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根
摘 要:文章對GIS的功能特點進行概述,闡述了GIS在當前的發展情況和具體的應用情況。希望通過文章的分析,可以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GIS;環境影響評價;具體應用
引言
環境影響評價——EIA是指我們對具體的地理環境和天氣環境等自然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預測和評估,從而對建設項目的實施和進程進行合理的規劃和預測。用跟蹤監控和實時監控的辦法對環境因素進行評估。環境影響評價是建設項目之前必須進行的步驟,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和手段,實現制定合理的預判方案和整體布局計劃。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可以控制新的污染源的出現,并且對環境治理工程的選擇進行篩選和優化。
地理信息系統系——GIS,是以地理空間的數據網絡系統作為運算基礎,聯系移動設備和電子軟件,對空間和地理條件進行數據的采集、整合、分析、模擬、最終建造模擬出地理模型,為信息采集者提供當地的地理環境信息。將兩者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有機的電子操控系統,可以方便人們對環境的測繪和預判,GIS可以在環境影響評價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促進了我國環境評估系統的發展。
1 GIS與EIA的結合背景與應用情況
1.1 GIS的應用特點
GIS系統是以地理空間數據作為計算基礎,在多種硬件的支持和運算之下,對空間數據進行有機管理,整合和顯示的先進系統。該系統有較強的視圖能力和信息采集能力,可以對文本和圖形進行智能的修改和編輯。它具有以下幾大基本特點。
首先,GIS系統有著強大的數據采集編輯和處理能力。GIS系統依靠地理信息數據庫,采集資料,編輯環境信息,對于儲存各種已經編輯好的專題視圖,系統可以對具體的文本信息進行智能的修改和編輯。
其次,GIS系統具有圖形分析處理能力和實時的制圖功能。這種系統具有多方面的制圖功能,可以完成對環境圖形的裝飾和修改,它擁有強大的多層次框架疊加分析能力,可以通過空間分析,得到一些精準的預判。
GIS系統強大的空間數據管理能力也是它的優勢之一,它可以對龐大的文本數據和圖形進行整合與管理,通過與其他數據庫進行互換相連的方法處理實時的數據。
GIS系統的特性提供了該系統與EIA系統結合的可能。我們的國家要求EIA需要對環境問題和環境過程有著具體的分析和精確的表述。這一系統需要將二維和三維水質模型、大氣污染物擴散模型、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具體運行分布模型以及城市中的噪音擴展模型等等,通過模擬數據的方法表現出來。GIS系統與EIA系統有機結合,可以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系統對環境評價的精確性,可以讓該系統具備環境評價的實時功能。
1.2 兩者結合的優勢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科學實踐的深入和環境影響測評系統的具體化,EIL系統的方法在不斷的深化和改進,GIS技術的出現,為它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方向,環境影響評價系統將會朝著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進行發展,在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應用分析模型,污染物的管控,環境防治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GIS系統可以為環境測評系統提供一套基于加GIS邏輯原理的空間操作規范。這種操作規范可以用來反映具有空間分布特性的環境模型研究對象的擴散、變化、移動和動態進行過程以及更多的相互作用。利用GIS的應用分析功能,我們可以對環境測評項目的污染物排放情況/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進行評估和分析,這種量化性和預判性的評價,對于EIA系統有著很強的助益功能。
2 GIS具體應用領域
2.1 GIS在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
GIS的環境應用分析模型,對于具體項目的環境分析有著極強大的作用。例如,對某個即將進行建設的工廠,我們可以合理利用GIS分析系統,對該工廠建立后整片地區的大氣環境、水環境、空氣環境,通過3D建模和環境計算進行評估。甚至可以與效益評估系統聯合起來,對該項目的實施可能性進行評估。
2.2 GIS在公眾參與方面的運用
公眾參與是國家和當地政府為了測評當地居住人民對所建工程的意見和建議,為了保護當地居民,保障他們的民主權利和生活環境利益。公眾參與作為EIA系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已經引起人們的注意。
GIS系統能夠幫助當地公眾了解所建項目的具體情況和對他們生活環境帶來的具體影響。GIS的可視化技術,可以為當地居民模擬出更加貼近真實的改造后環境,GIS系統提供給人們更多的數據庫信息和環境信息,可以組織當地民眾進行民主的公眾測評。
2.3 GIS在戰略EIA、累積EIL方面的應用
戰略EIA與累積EIA是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下的重要評估體系,GIS可以協助這兩種系統,在地區環境變化的早期對環境變化的各種指數進行檢測,通過系統分析和環境累積因素,對該地區將來幾十年的發展進行重擬與透視。這兩者進行聯合應用,可以加大環境測評的力度與時空透視能力,并且合理地放大模擬效果,讓環境測評預估評價更加精準。
2.4 GIS在區域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作用
區域環境評價強調從整體角度考慮,開展某一項目對當地居民的具體影響,建設后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地理環境造成的改變。GIS系統能夠為環境影響評價系統提供更多切實的數據。如,水質、大氣、河流、土壤等地區主要污染物的地區特性和分布情況。與此同時GIS還具有特征疊加功能,它可以對同一地區,不同時段,多個不同的自然環境和人為影響因素進行疊加分析,從而得出地區環境變化與當地環境影響因素的關系。GIS的時序化、三維顯示特點和動態的圖形顯示功能,可以推進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效率,會使得環境模型的視覺觀賞效果和用戶的用戶體驗都攀升到新的臺階。
3 結束語
地理信息技術與環境影響評價系統的有機結合能夠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提高農業、軍事、科研等領域的進程效率。通過兩者的結合,我們可以對大氣、水質、土壤污染情況進行嚴密的監控和及時的處理。因此作為這方面的相關從業人員,我們應該加大地理信息系統與環境評價系統結合的深層次研究,就當前出現具體問題和漏洞進行處理和糾正的研究,促進我國的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從而推動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和總體經濟發展。想要就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評價系統方面的應用做出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還需要各位同仁共同探索、共同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為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于小芳.地理信息系統與環境測評系統的有機結合[J]時代科技論壇,2009.
[2]黃婷婷.移動地理勘測技術與軍事科技的聯系[J].軍事期刊,2016.
[3]李光.我國現存的地理信息系統采集功能做出的研究及報告[J].時代科技(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