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秀 付家亮 王蘭琴 許 靜 呂 尤 魏秀娥 榮良群
(徐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6)
徐州地區進展性腦卒中相關危險因素
張清秀付家亮王蘭琴許靜呂尤魏秀娥榮良群
(徐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江蘇徐州221006)
目的探討徐州地區缺血性進展性腦卒中的相關危險因素。方法利用腦卒中注冊數據庫,前瞻性連續登記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急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546例,其中進展性腦卒中80例,對照組為完全性腦卒中組,進行1∶1匹配研究,對可能引起腦卒中進展的危險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和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與完全性腦卒中組相比,進展性腦卒中組既往有飲酒史、糖尿病史及血管狹窄的發生率更高,病程中體溫升高及空腹高血糖可能參與了腦卒中的進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血壓(OR=0.028,95%CI0.001~0.982)、發熱(OR=0.019,95%CI0.000~0.931)對于腦卒中進展的貢獻較大。結論徐州地區既往有高血壓、飲酒史、糖尿病、血管狹窄及病程中發熱的患者容易發展為進展性腦卒中。
進展性腦卒中;腦卒中注冊數據庫
血栓急性阻斷腦血流供應引起的缺血性腦卒中是目前人類第二大致死病因及首位致殘原因〔1〕。臨床上根據急性缺血性腦梗死的起病形式和病程將其分為完全性腦卒中和進展性腦卒中。進展性腦卒中為臨床難治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有較高的致殘率、病死率。到目前為止,一些小樣本的臨床觀察研究發現,以下因素可能參與了進展性腦卒中的發生:腦血管側支循環障礙、血栓進展、腦卒中復發、出血轉化、動脈再閉塞等〔2~7〕。盡管導致進展性腦卒中的原因很多,但確切的病因仍不清楚,可能在不同地區或人種存在一定的差異。本研究旨在探討徐州地區進展性腦卒中相關危險因素。
1.1一般資料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徐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入院的急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546例,其中符合納入標準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80例,對照組為完全性腦卒中組,進行1∶1匹配。腦卒中納入標準:①符合1995年10月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且經CT或磁共振成像(MRI)掃描證實為新發缺血性腦卒中;②腦血管事件發生的時間距就診日期在3 d內;③年齡>18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上;④在徐州地區居住2年以上。排除標準:①無癥狀及體征的靜止性梗死;②非腦血管事件;③發病至就診的時間超過3 d;④拒絕參與登記調查者。進展性腦卒中納入標準:①發病1 w內病情進行性加重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②經頭顱CT或MRI證實,且排除出血性腦血管病;③采用歐洲進展性腦卒中標準,根據那維亞量表(SSS),神經功能評分惡化(意識水平、肢體運動、眼球運動≥2分,語言功能≥3分的加重)。排除標準:①合并意識障礙或大面積腦梗死者;②合并有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③有明顯出血傾向,血小板計數低于100×109L-1,纖維蛋白原低于2 g/L者;④有出血史、消化道潰瘍或血液系統疾病者;⑤明確的心源性栓塞者;⑥嚴重精神疾患或癡呆者;⑦其他腦部器質性病變如腫瘤。
1.2研究方法病例均完成標準腦卒中入院登記表,包括一般情況、既往史、臨床體征、Glasgow昏迷量表(GCS)及美國國立衛生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及SSS評分(包括入院當天、發病1、2、3 d各一次),實驗室、影像學檢查及特殊檢查結果,治療藥物及出院診斷。
1.3觀察指標列入觀察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吸煙、飲酒、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史、腦卒中病史、腦血管狹窄、房顫、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尿酸(UA)、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PG)、纖維蛋白原(FIB)等。均在入院次日,空腹12 h以上,清晨取肘靜脈血2 ml,用美國產DADE BEHRING-RXL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以上血液學指標。所有患者行顱腦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檢查,根據MRA檢查所示狹窄動脈信號丟失量和動脈管腔縮減程度計算狹窄程度〔8〕。該研究均符合人體試驗倫理學標準,并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及患者的知情同意。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
2.1兩組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與完全性腦卒中組相比,進展性腦卒中組既往有飲酒史、糖尿病史及血管狹窄的發生率更高,病程中體溫升高及FPG可能參與了腦卒中的進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完全性腦卒中組既往吸煙、高脂血癥、TIA病史的比例更高一些,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危險因素比較
2.2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以是否發生進展性腦卒中為結果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進展性腦卒中的影響因素有高血壓(β=0.029,P=0.049)和發熱(β=0.019,P=0.046),見表2。

表2 進展性腦梗死相關因素的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
高血壓、糖尿病、脂代謝異常、吸煙等是目前中國腦卒中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9〕。而進展性腦卒中作為臨床難治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國內外研究〔10~12〕認為其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糖、高FIB、糖尿病史、體溫升高、病毒感染、早期腦水腫、血壓過高或過低等,但一直未有定論。Bazzano等〔13〕針對中國男性患者的研究發現,大量飲酒可能與腦卒中的發生相關,可作為腦卒中預防的靶點。而Zhang等〔14〕針對飲酒的劑量相關的Meta分析結果發現,小劑量飲酒可以減少腦卒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而大量飲酒卻可以增加腦卒中的風險。徐州地區地處中國北方,同時受漢文化的影響,男性飲酒量及飲酒次數均較大,可能是本地區進展性腦卒中發生的相關因素。
