建立。在各級各相關部門支持下,文化、農業、統計等相關的各類短期培訓正常有效開展,有效提高了鄉鎮專業技術人員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
二、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普遍缺編。縱向看,近年來各鄉鎮通過招錄補充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總量在不斷擴大。橫向看,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流失問題依然嚴重,陷入了邊補充邊流失的惡性循環之中,缺編成為鄉鎮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的問題。據統計,全縣14個鄉鎮均存在缺編現象,最嚴重的鄉鎮缺編人員占事業編制總數的12%。
2.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評價機制不完善。黨和國家著眼于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長遠考慮,出臺了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政策。但客觀講,由于鄉鎮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績效評判考核機制并不完善,所以政策執行并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反而成為了專業技術人員之間矛盾激化的“導火索”。另外,每年“評先推優”制度存在不合理現象,主要是全鎮干部職工民主推薦結果是鄉鎮專業技術人員“評先推優”的基礎條件,只有民主推薦得到較高票數才可能進入下一環節,但鄉鎮各個事業單位的人數懸殊大,少的只有一兩人,這樣的機制導致在人數較少的單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即使工作很優秀,也很難在民主推薦過程中得到較多票數考核為優秀。
3.職稱崗位結構性矛盾突出。每一個單位的每一級職稱和崗位數是根據單位編制數依據一定比例確定的,編制數多的單位職稱和崗位數就多,而鄉鎮事業單位編制比較少,再根據相關比例確定的職稱和崗位數就少之又少,個別編制數較少的事業單位根據比例計算后一個中職數都沒有,更不可能設有每一級中較高的崗位。這導致部分在鄉鎮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辛苦工作了幾十年,工作成績優秀但由于沒有中級職稱編制而無法晉職稱,或者晉了職稱同樣只能享受同級最低崗的待遇,這與其他事業單位相比較是不合理的。
4.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盡管近年來專業技術職稱改革的破冰之旅已開啟,鄉鎮事業單位也擁有一定數量的副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但客觀的講,鄉鎮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中高層次技術人才仍然匱乏,與本專業前沿的技術水平相比較還有不小差距。
5.人才作用發揮不充分。受基層客觀條件限制,廣大鄉鎮專業技術人員在為人民群眾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人、財、物方面獲得的支持較為有限,對群眾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實際效果較差,效應顯現較慢。另外專業技術人員的大部分精力與時間在疲于應付其他事物性工作,有的還承擔行政工作,專業技術作用不能得到應有的發揮。據不完全統計,全縣鄉鎮專業技術人員從事對口專業工作的人數所占比例僅在60%左右。
三、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鄉鎮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是鄉鎮一級工作的中堅力量,但是目前存在諸多不忽視的問題,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編制少工作量大。在經過幾輪的鄉鎮機構改革后,人員編制職能等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原來多個站所的職責調整為一個站所的職責,鄉鎮一個站所要對口上級多個部門,工作量加大了很多,但是人員編制卻沒有增加,致使鄉鎮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量無形之中加大了許多,導致了人才外流和缺編現象日益嚴重。
2.人員編制崗位不匹配。鄉鎮黨委政府統一管理各站所、中心(辦公室)的所有人員,這樣有利于集中全鄉鎮資源推動中心工作開展,但正是本著中心工作開展的原則統一安排人力資源,才造成了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崗位交叉,承擔不是自己專業的其他工作,簡單的講就是專業技術人員在編不在崗,人編崗不符。這樣的現象直接導致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評審時往往因為長期不在對口的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被一票否決。不在對口的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職稱晉升難是鄉鎮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硬傷”。另外是職稱已經晉升了的專業技術人員被調整到不對口的崗位上工作,但在崗位聘任時往往被原單位高職低聘,或者就是同級職稱的最低崗位,由此滋生了一個怪象,凡是被調整負責其他工作任務的鄉鎮專業技術人員大多都是綜合素質比較全面的,而這一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崗位、專業培訓等方面的待遇卻不如在對口單位工作的人員。
3.人才斷層現象明顯。目前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另一部分是參加工作多年的老專業技術人員。這兩部分人各有各的優勢與特點,但二者工作“脫節”問題影響著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作用的發揮。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普遍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但是針對“三支一扶”等特殊群體的招錄實行特殊政策,部分新招錄人員的專業與實際工作需求不是十分對口,導致少數新招錄人員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本質工作。另一部分是在基層工作多年,有的甚至長期在村級崗位鍛煉實踐成長起來的本土人才,客觀講其本身的初始學歷有限,但通過多年“摸爬滾打”,這一部分人對當地的實際情況掌握得比較全面,工作經驗也十分豐富。但長期在同樣的崗位上,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從事相同的工作,工作過程中懈怠,只求過得去不求過不得硬等現象一定程度上存在,導致他們對年輕同志的“傳幫帶”方面有所欠缺,加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與老同志之間價值觀、交流方式不同等因素造成了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形成了斷層,嚴重制約了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作用的發揮。
