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摘 要:無線傳感器網絡作為信息采集及處理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能夠實時采集信息,獲取檢測對象信息。傳感器應用基礎條件為節點之間協調的定位,文章對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分布式定位算法深入了解,能夠對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分布式定位算法發展趨勢進行了解。
關鍵詞:無線傳感器網絡;自身定位;定位;仿真
前言
伴隨著無線通信技術與微電子技術快速發展建設,多功能傳感器正在快速發展建設,傳感器逐漸向小體積及智能化方向發展,功能越加完善。但是由于傳感器節點在確定上面,存在不可控特征,大部分節點位置都通過提前在網絡內設定。無線傳感器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必須借助節點網絡地區位置信息,精確對信息來源進行了解。定位算法在應用過程中,能夠對節點網絡地區進行計算,進而對節點位置進行精確判斷。
1 分布式定位算法
正常情況下,分布式定位算法主要由三個模塊構成,分別為確定未知節點及節點距離模塊、計算節點位置模塊及精確節點位置模塊。在不同分布式定位算法模塊內,都具有多種可以選擇的算法類別。
1.1 節點距離模塊內算法
1.1.1 RSSI算法。RSSI算法是在了解節點發射功率情況下,對節點接受功率進行檢測,進而對傳播功耗進行計算,應用理論模型及信號傳播模型,將功耗轉變為節點距離。
(d)表示節點在d距離情況下,節點之間的信號強度;pT表示兩個節點之間距離為d情況下,節點之間信號損失功能。RSSI方法是基于射頻信號強度,所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經濟成本較為低廉,比較適合在無線傳感器網絡部署上面應用,因此具有良好發展前景[1]。
1.1.2 Dv-distance算法。Dv-distace算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計算較為簡單,主要對節點之間計算之后,對錨節點之間的距離進行計算。該算法是以錨節點作為計算基礎,所發送的信號都具有針對性信息,其中包含信號身份、位置及長度。節點信息在接受完畢之后,主要是對節點發送距離檢測完畢之后,在條件允許范圍內,對消息進行傳播。與此同時,該算法另一個約束條件為,節點在接受到以前信息之后,信息錨節點長度要小于信息路徑情況下,該信息才能夠允許發送,對信息內容進行更新,最后找到不同節點之間最短儲存路徑,并且對該路徑進行儲存。Dv-distance算法雖然具有十分顯著優勢,但是計算上面還存在一定缺點。算法在對距離信息計算主要是在跳躍狀態下進行傳播,測距誤差顯著提升,計算偏差較大[2]。
1.1.3 Dv-hop算法。Dv-hop算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能夠有效克服dv-distance算法所存在的缺陷,借助計算跳數方式獲取網絡信息,能夠有效解決累加出現誤差情況。定位算法主要可以劃分為兩個流程,也就是信息需要傳播兩次。在第一個階段內,主要通過廣播模式,對不同位置信息進行傳播,了解相近節點。節點在接一個數據包之后,需要對原有數據包進行對比,最新接受的數據包跳數要小于原有數據包跳數情況下,需要對數據包跳數信息進行更新,進而找到一種新型節點路徑。最新數據包跳數在大于原有數據包跳數情況下,新型數據包就應該丟棄,數據包也就不在進行傳播。廣播在第一階段處理之后,可以對錨節點跳數及節點距離進行了解,同時能夠對節點坐標信息進行儲存;在第二階段內,節點主要通過計算平均距離方式,對不同節點平均距離進行計算。節點在接受數據包之后,數據包內信息需要添加到節點表內,進而傳輸到相近節點上面,數據包id重復之后,自動進行丟棄。在經過第二階段處理之后,能夠對全部節點跳數距離進行了解,計算跳數平均距離。
1.2 計算節點位置模塊
在計算節點位置模塊內,主要可以借助節點機關方式對未知節點初始位置進行了解,計算節點位置模塊可選算法主要為三邊測量法。
三邊測量法屬于最為簡單定位方法,以二維平面圖形作為基礎,在對未知節點及節點距離計算上,可以通過未知節點作為圓心,以距離作為計算半徑,對未知節點進行計算,了解未知節點和節點之間的距離,借助圓角點模式,能夠對未知節點位置進行了解[3]。
1.3 定位求精模塊算法
在定位求精模塊內,主要目的是以第二階段進行更加精確計算。在良好條件之下,節點計算精確程度也無法顯著提升。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前兩個階段內,尚未獲取針對性信息。研究人員之所以提出定位求精模塊,主要是對節點位置信息更新上面,對不同節點距離進行計算。在每個流程進行計算過程中,節點可以通過廣播對鄰近節點及未知節點進行計算,了解鄰近節點位置及距離,進而通過多邊形算法對未知節點位置進行計算。在大多數情況下,節點之間距離十分有限,這就需要尋到到一個新節點位置,進而提高節點位置精確性。經過多次演變之后,節點在更新收斂之后,能夠有效提高節點位置精確性,進而獲取節點最終位置[4]。
2 算法比較和改進建議
本文所分析的方法全部為分布式定位算法,具有良好拓展性能,也就是不同節點在計算過程中,和網絡規模之間并沒有任何直接性關聯。就能耗層面來說,不同計算方法在針對情境不同,部分算法在通信開銷上應用;就覆蓋率層面來說,算法覆蓋率和節點之間有著緊密關聯,通過對節點及未知節點距離進行計算,能夠有效提高節點計算覆蓋率。由此可知,節點在具有較高計算能力情況下,節點密度程度較高,主要可以選擇euclidean算法進行計算。分布式定位算法在網絡成本及兼容性上面雖然具有十分顯著優勢,但是計算難度較高,作者在初始階段通過多邊形算法替代max算法,將二次方程組轉變為一次方程組,有效解決乘法復雜計算問題,并且進行仿真處理。分布式定位算法在改進之后,分布式定位算法定位精度顯著提升,通過計算成本大約降低了80%。無線傳感器網絡要是具有較高能耗靈敏性,改進分布式定位算法具有良好發展前景[5]。
3 結束語
本文主要對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分布式定位算法進行計算,并且對分布式定位算法進行了處理,在對不同分布式定位算法性能進行對比分析之后,提出針對性意見,最后對分布式定位算法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參考文獻
[1]余木琪,鄧平.一種基于CKF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分布式定位算法[J].傳感技術學報,2015,07:1041-1045.
[2]王其華,郭戈.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基于雙支持向量回歸的分布式定位算法[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8:2930-2936.
[3]王巍.基于SemidefineProgramming算法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定位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2,03:6-7.
[4]燕春,陳強,齊煒.可擴展、全分布式的基于連通度定位算法在無線傳感器網絡中的研究與實現[J].硅谷,2012,09:97+103.
[5]洪月華.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分布式數據挖掘算法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2,12:167-17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