前期的小樣本研究發現,糖尿病、HDL-C降低、顱內大血管狹窄、頸動脈不穩定斑塊是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8,15〕。既往高血壓病史,加重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動脈斑塊及血管狹窄的發生,同時腦卒中急性期的不規范血壓管理亦可加重腦卒中的癥狀。而病程中合并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導致發熱,促進炎癥因子的釋放,導致腦卒中癥狀的加重〔16~18〕。因此,發熱是腦卒中進展的危險因素。有研究顯示,進展性腦卒中患者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釋放增加〔17〕。而感染所致的炎癥又可加重全身炎癥反應,最終導致腦損傷的加重,加重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綜上,血栓性事件或腦炎癥反應參與了腦卒中的進展,高血壓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及感染導致的炎癥反應可能是徐州地區腦卒中進展的主要影響因素,但因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且為單中心研究結果,仍需要擴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的研究以明確。
1Johnston SC,Mendis S,Mathers CD.Global variation in stroke burden and mortality:estimates from monitoring,surveillance and modeling〔J〕.Lancet Neurol,2009;8:345-54.
2Caplan LR.Worsening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is it time for a new strategy〔J〕? Stroke,2002;33:1443-5.
3Pulsinelli W.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ischaemic stroke〔J〕.Lancet,1992;339:533-6.
4賈志斌,李衛軍,李靖.進展性卒中的臨床探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10):15-6.
5Rajajee V,Kidwell C,Starkman S,etal.Early MRI and outcomes of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mild or improving ischemic stroke〔J〕.Neurology,2006;67:980-4.
6Kang DW,Latour LL,Chalela JA,etal.Early ischemic lesion recurrence with in a week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J〕.Ann Neurol,2003;54:66-74.
7Weimar C,Mieck T,Buchthal J,etal.For the German stroke study collaboration.Neurologic worsening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J〕.Arch Neurol,2005;62:393-7.
8許靜,魏秀娥,榮良群.基于卒中登記的缺血性進展性卒中危險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實用心腦肺雜志,2013;21(12):16-8.
9Jia Q,Liu L,Wang Y.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1;20(5):395-400.
10賈革,陳秋惠,張海娜,等.進展性卒中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4):4110-3.
11Castillo J,Leira R,Garcia MM.Blood pressure decrease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 is associated with brain injury and poor stroke outcome〔J〕.Stroke,2004;35(2):521-6.
12Guo Y,Zuo YF,Wang QZ,etal.Meta-analysis of defibrase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Chin Med J(Engl),2006;119(8):662-8.
13Bazzano LA,Gu D,Reynolds K,etal.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for stroke among Chinese men〔J〕.Ann Neurol,2007;62(6):569-78.
14Zhang C,Qin YY,Chen Q,etal.Alcohol intake and risk of stroke: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Int J Cardiol,2014;174(3):669-77.
15王蘭琴,張清秀,魏秀娥.進展性腦卒中的影響因素研究〔J〕.實用心腦肺雜志,2014;22(10):6-8.
16付海龍,孫強,劉逾前,等.發熱及感染與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性的單因素分層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2;29(4):346-8.
17于靈靈,張瑞彪,孫東良.進展性腦卒中患者血清IL-6、TNF-α的動態變化及還原型谷胱甘肽對其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6):743-5.
18劉麗萍,王擁軍.體溫與卒中的關系〔J〕.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4;12(4):267-70.
〔2015-06-29修回〕
(編輯苑云杰/杜娟)
徐州市科技局課題(XM12B041,XM09B085);徐州市醫學青年后備人才項目(徐衛科教〔2014〕3號);徐州市醫學領軍人才項目(徐衛〔2011〕10號)
榮良群(1962-),男,主任醫師,教授,主要從事缺血性腦血管病研究。
張清秀(1980-),女,博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缺血性腦血管病研究。
R743.3
A
1005-9202(2017)09-2151-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