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有良 臧東鈺 王 丹
(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遼寧 錦州 121001)
腎透明細胞癌中Rac1和WAVE2的表達及其相關性
關有良 臧東鈺1王 丹2
(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遼寧 錦州 121001)
目的 研究Rac1和WAVE2蛋白在腎透明細胞癌中的表達及其相關性。方法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SP法對腎透明細胞癌標本Rac1和WAVE2的表達進行檢測。結果 腎癌組Rac1和WAVE2表達陽性率明顯高于癌旁組。且Rac1和WAVE2的表達水平與患者年齡、性別無明顯關聯,而與腫瘤轉移有關。Rac1和WAVE2在腎癌中的表達呈正相關。結論 腎癌中Rac1和WAVE2蛋白陽性表達率高于正常腎組織,并呈正相關性,可能在腎透明細胞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
腎透明細胞癌;Rac1;WAVE2
腎癌是泌尿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60%~85%為腎透明細胞癌。目前認為腫瘤細胞的侵襲和轉移是造成肺癌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1〕。Rac1作為Rho家族成員之一,參與包括細胞骨架重構、基因轉錄、細胞增殖以及細胞生存等過程〔2〕。在腫瘤組織中的研究表明Rac1通過參與腫瘤細胞的增殖分化與凋亡、細胞運動、侵襲與轉移及腫瘤血管生成,影響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并且已陸續有研究報道表明Rac1在鼻咽癌、肝癌組織中過表達〔3,4〕。WAVE2作為一種新的肌動蛋白調節蛋白,參與細胞信號的轉導,調節肌動蛋白的聚合及細胞骨架的重排,在片狀偽足的形成和細胞遷移中的作用備受人們關注。而片狀偽足的形成則主要是由Rac來介導的,WAVE2作為Rac的下游效應物〔5〕。本研究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合Rac1與WAVE2在腎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分析Rac1和WAVE2在腎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腎癌的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1.1 標本 26例腎透明細胞癌標本均來自遼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腎癌手術的患者,男17例,女9例,年齡50~75(平均62歲)。并隨機選取10例組織標本的癌旁組織標本作對照。所有病例均于術后病理證實為腎透明細胞癌。
1.2 實驗試劑和儀器 小鼠抗人Rac1兔多克隆抗體(Abaom公司),WAVE2兔多克隆抗體(Santa Cruz公司),兔超敏二步法檢測試劑盒、DAB顯色系統均購于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光學顯微鏡(Olympus BX51)。
1.3 免疫組織化學方法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PV二步法檢測Rac1、WAVE2蛋白在石蠟包埋病理標本的表達情況。實驗操作步驟按試劑盒說明,以PBS代替一抗為陰性對照。
1.4 結果判定 兩種蛋白的免疫組化陽性染色細胞中均呈現粗大棕黃色顆粒,參考相關文獻〔6〕隨機取5個高倍視野,計算每個高倍視野中陽性細胞數占腫瘤細胞總數的百分比,最后計算5個高倍視野的平均百分比,(1)陽性染色細胞數:≤10%為1分;11%~50%為2分;51%~75%為3分;>75%為4分(2)陽性染色強度分級:無色為0分,淡黃色為1分,棕黃色為2分,棕褐色為3分。以上兩項積分乘積為最終評定結果,0分為陰性(-),1~2分為弱陽性(+),3~4分為陽性(),5分為強陽性(),另規定:0~2分視為低表達,3~4分視為中度表達,5分為高表達。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及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
2.1 Rac1和WAVE2在腎癌組織與癌旁組織中的表達 腎癌組織中Rac1陽性表達為19例(73.1%),陽性染色呈現粗大棕黃色顆粒;WAVE2陽性表達17例(65.4%),陽性著色在胞質、細胞核可表達。而在癌旁組織Rac1及WAVE2均無表達。見圖1、圖2。
2.2 Rac1和WAVE2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Rac1、WAVE2的表達水平與年齡、性別無明顯關聯,而與腫瘤轉移有關(P<0.05),見表1。

圖1 Rac1在腎細胞癌與癌旁組織中的表達(DAB,×200)

圖2 WAVE2在腎細胞癌與癌旁組織中的表達(DAB,×200)