4.經費不足嚴重阻滯人才隊伍建設。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特別是對各種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的需求在與日俱增,由于財政體制改革等因素,鄉鎮事業單位的經費僅能保障日常工作運轉。形象的講,目前鄉鎮事業單位都處于“有錢養兵,無錢打仗”的狀況,現實情況制約了鄉鎮專業技術人員難以對村組科技人員和廣大群眾開展有效的培訓,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特別是各種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的需求,阻礙了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推廣。
5.編制崗位設置的科學性有待增強。縱觀全縣14個鄉鎮,都有專業技術人員承擔非專業技術工作的情況。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原因是編制崗位設置的科學性有待增強,比如鄉鎮人事助理員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工作崗位,但在編制設定時卻沒有這個崗位編制,在工作中只能根據實際情況由其他人承擔這一項工作,為此必將占用其他崗位的人力資源。再比如鄉鎮紀委的紀檢專干、團委書記等等許多現實存在的工作崗位都是這樣的情況,長此以往,人崗編不符、工作長期處于超負荷等問題接踵而來,嚴重影響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與發展。
三、加強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
1.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才隊伍建設理念。各級黨委政府在落實“黨管人才”政策過程中,還要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才隊伍建設理念,這一點相對于鄉鎮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尤為重要。鄉鎮黨委政府統籌管理全鄉鎮的人力資源,有效推進全鄉鎮中心工作,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以推動中心工作為需要,把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長期安排在非對口的崗位上工作,這是對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成長的漠視。各級黨委政府在推進中心工作的同時,同樣要關心、關注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職稱、待遇等問題,只有這一些問題得到切實的解決,鄉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才可能真正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發揮出其應有的活力與作用。
2.科學定崗力促專業技術人員“人崗編”相統一。各級組織人事及編制部門,在核定鄉鎮編制,設置崗位時不能簡單以鄉鎮大小為依據核定編制和崗位總數。要充分考慮鄉鎮工作的實際情況,例如前文所講的鄉鎮紀檢專干、團委書記等崗位是不論鄉鎮大小都存在的,也是有很多工作任務要完成的,這些崗位不核定相應的編制數,必然要占用其他崗位的人力資源,專業技術人員的“人崗編”不統一問題就由此產生。編制崗位的設置符合實際情況了,每一崗位都有編制、每一個人員都有崗位,人員交叉使用這一阻礙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成長的問題將不復存在。在科學設定編制數的同時,鄉鎮事業單位每一級職稱的崗位數也不能簡單的按照縣級以上單位的比例確定,可以采取按照履行同級崗位年限來確定,穩妥化解鄉鎮編制少無法享受同級較高崗位的矛盾,為鄉鎮專業技術人員安心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環境。
3.建立合理的獎罰機制。針對鄉鎮工作的實際情況,要健全鄉鎮干部學習培訓、工作業績、考評考核等相結合的管理機制,建立“德、能、勤、績”相統一的績效評判考核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充分體現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公開。要將鄉鎮專業技術人員工作業績與績效工資相掛鉤,對工作任務完成好的重獎,對完成不好的相應地扣發績效工資,以解決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鑒于安排鄉鎮專業技術人員承擔其他工作的問題在短期內無法徹底解決的情況,還要建立專門制度,對于這一部分人的考核、崗位聘任、專業培訓等方面作出相應安排,盡量避免“服從組織安排,委屈個人成長”的問題成為鄉鎮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永恒的心病。在推進人才隊伍建設的過程中,還要建立老中青不同層次人才之間的“傳幫帶”制度,解決人才斷層問題,以保持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作用持續穩定發揮。
4.建立健全經費保障機制。專業技術工作的開展是需要經費作為保障的,鄉鎮也不例外。如果僅保障鄉鎮事業單位的基本運轉經費,專業技術工作在基層將長期置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也將進一步泛化。長遠看,這對于鄉鎮干部隊伍的穩定和農村工作的開展是不利的,只有建立相應的經費保障機制,才能把鄉鎮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建成農村工作中的一支中堅力量,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作出相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