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權也稱選擇權,是指買方有權在約定的期限內,按照事先確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某種特定商品或金融工具的權利。
在成熟市場上,期權、期貨是兩種基礎性的風險管理工具,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相比之下,農產品期權是一種更益農的市場化工具,有利于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風險管理。
對于機構投資者、實體企業而言,參與白糖期權交易也是一個逐步學習的過程。
期權是一種立體交易,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加靈活、豐富的選擇,企業可以根據經營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對沖掉不想承擔的風險,保留可以承擔的風險,同時保留現貨市場的收益,實現風險管理的精準化和個性化。
4月19日,鄭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權正式上市,這是繼大連商品交易所豆粕期權之后的國內第二個農產品期貨期權。從當日行情來看,掛牌了176個期權合約,共成交48880手,持倉27542手,市場交易比較理性,各合約成交平穩,做市商提供市場流動性、引導市場合理報價的作用初步顯現。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白糖期權掛牌儀式上表示,證監會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適時批準交易所推出更多期貨期權新品種,不斷擴大服務實體經濟的覆蓋面,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定價和風險管理的需要。
白糖品種具備開展期權交易的基礎
期權也稱選擇權,是指買方有權在約定的期限內,按照事先確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某種特定商品或金融工具的權利。它分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兩種。前者是指買方有權在將來某一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約定標的物,而賣方需要履行相應義務的期權合約。后者是指買方有權在將來某一時間以特定價格賣出約定標的物,而賣方需要履行相應義務的期權合約。
“期權作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形象地說,就像咱們現實生活中實體經濟買保險一樣,具有風險轉移的獨特作用,期權的規則、系統、交易、定價、風控,相對期貨要復雜一些。”鄭州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秦全晉表示。
在成熟市場上,期權、期貨是兩種基礎性的風險管理工具,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與期貨相比,期權有期限、行權價格、看漲看跌的區別,它是一種立體交易,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加靈活、豐富的選擇,企業可以根據經營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對沖掉不想承擔的風險,保留可以承擔的風險,同時保留現貨市場的收益,實現風險管理的精準化和個性化。
從白糖期權合約的設計來看,它體現了服務實體企業、嚴控市場風險的特征。“鄭商所白糖期權合約順利推出,是適應了國內衍生品市場發展的趨勢。白糖期權合約的規則設計也貼近市場:期權的合約月份與期貨掛牌月份相同,有助于參與者評估市場風險;引入了做市商制度,有助于保持市場合理的流動性,滿足買賣雙方對于不同行權價格的需求;針對投機和套保的持倉限制,也有利于期權上市初期的平穩起步,確保各項功能的發揮和市場的有序運行。”中糧糖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震表示。
目前我國已上市了40多個商品期貨品種,其中在鄭商所掛牌就有10余個,那么,鄭商所為何選擇白糖期貨作為首個期權標的物呢?據了解,我國是白糖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現貨市場基礎深厚。鄭商所白糖期貨從2006年上市以來,經過十多年的培育,市場運營平穩,功能發揮有效,市場成熟度高。據統計,現在90%原糖生產企業和80%以上的加工企業、貿易企業都參與到期貨市場,白糖的終端企業參與度也逐步提高,投資者結構進一步合理。
“從現貨和期貨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白糖品種已經具備了開展期權交易的基礎,也是一個很好的交易標的,白糖期權成功上市將為4000萬蔗農種植和生產保駕護航。”秦全晉表示。
農產品期權更益農
據悉,我國糖料作物的主產區集中在廣西、新疆等地,多是老少邊窮地區。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白糖期權上市為食糖生產企業發展訂單農業、實現精準扶貧創造了便利的條件。
從當前農業支持政策來看,對小麥和稻谷是采用最低收購價保護,對棉花和大豆實施目標價格補貼政策。“這些舉措實際上就是通過政策給農戶一個看跌期權,當市場價格低于收購價和目標價時,政府可以通過保護價進行收購和補貼,鎖定了最低銷售價格,這樣農戶心里也就有了底,帶動了種植積極性。”秦全晉說。
相比之下,農產品期權是一種更益農的市場化工具,有利于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風險管理,國際上已經有了以補貼權利金的方式,支持農戶利用期權市場規避風險。并且,經過近些年的探索,期權還可以服務訂單農業,助力“保險+期貨”試點,催生“保險+期權”的新模式,拓展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方式。
中糧糖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震表示,“白糖期權為企業提供了多樣化套保和風險管理工具,期權非線性損益使得買賣雙方買入期權的套保浮虧得到了有效控制,而期權的權利金通常低于期貨的保證金,利用期權套期保值,可以降低企業的資金占用。同時,期權對于期貨合約的價格發現功能提供了一個更加直觀的指引,有助于企業進行有效的風險管控和精準的套期保值”。
此外,傳統的實體企業將期貨生產經營與期貨期權工具進行組合,可以實現傳統期貨工具短期內無法實現的一些操作機會。吳震認為,近年來全球市場“黑天鵝”事件頻現,加大了現貨企業的經營風險,現貨企業可以利用期權工具有效對沖可能出現的長尾風險。
由于目前期貨市場中的專業機構投資者占比越來越高,白糖期權的上市也將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各類機構投資者的策略組合,從而為投資者提供更為豐富的產品選擇,有助于更好地促進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
“對于期貨經營機構而言,白糖期權上市的意義重大。目前期貨公司通過風險管理子公司開展場外期權業務,隨著場內期權的推出,將進一步推進場外衍生品市場發展,使得各類風險管理子公司能夠設計出成本更低、靈活性更強,也更為符合實體企業需求的風險管理產品。期貨公司可以充分發揮期權的特性,為投資者設計差異化的風險管理方案,滿足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說。
交易風險需防范
作為一種新的工具,期權功能的發揮,建立在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之上。
秦全晉表示,“上市期權不同于上市期貨新品種,期權合約制度需要實盤檢驗,技術系統也需要不斷磨合,業務制度和流程需要不斷完善,投資者也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白糖期權在起步階段,鄭商所的思路是穩中求進、穩字當頭,在做好合約和制度設計、防范市場風險的同時,還制定了上市初期一些針對性的措施”。
在投資者適當性方面,鄭商所規定了較高的準入標準。如,要求投資者開通權限前5個交易日可用資金余額不低于人民幣10萬元,通過期貨業協會的在線知識測試并達90分及以上,并具備豆粕期權仿真交易經驗,包括10個交易日20筆成交記錄等。
此外,“我們還將期權相比期貨到期日提前了兩個月,以避免行權對交割月運行帶來風險,在保證金收取方式上選擇了簡單的利于市場接受的傳統保證金模型來降低結算風險,對于期貨和期權分開限倉,方便期貨期權市場分別實施有針對性的風控措施。”鄭商所期貨衍生部總監左宏亮表示。
對于機構投資者、實體企業而言,參與白糖期權交易也是一個逐步學習的過程。浙商期貨總經理助理蔣希華表示,期權帶來了更多的交易策略,但投資者在選擇期權交易策略時要避免一些誤區。例如,一些企業套保買入看跌期權時,傾向于買價格看似更為便宜的近月合約,但是由于近月合約時間耗損非常快,期權到期后,如果仍有價格繼續下跌的風險,就需要繼續買入看跌期權。從實踐經驗來看,相比之下,買入遠月期權合約的總體套保成本可能更低。此外,投資者要注意期權的波動率問題,多觀察不同月份之間的期現結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