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論網絡“神翻譯”
張 慧
網絡“神翻譯”的出現對譯界帶來不少的影響。該研究觀察了“神翻譯”現象,對神翻譯現象做了分類,重點探討了針對“神翻譯”譯者應采取的策略,即用怎樣的翻譯標準來看待這些網絡“神翻譯”。通過具體分析,擯棄謬之千里的譯法,學習“神翻譯”真正傳神之處,用與時俱進的翻譯意識來看待“神翻譯”的種種,總結了“神翻譯”帶給譯者的啟示。
“神翻譯” 翻譯標準 本土化
在互聯網+的時代,自媒體盛行,各種網站、社交平臺(如微博、微信、公眾號、訂閱號)、視頻網站構成了人們現代學習和娛樂的主要媒介?!吧穹g”則是近年來走紅網絡的獨特風景線,這些富有趣味性的搞笑翻譯不乏神作,廣為流傳,值得從事翻譯研究的專業人士和外語教學工作者的重視和研究。
“神翻譯”在百度百科的詞條解釋中是這樣定義的:是指富有趣味性的搞笑翻譯,是網友對這些對富有特色的翻譯詞匯的稱贊之語。
我們通過語料調查分析,把“神翻譯”分為三類:語言類、文學類和影視類。語言類主要集中在歐美大牌樂隊名、歌名、影片的片名翻譯及公示語的翻譯上;文學類主要體現在詩歌的翻譯上;影視類表現為字幕組的翻譯上。
(一)語言類
“神翻譯”在語言類的表現主要集中在樂隊名、歌名、影片的片名翻譯以及公示語的翻譯上。這些大牌名曲的“本土化”,帶來了很多笑料。例如,
(1)a. Eagles (樂隊名字)
b. We Are The Champions (歌曲名字)
c. How I Met Your Mother(影視劇片名)
例(1a)中的Eagles是樂隊名字,傳統翻譯為:“老鷹樂隊”;而神翻譯的版本是:“神雕樂隊”;(1b)中的“We Are The Champions”是歌曲名字,它是皇后樂隊常用于體育頒獎典禮的歌曲,傳統翻譯為:《我們是冠軍》;而神翻譯的版本是:《我們都是昌平人》;(1c)中的“How I Met Your Mother”是2005年的一部美劇,傳統譯文是《老爸老媽的浪漫史》;神翻譯的版本是:《追愛總動員》。
公示語是在公眾場合給公眾呈現的文字語言,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實用語言。在公示語的翻譯上,常常出現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神翻譯”。例如,
(2)小心落水。(Fall into Water Carefully)

這是城市公園里的一個公示語,該“神翻譯”Fall into Water Carefully表達的是“小心翼翼地掉進水里”,這與“小心落水”的本意南轅北轍。正確的譯文應為:Danger!Deep Water!
(二)文學類
文學類主要反映在詩歌翻譯中,我們以網絡廣為流傳的莎士比亞短詩的各種翻譯體為例,
(3)詩句原版: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 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傳統翻譯:
你說你愛雨,但當細雨飄灑時你卻撐開了傘;你說你愛太陽,但當它當空時你卻看見了陽光下的暗影;你說你愛風,但當它輕拂時你卻緊緊地關上了自己的窗子;你說你也愛我而我卻為此煩憂。
網絡神翻譯之詩經版:
子言慕雨,啟傘避之。子言好陽,尋蔭拒之。子言喜風,闔戶離之。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網絡神翻譯之離騷版:
君樂雨兮啟傘枝,君樂晝兮林蔽日,君樂風兮欄帳起,君樂吾兮吾心噬。
網絡神翻譯之七言絕句版:
戀雨卻怕繡衣濕,喜日偏向樹下倚。欲風總把綺窗關,叫奴如何心付伊。
網絡神翻譯之幽默版:
你有本事愛雨天,你有本事別打傘??!你有本事愛陽光,你有本事別乘涼?。。∧阌斜臼聬鄞碉L,你有本事別關窗?。。?!你有本事說愛我,你有本事撿肥皂?。。。?!
這些版本當時在微博和微信上廣為流傳,引發了諸多關于翻譯的討論。
(三)影視類
該類主要研究對象是字幕組翻譯,就是一些義務翻譯者將原版英文電影或連續劇對白及臺詞翻譯成中文,出現在視頻屏幕上。例如,
(4)原文:My fault.
神翻譯:怪我咯。
普通譯文:是我的錯。
(5)原文:I want what you want.
