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中職外貿班的學生,基于理解能力不強,數學基礎差的原因導致,在進出口實務中,出口成本核算這一塊的能力會比較薄弱,但恰巧這是從事外貿業務必須掌握是技能,也是國際貿易職業能力的重要考點之一。往往老師們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想盡各種策略,去完善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效果。
學生在出口成本核算過程中常犯的錯誤
因為對基礎理論理解不夠透徹所引發的錯誤。這一類錯誤是成本核算過程中。非常常見的錯誤,問題五花八門,甚至會出現令老師意想不到的錯誤。
例如,在計算海運保險費時,未明確告知學生按什么價格金額投保,就發現學生亂了章法,出現看見數據就用的現象,本題中學生若想直接算得保險費,是不可能的,必先通過列方程式的方法算得CIF價格,可見學生對保險費算法的理解還是不徹底的,當已知條件不夠明了的時候,不知道借助相關的慣例來解決問題(本題中運用一般按照慣例,題中未明確按何種價格投保時,則理解為按CIF發票金額來投保)。
計算能力不過關或計算過程粗心大意所引發的錯誤,
個案:例如在計算退稅收入時:
而正確的計算結果為34000,不存在小數點是問題,如果只是一味的按照步驟的計算,而沒有領悟出題老師的意圖,其實在9%與117%之間是可以進行約分的,約分以后再計算會顯得既簡單又精確,那么在沒有計算器手算是過程中,勢必會產生與正確結果有差距的答案。
不能很好的理解題意,思路不清晰所引發的錯誤。學生在做題目時往往喜歡一拿到題目,連思路都未理清就開始盲目的做題,往往做到一半自己都不知道之前算得的條件是用來做什么的,然后思維開始混亂,亂用數字;亂做一氣的現象就出現了。
例如:“在算換匯成本的時候,沒有對算換匯成本的兩個條件:出口總成本;出口外匯凈收入進行分析,于是有同學用了CIF價或CFR價或FOB含傭價表示了出口外匯凈收入。”
所以如果在做此類計算題時,從問題出發來找答案,先理清思慮再一步步的解答顯的十分必要。
喜歡一步到位,往往會考慮不周全,導致得分率低的問題。該類學生對成本核算各部分組成是十分了解的,但不過由于心太急,總想走捷徑,而考慮的問題又不是很全面,就像剛好走路的孩子就想著要跑,結果只能是摔跤。特別是在高考中,這樣是做法是十分吃虧的,雖然從掌握程度上講該類學生還是比較全面的,但是結果是一不小心卻一分都不得。
針對國際貿易職業能力要求所運用的提到策略:
打好理論基礎的,增加理論知識的深度及廣度。所以我認為在一開始的教學中就應該形成“發散性的思維”,盡可能讓學生從條條框框中跳出來,學習新知識是時要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的能力,盡可能將知識點與生活中的實事相互聯系加深印象。
比如:在學習傭金計算及含傭價與凈價之間轉換知識點時,計算公式有:
第一步:我就用一組簡單說的數據來幫助學生理解凈價與含傭價之間的關系(例如,含傭價:100美元凈價:97美元傭金3美元傭金率:3%
學生腦海里記住這一組簡單的數據,那么這幾個元素之間的關系就一目了然了。
第二步:用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我們老師可以根據公式的特點,來編個“口訣”。例如,已知FOBC3%價,求FOB凈價
凈價=含傭價*(1-傭金率)
FOB=FOBC3%*(1-3%)(百分號表示的傭金率等式的一)
而已知FOB凈價,FOBC3%價
含傭價=凈價/(1-傭金率)
FOBC3%=FOB/(1-3%)(百分號表示的傭金率等式的兩邊)
總結兩個公式是實際運用的過程中存在的上述標注的特點,于是我就編一句簡單是口訣叫做:“一邊乘;兩邊除”。如此一來,將這兩公式搞混的學生就幾乎不太出現了。
講解題目時教師需要面面俱到,舉一反三。因為國際貿易職業能力過程中是絕對不允許用計算器的,而在出口成本核算過程中絕大多數數字都是很復雜的,特別是在計算出口換匯成本和盈虧率的時候,數字巨大且產生很少小數點的情況。
首先,老師在講解計算過程時也需要仔細講解,盡量照顧計算能力較差的學生使其能夠掌握巧妙的方法,既能避免出錯,又能節省解題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每一個步驟的表述、應有標注、其中因果關系、貨幣單位、計量單位都需要學生一一去規范。只有規范了做題的步驟及方式,才能避免犯一些單位不統一、用錯數據等粗心犯錯的情形。
其次,多練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我會學生準備每日一練的計算題,每天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道出口成本核算的計算題,利用中午或者自習時間進行面批,針對性的指出每位學生的錯誤所在。并當場進行指導。這樣一來學生不僅開始重視并鉆研起該類計算題,而且習慣成自然之后,鍛煉成臨危不亂的習性。
為了讓學生能夠自覺的完成聯系任務,老師與學生簽訂的一個“公約”如下:
《聯合國每日一練公約》
1.每日背一遍計算公式2.每日花15分鐘練習一道計算題3.每日自己編寫一道計算題
教會學生分析題目的能力,理清思路。在看題過程中,學生通過讀,可以初步感知題中的數據之間的關系,加深對題目的理解與掌握,“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不管教學方式怎么改變,讀題卻不曾改變,而且還要讀出新意。感知性讀加強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邏輯思維能力,又比如建議學生課可采用從問題出發去尋找答案的整理思路,然后根據計算過程需要篩選已知條件,懂得如何將題目中的條件信息理清楚。讓題中的各條件的關系一目了然。在平時教學中一般采用圖表整理法、畫線段圖整理法、畫簡單示意圖三種方法將題中的思路進行歸納和總和,這樣可以將題目變得簡單、清晰又直觀。
杜絕一步到位情形出現。對于參加國際貿易職業能力復習的學生而言一定要杜絕這樣的現象,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可以保證一個簡單的步驟都能夠得到相應的分數。分開列明各項費用之后,某一塊費用出錯也不至于累及到其他幾塊的得分,而且在列明費用的情況下,其實題目的思路也就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其中每一塊費用計算之后有寫明計量單位的必要性。
試著讓學生自己編寫題目。
學生自己編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像孩子們去野炊,他們喜歡的是砌灶、燒飯的過程,即使吃著自己燒糊了的飯,依然會吃得津津有味,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勞動果實。學生編題的過程,是其原有知識與新學知識的結合,會使他們從自己的內在需要出發開展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通過對《出口成本核算》這塊內容教學方面的研究之后的成果,這個是作為一名外貿專業教師終身受用的。“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學習不應該停留在表面,只有悉心鉆研,找到根源問題的所在,才能更好完成學習任務;同樣對于老師而言,也要養成追根究底的習慣,教學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熱鬧,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問題,然后在進行針對性的研究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