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建輝
警察,請珍視并捍衛自己的職業榮譽
文/徐建輝

曾經扛槍,而今執筆,情懷為文,初心不改。不作無病呻吟、不發無謂之論,喜歡直抒胸臆,深惡所有形式的人事爭執,追逐旅行網絡等一切自由寬松的事物。
前不久,為進一步加強公安隊伍理想信念教育和忠誠教育,切實增強廣大民警的職業榮譽感、歸屬感和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公安部政治部印發了《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榮譽儀式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
“榮譽是人的第二生命”。榮譽感、羞恥心是最基本的人性,是一個人最鮮明的情感坐標和人格天平。它不僅直接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水準,也深刻影響著一個人的心態導向與行為抉擇。它不但對于個人而言至關重要,而且對于任何一個組織、一個部門和一個行業,乃至整個社會都不可或缺。可以說,沒有光榮之心和榮辱之分的人是走不遠的,而擁有什么樣的榮辱觀,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集體和一項事業將向何處去和能到達怎樣的彼岸。
俗話說,知恥而后勇。同樣,看得見榮耀、珍視榮譽才能嚴于律己、身正言端,才會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甚至奮不顧身,才得凝心聚力、不斷前行。過去強調“禮義廉恥”,而今提倡“八榮八恥”,時代在變、思想在換,而榮譽之光永存。對每個人來說,榮譽就是一種信仰和召喚,為了它可以義無反顧、前仆后繼;對一個部門和集體來說,榮譽就是一面旗幟和一盞明燈,它能夠將不同的人團結在一起,為了共同的光榮和夢想而戰;對任何艱巨的任務和偉大的事業來說,榮譽就是無聲的號角和無言的命令,永遠激勵人們攻堅克難、一往無前。
每個行業都需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和榮譽文化,這是一種靈魂和紐帶;每個崗位上的員工都需要有能讓自己引以為豪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否則就像無根的浮萍,找不到屬于自己的歸宿和拼搏奮斗的依托。公安機關是黨和人民的刀把子,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警察隊伍也是一支武裝性質、集中統一的紀律部隊,必須要有自己的榮譽文化和強烈的榮譽意識作引領和保障。同時,公安機關肩負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的正義使命以及除暴安良、捍衛法治的神圣職責,理應贏得世人的尊重,而廣大公安民警在長期與犯罪與邪惡作斗爭的過程中,也絕對不缺乏值得傳頌的英雄傳奇與光輝事跡。可見,公安機關的正義屬性、光榮職能和輝煌歷程已經鑄就了人民警察榮譽文化的堅實根基與深厚土壤。
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不重視榮譽,就失去了精神和未來。警察是國之重器,警隊的榮譽事關法治與正義的力量,體現人民的意志,不可不察。它不僅需要每位民警用赤誠、熱血乃至生命加以拱衛,也需要旗幟鮮明地予以彰顯和弘揚;不僅需要物質上的獎勵,更需要精神和榮譽上的褒揚。此次,公安部從實際出發,在對已有經驗進行挖掘和借鑒,并經過前期深入調研論證和充分征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以人民警察榮譽儀式建設為核心,依法依規、科學合理地制定了這一《規范》,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于通過舉行一系列莊重的職業儀式,來凸顯公安工作和警察崗位的光榮,有效激勵人民警察的榮譽之心。
到底什么是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榮譽儀式?它是指在公安民警職業生涯重要節點和特殊時刻舉行的激勵儀式,這是增強公安民警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在公安機關營造崇尚榮譽良好氛圍的重要載體和方式。毋庸置疑,《規范》的制定出臺,人民警察榮譽儀式的建立,對于警察榮譽文化和隊伍整體建設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從內容上看,《規范》第一次正規設置了入警宣誓儀式、授予(晉升)警銜儀式、表彰獎勵儀式、從警特定年限紀念儀式、退休儀式、因公犧牲民警送別儀式、公安英烈緬懷儀式等七個公安儀式。作為一種全警性的儀式規范,這一《規范》的出臺堪稱開創了我國警察榮譽儀式文化與制度建設的先河。其次,任何內容與特質都需要通過特定的形式加以表現,并承載于一定的載體之上,警察職業榮譽文化也不例外。而《規范》所要建立的“七大儀式”,無疑將在警察生涯的不同節點搭建起專屬于警察的“榮譽大廈”。
警察榮譽可以說就是每名警察心中那盞不滅的明燈。作為一名人民警察,今后在從這些儀式中沐浴榮光、涵養身心、汲取力量和信心的同時,也應更加堅定從警信念、銘記警察誓言、愛惜警察榮譽,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自覺守護、堅決捍衛并努力光大屬于我們自己的榮譽,讓警察榮譽在每個人手中薪火相傳、永遠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