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芬

近日,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在訪問南京時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得中國高度贊賞。其實,在二戰史上,捷克也曾遭受過血腥屠殺,從1939年到1945年,納粹在捷克進行過幾十場屠殺,其中利迪策慘案震動世界。
希特勒理想繼承人被暗殺
在二戰爆發前夕,捷克斯洛伐克被納粹德國肢解,現今捷克共和國的主要部分成立了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1941年,希特勒讓有著“納粹魔王”之稱的萊因哈德·海德里希擔任駐這個傀儡國家保護長官。海德里希一到布拉格就開始實施高壓政策,針對抵抗運動血腥報復。根據統計,僅僅從1941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間,海德里希就在布拉格和布爾諾兩地殺害了大約2500人。
在這種情況下,愛德華·貝奈斯領導的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決定暗殺海德里希。1942年5月27日一早,海德里希一如往常地從鄉間別墅乘車前往布拉格城堡辦公室。當他抵達布拉格科布利希地區時,他乘坐的汽車遭到襲擊。海德里希在爆炸中受了重傷。他受重傷后拒絕讓非德國人醫生進行手術,6月4日死于布拉格。
暗殺事件發生后的當天下午,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國務秘書、納粹黨衛隊副總指揮卡爾·赫曼·法蘭克宣布布拉格進入緊急狀態并實施宵禁,全城搜索刺客。到6月4日,157人被納粹報復性處決,但刺客仍未找到。海德里希的死訊傳到柏林后,希特勒暴跳如雷,長期以來他認為納粹德國二號人物赫爾曼·戈林不孚眾望,心狠手辣的海德里希才是他的理想繼承人,他親自主持了海德里希的國葬儀式。
納粹展開血腥殺戮
就在海德里希去世的同一天,位于布拉格西北22公里處的利迪策村首次遭到納粹軍隊搜查。之所以選擇這個村莊作為報復目標是由于該村村民被懷疑窩藏地下抵抗運動成員,村民們還被誤認為幫助過暗殺行動小組。6月9日,急于破案的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保安警察負責人霍斯特·博梅上校打電話到柏林,他宣稱有足夠“證據”指控利迪策村,并建議采取報復行動。當天晚上7點多,法蘭克從柏林打電話口頭指示,遵照元首希特勒的命令,對利迪策村采取四項措施:槍斃村里所有成年男性;把所有婦女都送到集中營;將兒童集中到一起,合格者送至帝國黨衛隊成員家庭中接受德國化教育,余下不合格者接受其他形式教育;燒毀整個村莊,把那里完全夷為平地。
博梅接到屠殺令后立即包圍利迪策村,封鎖了所有逃跑路口。納粹圍捕了村里的所有成年男性,然后把他們押解到村莊邊緣的霍洛克家族農場。為防止集體屠殺開始后被反彈回來的流彈誤傷,納粹從鄰近房屋搜來一些床墊,豎在谷倉四周的墻上。屠殺從早7時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午,總計有173人遇難。當天不在村里的11名男子隨后也被逮捕和殺害。
203名婦女和105名兒童先被納粹集中到利迪策村學校,然后押往附近的克拉德諾鎮。納粹強制將孩子與母親分離,4名懷孕婦女被送至醫院墮胎,后又被轉押至不同的集中營。6月12日,利迪策村的184名婦女被押上卡車,之后被押上一列特殊火車。6月14日一早,她們被專列送到柏林以北90公里處的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集中營試圖把來自利迪策村的女性孤立起來,她們被迫從事皮革加工、道路建造以及軍工生產等繁重的體力勞動,其中有60名婦女死亡。大部分利迪策村兒童被納粹轉移到波蘭羅茲格奈森瑙街一個紡織廠。在他們抵達后不久,納粹黨衛隊人種與移居辦公室挑選7個孩子進行德國化教育,他們被送到黨衛隊成員家庭。6月底,黨衛隊命令殺光剩余的所有孩子。7月2日,所有剩下的82個利迪策村孩子被移交給羅茲市蓋世太保,孩子們被押往海烏姆諾滅絕營,最終這些孩子都被毒氣毒死。根據戰后統計,在105個利迪策村孩子中,82人死于海烏姆諾滅絕營、6人死于其他地方,只有17人幸免。
屠殺結束后,整個利迪策村被付之一炬,連村里的家禽和寵物也被射殺。墓地被掘開,貪婪的納粹分子從棺材中搶劫黃金填充物和首飾。為了徹底把這個村莊從地球上抹去,納粹抓來大批勞工,強迫勞工在利迪策村廢墟上建造鐵路,用來運走利迪策村的瓦礫,當工程快要完工時,一部分勞工被就地槍斃,另一部分勞工被送往死亡集中營。
利迪策慘案發生兩周后,納粹又在捷克萊扎奇村制造了另一起血案。蓋世太保密探聲稱在萊扎奇村內找到屬于暗殺小組的一臺無線電發報機。6月24日,近500名黨衛隊官兵和警察包圍萊扎奇村,槍斃了村里所有33名成年人,13個孩子被帶走。在這13個孩子中,除了2個被選中進行德國化教育外,其余11人都被納粹用毒氣毒死。據估計,納粹在海德里希死后的報復性屠殺中總共殺害了超過1300人。
六一兒童節由此而來
不同于納粹德國在歐洲其他占領區實施的大屠殺,納粹宣傳機器公開和驕傲地宣布在利迪策村實施了滅絕性屠殺。利迪策大屠殺的消息一傳開,激起全球憤怒。不同國家的許多地方紛紛改名為利迪策,以示對希特勒的抗議。美國伊利諾伊州一個小鎮、墨西哥首都附近的圣何羅尼莫、巴拿馬一個城鎮和巴西兩個城鎮等都改名為利迪策。世界各地的人們雖然互不相識,但都不約而同地群起聲援在淪陷區苦苦掙扎的捷克民眾。1942年9月,英國特倫特河畔斯托克醫生巴尼特·斯特羅斯領導的礦工組建了“利迪策永不滅”組織,為這個村莊的戰后重建籌集資金。美國著名抒情詩人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萊寫了一部厚厚的詩劇《利迪策的謀殺》,控訴納粹的罪行。1943年,英國和美國相繼拍攝反映利迪策大屠殺的影片。
值得一提的是,利迪策大屠殺主要實施者博梅在二戰后被列入國際通緝名單,1954年8月12日,德國基爾地區法院宣布他死亡,他的確切死亡日期為1945年4月10日,根據推測,他不是在戰斗中被蘇軍擊斃就是畏罪自殺。另一個元兇法蘭克戰后被引渡給捷克斯洛伐克,1946年3月和4月布拉格人民法院開庭公審法蘭克,他被宣判戰爭罪和毀滅利迪策罪成立,被判處死刑。5月22日,法蘭克在5000名民眾觀刑下被絞死。
戰后,從集中營中幸存下來的婦女們回到利迪策原址,在來自世界各地志愿者們的幫助下,她們重新建起了利迪策村。1949年,蘇聯莫斯科召開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執委會會議,為悼念利迪策村以及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遇難的兒童并保障兒童權利,把每年6月1日定為國際兒童節。▲
環球時報201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