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昕輝
[摘 要]在北京市發布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后的停課期間,根據市教委提出的“停課不停學”原則,學校利用在線教育平臺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英語教學活動通過在線YY語音和線下Apps結合,使學生能在停課期間在家下載資料預習,錄制微課實現鞏固復習,完成了教學任務,由此也探索出了一種有效的“停課不停學”教學模式。
[關鍵詞]霧霾;停課不停學;YY語音;英語教學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霧霾列為一類致癌物質,對身體還沒發育完全,抵抗力弱的青少年學生來說,霧霾的影響更為嚴重[1]。為此,北京在2015年12月首次啟動霧霾紅色預警措施,市委發布停課指令,同時北京市教委要求各相關單位及部門在嚴格執行紅色預警應急響應措施之外,確保預警期間做到“停課不停學”,即在學生無法到校上課時,教師仍然能夠按照教學進度安排學生的學習。為貫徹這一要求,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做了充分的準備,以下僅以英語教學為例,分享如何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實現“停課不停學”。
一、“停課不停學”在外語組的實施
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從2015年起全面開展“1對1”教學。新入學的初一年級學生從領取學習裝備(一臺筆記本電腦,一部iPad)開始,全年級統一制定并嚴格執行學習裝備的使用協議,使用統一的網絡云盤,上交作業用統一的命名格式,技術工程師統一推送并教會師生使用相關的軟件應用程序或應用服務(Application Service ,以下簡稱Apps)。在霧霾來臨之前,2015級新生已經統一學習了學校云平臺及相關Apps的使用。
2015年12月第一次霧霾停課期間,為了實現“停課不停學”的目標,英語組的教師主要采取了以下五種解決方案。
一是用Photobooth或Quicktime player錄制微課,傳到云盤,通過微信群接龍的方式反饋完成情況。二是復習課使用51搶答網,將重難點編輯成選擇題或填空題,將網址通過微信群或學校郵箱發給學生,可后臺監測學生的掌握程度,同時微信答疑,對個別學生進行語音指導。三是通過云盤將新授課以PPT或電子書的形式發給學生自學,結合51搶答網反饋自學結果。四是使用Nearpod或UMU這類便于教師控制的應用程序提前做好教學內容發到云平臺上,學生先下載教學資料,教師用微信群里發語音的方式教學。這兩款Apps可實現教師端翻動頁面與學生端同步,便于遠程控制授課過程。五是使用Nobility應用程序,學生可將作業拍照上傳,教師則可在線點開作業批改再發回。
但以上幾種方案都有弊端:方案一中,學生基本上都在被動接受,無法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無法實現一對一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無法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方案二、三、四都要用到微信群,教師要講課,學生要回答或提問,一節課就會積累幾百條信息,一天八節課,如果都用微信群發語音的方式上課,可操作性降低。
由于班內學生分了ABC三層,而微信群語音的人數上限為9人,恰好是一個層的人數。所以2015年12月第二次霧霾停課期間,教師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以不同進度、不同任務,采取了微信語音分層指導,收到了較好效果。但分三次指導相當于一節課變三節課,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也為不同科目教師的排課增加了復雜性。在這種情況下引入了“YY語音”,并教會學生使用方法,結合外語組教師們此前在停課期間使用的Apps,實現了實時遠程線上語音授課、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并且信息發送區域能發揮板書功能。
二、YY語音的應用
YY語音是一款基于互聯網的團隊語音通信平臺,音質清晰、安全穩定、不占資源、反響良好的免費語音軟件。在YY語音上可以自建頻道,并以班級命名,全班學生通過注冊搜索頻道號進入班級,并在班級中使用真實姓名,教師可看到上線的學生人數與姓名,相當于點名簽到。教師上課時可以根據不同課型和任務選擇以下模式:主席模式(只有授課教師的聲音可以被聽到,且頻道內在線的學生都可遠程收到語音)、麥序模式(授課教師點名之后,學生點“上麥”發言,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與線上其他學生都可以聽到)以及自由模式(大家可以同時發言,但會相互干擾,過于雜亂,遠程上課時幾乎不使用此模式)。
