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甜甜
摘要:目的探討實驗動物設施設置在地下室的幾個注意事項。方法通過相關國家規范及建設成本說明地下室設置實驗動物設施會出現的制約因素及難點。結論地下室設置實驗動物設施比在地上建設存在一定難度,布局受規范及成本影響較大。
關鍵詞:實驗動物設施;建筑設計;國家規范
1概述
近幾年,部分科研院所在新建項目中,主要考慮到建筑整體使用效率:選址區域可能有建筑限高要求:部分實驗動物設施無需自然采光等因素,傾向于將小型動物實驗設施作為新建綜合科研樓的一部分設置在地下室。但從設計單位角度考慮,作為設置在地下的實驗動物設施,設計除滿足防火分區、疏散、人防等要求,又要使設施達到人流物流清晰,功能完善又沒有任何浪費。這需要建設方使用方在項目規劃之初對地下室建設動物實驗設施的難度有一定的了解和準備。
2土建成本
作為投資方,造價及建設周期可能是其最關注的方面。地下室的土建成本和地勘報告評定的地質條件、是否需建設人防及人防建設面積有直接關系。地下室的造價和地上部分比較昂貴。例如,一青島地區在建項目,地下室(包含人防)土建成本在4400元/㎡左右(不包含裝修),而地上部分土建單平米造價(包含內裝修)僅為3000元元/㎡。
此外,必要的防火門,防火閥等也會增加建設成本。實驗動物設施排風機一般置于屋頂,設施設置在地下室會增加排風管井,有較長的排風管道。新建的動物實驗設施會考慮配備洗籠機,雙扉高壓滅菌器等大型設備,設備如不能和土建施工同時進入則考慮在適當位置增加設備吊裝孔。
3實驗動物設施建筑設計相關設計依據
在設施設計中和實驗動物設施設計相關的國家頒布的主要常用規范:
實驗動物環境及設施GBl4925-2010,實驗動物設施建筑技術規范GB50447-2008,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l9489-2008,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GB50346-2011,潔凈廠房設計規范GB50073-2013,潔凈室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591,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GB50333-2002,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
對于設施的建設方及使用方在實驗動物設施設計時,首先考慮能否滿足實驗規模及功能:此外考慮此設計是否能通過當地實驗動物管理部門的驗收標準:有些還需考慮進行GLP實驗室認證要求、美國AAALAC認證、歐盟動物福利要求等。對于設施建筑設計單位,這些要求均作為設計的輸入條件及依據貫徹執行。
實驗動物設施建筑技術規范GB50447-2008本標準2008年12月1日實施。本標準明確了強制性條款和推薦性條款。對標準的范圍、引用標準、定義進行了規范。本標準規定了實驗動物設施的分類和技術指標:實驗動物設施建筑和結構的技術要求:詳盡規定空調通風的氣流組織、系統構成及系統部件和材料的選擇方案、構造和設計要求:還規定了實驗動物設施的給水排水、電氣、自控和消防設施的配置原則、施工、檢測和驗收原則、方法。
《實驗動物設施建筑技術規范》GB50447-2008:《實驗動物設施建筑技術規范》比《實驗動物環境及設施》GBl4925-2010、規定了更加具體的內容。建議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在設計過程中認真閱讀。本標準除針對不同生物安全防護級別實驗室的設施、設備和安全管理提出了基本要求:還針對感染動物飼養相關的實驗室活動,規定了對實驗室內動物飼養設施和環境的基本要求。
本標準包括:范圍、術語和定義、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水平級別、實驗室設計原則及其基本要求、實驗室設施和設備要求、管理要求、附錄等。
實驗動物環境及設施GBl4925-2010本標準明確了強制性條款和推薦性條款。對標準的范圍、引用標準、定義進行了規范。對設施、環境、工藝布局的規定更具可操作性:對污水、廢棄物及動物尸體處理、籠具、墊料、飲水、動物運輸的規定較為具體。
本標準包括1、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設施、環境、工藝布局、污水、廢棄物及動物尸體處理、籠具、墊料、飲水、動物運輸、檢測:2、附錄:溫濕度測定、氣流速度測定、換氣次數測定、凈壓差測定方法、空氣潔凈度檢測方法、空氣沉降菌檢測方法、噪聲檢測方法、照度測定方法、氨氣濃度測定方法。
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GB50346-2011本標準代替GB50346-2004,
本標準2012年05月1日實施。本標準明確了強制性條款。對標準的范圍、引用標準、定義進行了規范。本標準規定了生物安全實驗室設計、施工和檢測的最低標準。本標準涉及感染動物設施的設計、施工要求。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
實驗動物設施屬于科研實驗建筑,即屬于民用建筑。作為設施設計單位在設計時首先必須滿足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地下室在發生火災時造成的危害較大,人員疏散較難,所以無論對于普通建筑還是高層建筑,地下室的建筑耐火等級始終為一級,即需滿足最高等級耐火極限要求。
GB50447-2008實驗動物建設設計規范消防篇明確指出屏障環境設施凈化區內不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應根據需要采取其他滅火措施。因為一旦發生誤噴會導致設施出現污染,但此規范也等于限制了建筑內防火分區的面積。在沒有自動滅火系統的情況下,建筑耐火等級一、二級,高度低于24m的公共建筑地下室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建筑面級500㎡,與“高規”一致。而相對于小于24m的一、二類耐火等級公共建筑在不設噴淋的地上樓層的防火分區面積為2500㎡:大于24m的一類建筑1500㎡;二類建筑1000㎡。防火分區之間應采用防火墻分隔,并應設甲級防火門。
此外“建規”規定:對于地下室房間建筑面積小于等于50㎡,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15人時,可設置1個疏散門:此條文可解釋為如果地下室動物飼養間或者配套的實驗室超過50㎡就需要設2個疏散門,這2個門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而且如果位于走道盡端其疏散門的凈寬不能小于1.4m。地下室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數量不應少于2個,2個或多個防火分區相鄰分區防火門可作為第二個安全出口,但必須有1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在地下室進行動物設施平面布局時,除根據使用功能進行人,潔物,動物,污物進行走廊、房間、出入口等的安排時,往往需要增加直通室外的樓梯間及通向此樓梯間的疏散走廊。屏障環境空調形式均為全空氣系統,這導致屏障環境吊頂內會有大量的風管穿過。“建規”中規定:風管橫向布置宜按防火分區設置,如果風管穿過防火分區則必須設置防火閥。
基于以上建筑防火規范的條款,平面布局要遷就于消防規范的相關要求,而且設計單位和使用者,設計單位建筑和機電專業間需要進行反復溝通妥協,才能達到或者接近最合理的功能布局。
3結論
現在新建實驗動物設施向規模大、凈化等級高、功能復雜等方面的發展將動物設施設置在地下室不影響建筑上部功能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優勢。只有富有經驗的設計單位才能在滿足動物設施功能的基礎上,協助建設方通過建筑主體驗收,同時也保證動物設施硬件也達到各地方動物管理委員會的驗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