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隨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順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趨勢,高校的體育俱樂部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不僅給體育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拓展平臺,同時也為校園文化的建設開拓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校園文化是高校中特有的、流傳已久的、受到全校師生認同的一種文化形式和內容。校園文化主要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類。廣義的校園文化主要指學校存在方式的總和,主要包括為學校物質文化、學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狹義的校園文化主要包括學校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氛圍和學校精神文化。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縮影,是社會大文化中一個具體的組成部分,它既需要有高雅的學術活動作為支撐,又需要有活潑的文體活動作為豐富的血肉,只有這樣整個校園文化才會向著生動活潑、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當前比較常見的我國大學體育俱樂部主要分為三種主要形式,體育課堂內的教學俱樂部;體育課外教學俱樂部;以及課內、課外結合型的體育俱樂部。體育課內的教學俱樂部主要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體育俱樂部這種特有的形式來實施教學活動。體育課外活動俱樂部主要通過俱樂部的形式,對原有的課外體育活動重新組合、整理、運作。課內、課外結合型的體育俱樂部主要是通過將課程內和課程外的教學內容,通過俱樂部的形式有效整合起來,形成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綜合型的教學方式。
體育俱樂部可以將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按照自己的習慣、興趣組織起來,在教師的輔導下有計劃地組織教學、科學系統地訓練,這樣就避免了過去體育教學過程中的盲目性、隨意性,通過這種和諧新穎的教學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以俱樂部為核心。以共同愛好的項目為紐帶,在具體的教學上采用的是分層、分流、分時段的教學方法,所開設的教學課程不僅把體育教學的基本規律作為其開展教學的前提,而且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上還對班級教學的進度不造成影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和愛好,自由選擇適合自身需要的一種或者多種體育教學俱樂部。作為參與者來說,能夠達到積極參與的教學目的,并且在各種活動當中還能夠積極有效地擔任其中的操作、服務以及組織等不同的體驗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大學生的人格培養和個性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平臺,還在一定環境中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覺形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在體育俱樂部當中最吸引人的是競技體育。我國相關高校體育教育者一直都在為更好地推動大學體育俱樂部的教學模式發展而不斷探索與思考,近來已經在很多高校中開始了積極有益的嘗試。通過體育俱樂部這種組織形式可以吸引更多學生持續、穩定地參加課外活動,從而使課外體育活動在促進校園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以人為本的和諧關系更加凸顯
高校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最終主體,體育教學是對人體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需要產生綜合改變的科學過程。俱樂部更加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教學過程主要就是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自我認知,把所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提升與習慣養成,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教師的引導和促進。體育俱樂部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培養非常重視,把培養大學生的體育意識作為整個體制運用的中心,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并將學生的智慧和能力充分激發出來,為大學生更好地實現自身能力和知識的提升奠定基礎。
高校俱樂部會員將來自于不同專業和年級的學生組織起來,重新的組合與接觸擴大了學生的社交圈,對剛剛步入大學的新生尤為重要,體育俱樂部可以為他們能夠盡快了解校園文化,更快融入校園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大家從一般性的個人活動逐漸發展成為各種形式的協同工作,從維護個人權益到服從集體利益,把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或群體利益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更大范圍的融合與交往。增加了會員之間的歸屬感,對校園內建立和諧、團結、健康、溫馨的人際關系大有益處。