教師還可以在班級頻道下再建立子頻道,如筆者建立了頻道class5, class5下又建了子頻道class6,在授課內容一樣的情況下,筆者所帶的5班和6班的學生都可以統一搜索進入class5頻道,如果授課內容不一樣,則6班學生可以自動跳轉到子頻道class6。同理,還可以在班級頻道中建立不同的小組子頻道,以便實現線上小組合作,生生互動。
YY語音面板右方的信息推送區域,可以實現板書功能,也能夠協助完成課堂搶答環節,解決了多人上麥搶答造成聲音混淆的問題。
三、YY語音及相應教學Apps的結合使用
結合前面所列舉的五種方案,新授課將在課前發給學生PPT或電子書自學,課上結合51搶答網反饋的自學結果,打開YY語音進行有針對性的授課;復習課用Photobooth或Quicktime player錄制微課,傳到云盤,課前自學,課上用YY結合Nearpod或UMU及時反饋,就可以完全實現“停課不停學“目標。
以停課期間的一節試卷講評課為例。試卷是放假前校內課上完成的,教師已經將機讀卡成績以及各題答題情況導出。在每個錯題后面,標記了對應的學生姓名。
1.課前做好教學計劃
一是學生要在校內下載注冊YY語音,改昵稱為真實姓名,搜索頻道號進入班級。教師練習使用“主席模式”講課,學生練習在“麥序模式”回答問題,以及使用信息推送區搶答。在反復練習中,教師需強調遠程上課的秩序和規則。二是放假前提前做好教學安排。如規定學生周一早7:40上線做好上課準備,放好試卷和筆記本,7:55各小組組長匯報本組上線情況,仍未上線的學生,組長通過微信或電話聯系,8點準時開始上課。課前學生要將試卷重做一遍,每一題都要認真標注。
2.課中教師主導學生主講
課前已讓學生重做試卷并將每題都做了標注,如單選題寫出知識點,閱讀對應題號在文章內將相關內容劃線。課堂上,單選題部分,教師參考機讀結果呈現的每題答題情況,打開“麥序模式”,點名讓學生上麥主講。如果講解有錯誤的,本組其他人可以在屏幕右側面板上發送信息輔助解答,不僅教會了同學,也相當于制作了一個直觀的筆記。二是閱讀題部分,可以采取“搶答+點名”回答的模式。搶答先從班內的“潛力股”(C層學生)開始,如果答案中沒有正確的就由B層繼續搶答。之后點名由某個學生上麥講題。三是完形題部分,采取小組討論模式,學生切換進入各小組子頻道中,10分鐘后自動切換回到班級頻道。
實踐證明,對于C 層學生,右方的消息文字推送功能要比上麥語音回答問題更好,學生更專注,學習有留痕,C層學生能更直觀地抄寫筆記,不受網速和操作層面的干擾。師生運用YY語音高效地實現了教學目標。這里要注意學生分層與分組的有機結合,科學搭配。如筆者所帶班級的30個學生,有5個A層,10個B層,15個C層。從具體學情出發,對應班內英語學習小組制,每個小組成員4個來自“A+B”,2 個來自C。
3.課后作業分層逐一落實
在作業部分,A層和B層學生利用Explain Everything錄制試卷講評微課,從第一題講到最后一題,發到校內云盤上,組間完成小組評價,組員對應“1對1”評價,C層學生可以選擇性地下載,不會的繼續聽,認真完成試卷改錯。圖1為“停課不停學”英語課堂的基本模式框架。
四、總結與反思
YY語音與教學Apps結合使用輔助教學的優勢很明顯。一是完全實現了實時遠程線上語音授課以及課堂上師生與生生間的互動,并結合信息推送功能為C層學生提供了學習筆記,便于記錄與記憶。二是YY語音與教學Apps結合輔助教學的這種“互聯網+”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相比,有一些明顯的優勢。如使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和地點,按照自己的習慣和節奏學習,然后,師生再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2]。三是實現了“個性化”與“協作化”相結合,強調學習者的個人主動性。課前學生主動預習,課上學生主動探究,小組內與組間協作學習。
但這種教學模式也有一些需要注意和有待改進之處。一是課時會延長。受網速和軟件操作的影響,平時在校每節課40分鐘的教學任務,以遠程在線方式完成大概需要1個小時。二是各種教學平臺及Apps缺乏整合。在技術輔助教學層面上,目前使用的Apps對教學都有很大幫助,但是它們都各自獨立,有時為了實現整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會同時使用多個不同的Apps,增加了程序切換的時間;而且學生的學習記錄也都分散于各個Apps里,難以匯總過程性評價。所以在技術層面上,期待未來能有更加符合教學需求的整合的教學平臺或教學應用軟件。
參考文獻
[1]張秀紅.霧霾帶來教育新問題[J].教育,2016(32):45-46.
[2]顏正恕,徐濟惠.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聯網+”個性化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