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曉東
“掛槍”就得“開槍”的啟示
文/盧曉東

盧曉東:河南禹州人,河南省禹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工作,二級警督。撰寫論文、調研文章等學術作品數十篇,在《中國刑事警察》《刑警與科技》等刊物上發表。
俄國大作家契訶夫是寫短篇小說的大師,他的作品非常簡潔、精粹。他寫的小說都能達到前呼后應的效果。他曾經打過一個有趣的比方:“要是您在頭一章里提到墻上掛著槍,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里就一定得開槍。如果不開槍,那支槍就不必掛在那兒?!?/p>
由作家的話我們可以聯想到關于一些政策、制度的制定和落實等方面的問題。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我們走到哪個單位的辦公場所,你只要往墻上隨便看一看,總會有幾個或十幾個框框掛在墻上。那里邊就是各種各樣的制度、規則、守則、目標、任務等等。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部門單位制定制度、規章等是為了有一個良好的工作、學習、生活秩序,也是為了達到某一個目標或標準,或者必須在某一時間或階段或年度完成某項工作任務。但是,問題是,掛了那么多“槍”,能不能在“第二章”或“第三章”開槍呢?“開槍”后的效果如何呢?如果能夠達到“八九不離十”,也可以說是成效明顯。但是,個別單位掛在那里的“槍”,有的根本就是形同虛設。究其原因,一是脫離現實,二是職責不清,三是不夠重視,四是沒有盡力。
因此,無論制定什么制度,都要切合實際,有針對性。要能夠“跳一跳能摸得著,努一努力能做到,拼搏一下能完成”。脫離實際、華而不實、擺花架子的東西根本就不要做,要做就要能夠落實,就得能夠有好的效果。如各種事務公開、窗口服務承諾、服務條約(如,一張笑臉熱情迎送、一杯熱水溫馨便民、一次性明白告知、一站式高效辦理、一張名片跟蹤服務)等制度,制定了(掛在墻上),就要真正去落實。真正讓群眾享受熱情優質的微笑服務,不讓群眾跑“冤枉路”, 讓群眾真正感受到零距離服務,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讓辦事者舒心、讓人民群眾滿意。再如,依法公開窗口單位的工作職責、執法依據、處理流程、監督方式、責任追究及其相關內容,實行陽光作業,主動接受群眾的監督和評議等工作制度就很現實,就很受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好評。因為它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切實做到了便民利民?!皹尅辈粌H掛在了那里,而且派上了用場。
美國法學家伯爾曼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將形同虛設?!蓖瑯?,各種制度、便民措施(承諾),只有結合實際,方便實用和操作,深得民心,制度、措施這種“契約”才能算是真正地兌現了。否則,做個框框把“制度”“措施”框在里邊,掛在那兒給人看,就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