有助于校園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通過大學體育俱樂部的教學,不但使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充分發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來。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和興趣,自主選擇體育內容和授課教師,還可以對具體的教學實踐形式和內容進行自主選擇,從根本上提升了大學生對所學體育內容的自由度。
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渠道上也在不斷向多樣化方向上發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對學校體育所存在的依賴關系正在日趨減弱,通過俱樂部所具有的強有力組織功能,能夠使他們獲得知識的渠道增加。通過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加強,學到更多豐富的體育知識,可以獲得了傳統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體育層級和技能水平。高校校園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學生長期的參與體驗才能實現,過去由于課外活動大多是分散自由進行的,學校不可能就某些體育項目進行長期的、大范圍進行專門的普及與推廣,就會產生主觀愿望與實際操作之間的矛盾沖突。體育俱樂部相對地拓展了授課的時間和空間,較好地解決了原來課外體育中的一些突出問題,師生可以就某個專項進行相對固定的、長時間而深入地了解和探索,從更廣的范圍去體驗校園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參加俱樂部體育活動的同時自然就會留下校園文化的烙印。各校在實施俱樂部的過程中都要進行適度的改造與創新,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本校的實際需求,經過消化與吸收新內容,必然會對原有的校園文化產生一定的沖擊或影響。
另外由于體育俱樂部靈活機動的管理模式,允許我們把更多來自不同國家或民族的體育項目引入到高校課外活動中來,例如:戶外運動、跆拳道、柔道、街舞、定向運動、街頭籃球、劍道、臺球、攀巖等,學習過程中自然也會受到所學體育項目中蘊含文化的影響。所有這些最終必將成為校園文化中一個新的有機成分。因此,我們說體育俱樂部不僅為傳承校園文化創造了一個新的機會,同時也為我們引進、消化、吸收異域文化搭建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平臺與機遇。
活動形式與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俱樂部教學對于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了有效突破,在繼承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將其與俱樂部教學有效地對接,并將體育活動的終極目標鎖定在“終身運動的養成”上。以往課余體育活動中的比賽多以競技項目為主,由于受到技術及身體素質的限制,運動場成了少數體育特長生的表演舞臺,他們成了學校的體育明星,這樣在一段時間內,課外體育競賽結果也就有了相對固定,減少了比賽的娛樂性、可視性,使整個活動的氣氛受到影響。
在體育俱樂部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與學的基本觀念得到了創新,把學生健身作為主要的任務要求。俱樂部教學對傳統的教師主導地位進行了有效的轉變,學生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教師從傳統教學的主導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積極為學生的體育學習發展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評價及相應的后臺支持。
另外,許多體育俱樂部的活動內容是面向大眾的,例如:太極拳俱樂部、毽球俱樂部、飛鏢俱樂部、跳繩俱樂部、風箏俱樂部等,多數大眾體育的競賽內容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可視性和娛樂性,比賽結果更具有偶然性。同時由于俱樂部的成員來自于不同的專業、班級,比賽過程經常會受到全校學生的廣泛關注,這種“貼近大眾”的自娛自樂形式能夠更好地引起觀眾的共鳴,因此我們說由于體育俱樂部為課外活動增加新內容創造了條件,吸引了更多的同學積極參加到課外體育活動的行列中來,為更好地活躍校園文化氛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有助于培養健康文明的現代生活方式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將學生培養成為遵紀守法的高素質公民。由于體育俱樂部的特殊性,可以將更多的學生變成為會員進而培養成運動員,讓更多的人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到體育競賽的公開、公正與公平,長期參加俱樂部活動,必然會提升會員遵紀守法的意識。另外,由于俱樂部主要是由學生管理,教師只提供必要的指導,要成為會員必須自覺遵守俱樂部的各項規章制度,這就為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監督、自我完善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鍛煉機會,俱樂部進一步規范了會員的日常行為。在俱樂部內部這一特定的文化氛圍,對于提高學生社會道德水準;規范個人行為;矯正不良習慣大有益處。
校園文化是一個多層次、立體的文化氛圍,涵蓋了物質、精神、生活、藝術、行為、體育、社團、科技、心理、風俗、民族等多方面的綜合文化范疇。高校體育俱樂部的引進不僅活躍了校園文化氣氛,而且給校園文化增加了許多新內容,為校園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與機遇。不論高校的領導還是一名體育教師,都要充分利用這一新的發展契機,發揮體育俱樂部的靈活性、包容性、廣泛性的特點,積極為校園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新的共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