臨床病理參數nRac1P值WAVE2P值性別 男1712(706)069411(647)0920 女97(778)6(667)年齡(歲) <601511(733)097310(667)0873 ≥60118(727)7(636)淋巴結轉移 無94(444)00173(333)0012 有1715(882)14(824)
2.3 腎癌組織中Rac1、WAVE2蛋白表達的相關性 腎癌組織中Rac1與WAVE2呈正相關(r=0.47,P=0.015)。
Rac1蛋白屬于Rac1超家族中的Rho亞家族,Rac1的表達和激活對腫瘤細胞的滲出起重要作用。Rac1在人類的正常組織中呈現低水平表達或不表達,但在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組織或細胞中表達增高,而且Rac1的高表達同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病理分型、TNM分期等表型密切相關,腎癌組織的研究也表明激活Rac1可導致腎臟癌癥浸潤〔6~9〕。本文顯示腎癌組織中Rac1陽性表達明顯升高,與年齡、性別無明顯關聯,與腫瘤有無轉移相關。與上述文獻報道一致。
WAVE2涉及細胞骨架的重組,可以引發細胞偽足形成和細胞運動,表明WAVE2可能與腫瘤的侵襲轉移相關。文獻研究顯示喉癌組織中WAVE2蛋白的表達顯著高于癌旁黏膜組織;WAVE2蛋白表達與臨床分期、腫瘤大小和淋巴結轉移等臨床病理特征顯著相關;在喉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與性別、年齡、腫瘤原發部位、病理學分級等無關〔10〕。WAVE2的過量表達與肝細胞癌的發生發展和侵襲轉移密切相關,可以作為評價肝癌預后的指標之一〔11〕。本研究結果與上述文獻報道一致,但與黃琰菁等〔12〕的研究結果有所不同。我們考慮,原因可能與腫瘤組織不同有關,WAVE2在胃癌組織的研究顯示下調WAVE2是抑制胃癌腫瘤轉移機制之一〔13〕,但也有文獻報道顯示在胃癌組織中WAVE2下調意味著淋巴轉移〔14〕。因此WAVE2與腫瘤的確切關系仍需進一步研究。
Eden等〔15〕研究發現:細胞信號從Rac傳遞至肌動蛋白的過程與活化的WAVE復合物密切相關。研究表明Rac1基因上調時,WAVE2表達增加〔16〕。Rac1引發特定的細胞突起通過WAVE2板狀偽足。本研究顯示Rac1與WAVE2呈顯著正相關,針對Rac1和WAVE2的表達及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探討。
1 Makale M.Cellular mechanobiology and cancer metastasis〔J〕.Birth Defects Res C Embryo Today,2007;81(4):329-43.
2 Bosco EE,Mulloy JC,Zheng Y.Rac1 GTPase:a"Rac"of all trades〔J〕.Cell Mol Life Sci,2009;66(3):370-4.
3 齊 巖,黃 波,司晉源,等.Rac1和Cdc42在鼻咽癌組織中的表達及預后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9):1594-8.
4 肖 冰.肝細胞性肝癌組織中GST-π和Rac-1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3;22(7):944-8.
5 彭慧娟,張 瑜,高一萌,等.Rac1蛋白在卵巢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對卵巢癌細胞株SKOV3增殖及遷移的作用〔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35(13):1402-5.
6 魏世平,王克猛.結直腸癌中Rac1的表達研究〔J〕.河北醫藥,2011;33(24):3701-2.
7 Kato T,Kawai K,Egami Y,etal.Rac1-dependent lamellipodial motility in prostate cancer PC-3 cells revealed by optogenetic control of Rac1 activity〔J〕.PLoS One,2014;9(5):e97749.
8 何雄斌,方 力,胡雄強,等.Tiam1和Rac1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山東醫藥,2014;54(10):56-8.
9 Wacker I,Behrens J.Activin B antagonizes RhoA signaling to stimulate mesenchymal morphology and invasiveness of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J〕.PLoS One,2014;9(10):e111276.
10 高水超.WAVE2在喉鱗狀細胞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長沙:中南大學,2013.
11 陶一明.WAVE2在肝細胞癌侵襲轉移中的關鍵作用〔D〕.長沙:中南大學,2005.
12 黃琰菁,于世英,王江玲,等.乳腺癌中Abi1和c-Abl及WAVE2的表達及其相互關系〔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0;19(3):216-20.
13 Xu XY,Zhang LJ,Yu YQ,etal.Down-regulated MAC30 expression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mobility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J〕.Cell Physiol Biochem,2014;33(5):1359-68.
14 Jia S,Jia Y,Weeks HP,etal.Down-regulation of WAVE2,WASP family verprolin-homologous protein 2,in gastric cancer indicates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cell migration〔J〕.Anticancer Res,2014;34(5):2185-94.
15 Eden S,Rohatgi R,Podtelejnikov AV,etal.Mechanism of regulation of WAVE1-induced actin nucleation by Rac1 and Nck〔J〕.Nature,2002;418(6899):790-3.
16 Takahashi K.WAVE2 protein complex coupled to membrane and microtubules〔J〕.J Oncol,2012;2012:590531.
〔2016-02-13修回〕
(編輯 曹夢園)
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2013022009);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項目(LJQ2013092);遼寧醫學院校長基金項目(No.XZJJ20130243)
王 丹(1974-),女,講師,博士,主要從事肥胖、神經退行性相關疾病研究。
關有良(1973-),男,副主任醫師,碩士,主要從事腎癌發病機制研究。
R737.11
A
1005-9202(2017)09-2121-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9.017
1 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胸外科
2 錦州醫科大學組織胚胎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