神翻譯: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普通譯文:我希望你得到你想要的。
網絡上的這些“神翻譯”是時代的產物,在如今自媒體盛行的年代,有的人因為一個段子或是一個視頻,一夜之間就能成為“網紅”,因此博出彩、博出位、盡情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腦洞和才華是這些神翻譯譯者的主要目的。
“神翻譯”的語言都具有網絡化、流行化、本土化、個性化和娛樂化的特點,正因為這些特點,使得它具有一定的傳播性,處理這些“神翻譯”,我們需持有嚴肅認真的翻譯態度和正確的翻譯標準。
(一)對待“神翻譯”宜采用的翻譯標準
在翻譯標準上,嚴復提出的“信、達、雅”三字標準是經典,這一標準的理解和詮釋:“信”指忠實原文,“達”指譯文符合譯入語的語言規范,“雅”指譯文的形式給讀者美的享受。這一標準同樣可以運用在網絡“神翻譯”的鑒別上。
上述莎翁詩歌眾多的翻譯版本中,顯而易見傳統譯文是最不出彩的,“信”和“達”是符合了,但是不夠“雅”,雖理解無誤,但從詩歌翻譯的角度,音節、押韻等方面都沒有做到詩歌的優美;從體裁的對應角度,無論詩經、離騷還是七言絕句版,都和原文有體裁和韻律上的對應,在“信、達、雅”三個方面都符合好翻譯的標準;這類“神翻譯”是值得提倡的。
另一方面,須避免雷人、謬誤的“神翻譯”。第一類語言類的“神翻譯”中不乏引以為戒的譯文,如將“We Are The Champions”翻譯成“我們都是昌平人”,因為它違反了翻譯的首要原則:“忠實”。比如莎翁詩歌的翻譯中的幽默版:“你有本事撿肥皂啊”和原文之意所去甚遠,完全是作者自行添加的再創作,這種背離原文的“神翻譯”,只有搞笑的效果,并不值得提倡。
(二)借鑒傳神的“神翻譯”
上文提到可借鑒的“神翻譯”都是體現了時代特征和譯者的再創作的翻譯類型,是“流行”和“經典”的結合,可以用作解構譯者翻譯意識、建構更好的翻譯意識,這些譯文可借鑒的積極之處有:
(1)適度的“本土化”。翻譯不僅應該是語言本身的翻譯,更應該是兩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之間的翻譯,因此,適度的“本土化”能使得譯文更好的被讀者所理解。“本土化”屬于翻譯策略中的“歸化”,對應于“異化”策略,這兩種翻譯策略是韋努蒂提出的,一直以來,都是翻譯探討的熱點。簡單的說,歸化是以譯入語讀者的理解與感受為導向,偏向譯入語文化;而異化則主張保留源語的文化特點和語言風格,偏向源語。
(2)適度的“流行化”。用流行化的語言能引起眾多網民的共鳴,流行語基本都是當下熱點,能產生迅速傳播,流行語的運用也可譯出原文中的笑點,讓譯入語讀者對譯文產生更好的情感體驗,可以引發更多的讀者參與互動、推動譯文的不斷前進。
(3)適度的“個性化”。一些古文形式、引經據典的個性化翻譯,充分體現了中文的古典之美,漢字的韻律之美,值得細細品味,可以支撐經典。這類個性化的譯文能體現譯者深厚文字功力,具有美感,值得欣賞,值得借鑒。
(4)適度的“娛樂化”。網絡“神翻譯”突出的特點就是娛樂化,而在從前任何的翻譯理論中都沒有提到“娛樂化”這一標準,這也是網絡時代擺在譯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現在譯者群體越來越細分,比如從事純文學翻譯的譯者不一定能做商務翻譯,能勝任商務翻譯的人未必能勝任政務翻譯,外交部的翻譯也不一定能勝任網絡字幕的翻譯。
網絡盛行的“神翻譯”現象的出現,對于專業的翻譯人士和從事翻譯研究的人員來說,需要用正確的翻譯理論去分析這些現象,運用合適的翻譯標準和策略去評判它們,在翻譯的準確性和趣味性中尋找平衡,從“神翻譯”中吸取精華,為我所用,將翻譯修煉成既具有時代特征又能流傳的經典。
神翻譯現象的出現也體現了網絡時代對譯者提出的更高要求。翻譯是譯者的知識儲備、文學素養、對兩種語言的掌握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的體現,網絡神翻譯的出現讓譯者對自身的修煉有了新的目標,熟悉網絡用語、能把握時代脈搏、具有幽默感成為了現代譯員向“神翻譯”進軍的能力必備。
[1]楊蔚,沈夢.淺談美劇網絡字幕翻譯中的”神翻譯”現象[J].海外英語,2014(6):153~154.
[2]趙士鈺.新編漢西翻譯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周克希.譯邊草[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
[4]胡允恒.悟與創[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
[5]宋炳輝.把神韻化進形式,讓形式表現神韻---浪漫詩人徐志摩的文學翻譯[J].東方翻譯,2009(1):14~15.
[6]高寧.論譯者的主體性地位——兼論翻譯標準的建立原則[J].上??萍挤g,1997(1):6~9.
[7]湯冬冬,孟巖梅,王紅霞.美劇翻譯中的”神翻譯”:準確性和趣味性的平衡[J].翻譯探索,2016(3):152~154.
[8]朱恒.語言的維度與翻譯的限度及標準[J].中國翻譯,2015(2):5~10.
(作者單位:上海電機學院外國語學院)
張慧(1979-),女,江蘇常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