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維山
摘 要:由小學剪紙社團活動引發思考,在教育教學和藝術傳承與發展兩大方面闡述觀點,希望為教育教學和藝術發展傳承的有機融合提供借鑒和參考,若觀點有不恰當之處,敬請諒解。
關鍵詞:剪紙;小學社團活動;藝術傳承發展
一、教育教學方面的思考
1.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剪紙的獨特性在于空間觀念的二維性,特點表現在刀味紙感、寫意表達、線條裝飾等方面,而且以透空的感覺給人視覺上的沖擊,具有獨特的藝術享受。剪紙的特點就決定了剪紙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發展的優點。為了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和孩子們開動腦筋,進行大膽的嘗試,對剪紙的表現形式進行創新,比如:噴繪版畫、剪貼組合、香薰法等等。以香薰法嘗試為例,在設計好的折紙圖樣上,選用合適的點燃香,以虛線形式點熏,孩子們興趣盎然地嘗試。在剪紙活動中,孩子們揮動想象的翅膀,剪制出各種各樣的落葉、機器人、花朵等等,在創新中也感受到了樂趣。
剪紙社團活動對于孩子性格的健康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社團活動中,孩子們能夠彼此交流自己的想法,實施好的創意,實現思想的碰撞與共享。剪紙是一種藝術,在進行剪紙活動的同時,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孩子們也會懂得相互幫助,相互合作,在不斷的探索嘗試中,發現他人的優點,改正自我缺點,克服困難,形成健康良好的性格。
2.有利于教育教學的進行和優化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剪紙藝術是美術和勞動的一部分,是實現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的有機融合。剪紙社團活動比較開放,時間比較充足,學生興趣濃厚,接觸范圍也大,能為像美術這樣的學科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同時,剪紙活動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使其他課程的教學更加有效順利地進行,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教育,而教育的命脈取決于教育的興衰,良好的教育必然是高素質人才形成的基礎。將剪紙這種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作為活動融入小學中,能夠提高孩子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意識,并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融入其中,培養高尚情操,形成自我約束力和責任心,學會溝通交流,善于傾聽,發展自我思維想象能力,增強民族認知感和認同感,提高綜合素質。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達到我們所預期的效果,我們的國家才會有美好的未來,我們的民族才會屹立輝煌。
二、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方面的思考
1.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應與時代結合
剪紙藝術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其現狀卻令人擔憂。在商品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不作為生活必需品的剪紙藝術正面臨著衰落的險境。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如何與這個時代有機結合,是我們面對的嚴峻問題。
小學開展剪紙社團活動,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對于保護優秀傳統藝術也具有極大的作用。孩子能夠從小接觸傳統藝術,對其產生興趣,這種意識可以伴隨其一生。從點到面,以小及大,我們就可以在傳統藝術消亡之前,逐漸讓人們認識到藝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還在于手工藝人。以剪紙為例,手工藝人是創作的主體,但現在手工藝人的人數越來越少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在小學開展剪紙社團活動,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還有助于培養傳統藝術接班人。在活動中,我們可以選出有天賦的孩子,從小培養,保證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政府也應該采取措施提升民眾對手工藝人的正確認識。
2.正確把握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應該掌握正確的尺度。在商品經濟下,以剪紙為代表的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不應該被扭曲。當一種藝術形式轉變為經濟方式時,在本質上已經發生了變異。從表面上,只是題材風格發生轉變——唐老鴨和米老鼠進入剪紙,其實從深層來看,是民間藝術中那種淳樸天真的精神情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著重對人的招攬和誘惑,內在的靈魂和生命沒有了。民間藝術的商品化,并不是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是一種文化意義上的本質性滅亡。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不能背離靈魂,否則會失去個性,也就沒有了藝術原本的意義。
以膠州剪紙為例,其特點是以心塑型,不求形似,重在傳神。與其他地區的剪紙相比,不論在結構、構思,還是視覺上都給人極大的美感,同時還體現出當地人淳樸豪爽的性格。當地政府也積極制定政策措施,為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上,不要拘泥于國內,要關注中外藝術的不同。中國剪紙藝術偏向于美好寓意,萬變不離其宗。國外的剪紙造型偏向于抽象風格,洋溢著旺盛的生命力。文化具有包容性。我們在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上,應該用包容的眼光去對待不同的文化,取長補短,使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
小學剪紙社團活動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為傳統的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條件。孩子們通過學習感悟、實踐創新,在感受中華傳統藝術文化魅力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學業和人生歷程增添了光彩,同時也有利于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我們應該讓孩子的人生更加豐富,也應該讓優秀傳統藝術發揚光大,后繼有人。
參考文獻:
[1]楊麗虹,吳利萍.通過剪紙藝術提高學雷鋒教育活動的實效性[J].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15(1).
[2]孫慧利,段素凡.指尖上的藝術:傳統剪紙藝術在小學的繼承和發展[J].基礎教育論壇,2014(1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