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劉立鵬 劉 穎 王海寬 張 宇
(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1)
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對老年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腸黏膜屏障功能的影響
徐 靜 劉立鵬1劉 穎 王海寬1張 宇
(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1)
目的 研究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對老年重癥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腸黏膜屏障功能的影響。方法 100例老年SAP患者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50例。對照組接受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液體復蘇、禁食、抑制胰酶分泌及保護臟器功能等常規治療,并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腸內營養支持。試驗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加用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兩組均治療2 w。檢測兩組治療前后腸黏膜屏障功能指標腸型脂肪酸結合蛋白(I-FABP)、實驗室指標〔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血淀粉酶(AMS)、白蛋白(ALB)、血脂肪酶(LPS)〕變化,并觀察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兩組I-FAB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hs-CRP、AMS、LPS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而治療后兩組ALB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多器官障礙綜合征、胰腺囊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胰腺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給予SAP患者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治療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者腸黏膜屏障功能,提高機體營養水平,降低胰腺感染等并發癥發生風險。
重癥急性胰腺炎;腸黏膜屏障功能;ω-3多不飽和脂肪酸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病情發展快,隨著患者年齡增長,機體免疫功能、儲備功能、代償能力等降低,SAP并發癥發生風險、病死風險逐漸增加〔1,2〕。研究發現,SAP患者死亡原因主要與胰腺、胰周組織出現的繼發性感染有關,腸道細菌移位是導致繼發性感染的重要機制,也是啟動多臟器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不利于SAP患者預后,而SAP患者產生的繼發性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損害腸黏膜屏障功能,是導致腸道細菌移位的主要因素〔3,4〕。因此保護腸黏膜屏障功能,避免腸黏膜屏障受損,預防或減少腸道細菌移位是臨床治療SAP的重要措施〔5〕。早期給予SAP患者腸內營養支持能保持腸黏膜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使腸道菌群移位減少,降低應激反應,緩解病情發展,但臨床上針對腸內營養開通時機尚不明確〔6,7〕。本研究旨在探討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治療老年SAP患者腸黏膜屏障功能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SAP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60~78歲,平均(69.3±7.2)歲;發病誘因:酒精性12例,膽源性32例,暴飲暴食6例。試驗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60~80歲,平均(69.4±7.5)歲;發病誘因:酒精性11例,膽源性34例,暴飲暴食5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符合由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編制的《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版)》〔8〕中SAP診斷標準;②年齡≥60歲;③病發48 h內入院接受治療;④無其他惡性腫瘤;⑤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⑥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急性胰腺炎伴并發癥需行手術治療者;②伴有其他嚴重性疾病史、腸梗阻、消化道出血及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者;③臨床資料不完整;④治療依從性較差或因自身原因無法參加者。
1.2 方法 常規治療:兩組患者在入院后1~3 d均接受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胃腸減壓、液體復蘇、禁食、抑制胰酶分泌及保護臟器功能等常規治療,同時給予患者血管活性藥物組合、抗生素等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施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在腸道功能恢復早期,通過鼻-空腸營養管慢慢滴注500 ml溫生理鹽水適應腸道功能恢復,于入院第3天口服或管飼喂養百普素(德國Milupa GmbH,批準文號H20100287),治療2 w。百普素起始劑量40~60 g/d,用溫開水溶解調配成500 ml,以20~30 ml/h進行勻速滴注;在適應胃腸道并穩定后,將劑量逐漸增加到250 g/d,用溫開水溶解調配為1 000 ml,以70~100 ml/h進行勻速滴注,可根據患者病情對滴注速度進行調整。治療過程中產生熱量、氮不足時均經腸外營養補充。試驗組在與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混合葡萄糖與氨基酸、脂肪乳等營養素,配制為“全合一”營養液,通過中心靜脈輸注或周圍靜脈輸注12~20 h/d,治療2 w。
1.3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腸黏膜屏障功能指標、實驗室指標變化并觀察并發癥。①腸黏膜屏障功能:根據患者I-FABP水平進行判定,患者在治療前后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3 ml肘靜脈血,于1 h內3 000 r/min離心10 min,留取上清液,放入-70℃冰箱內保存待側;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腸型脂肪酸結合蛋白(I-FABP),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說明書執行。②實驗室指標:包括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血淀粉酶(AMS)、白蛋白(ALB)、血脂肪酶(LPS),于患者治療前后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3 ml肘靜脈血后立即送檢,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③并發癥: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胰腺囊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胰腺感染等癥狀。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 兩組腸黏膜屏障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I-FABP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t=1.617,P=0.112),治療后對照組與試驗組〔(96.9±28.1)pg/ml,(71.6±18.0)pg/ml〕組均低于治療前〔(108.2±42.9)pg/ml、(109.3±38.6)pg/ml,t=5.372、12.941,均P=0.000〕,且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t=17.665,P=0.000)。
2.2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清hs-CRP、AMS、LPS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但ALB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s,n=50)
與治療前比較:1)P<0.05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多器官障礙綜合征、胰腺囊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胰腺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n=50〕
老年SAP病情兇險,病理過程表現復雜,治療難度較大,因老年患者機體代償能力、儲備功能減弱,常伴有多種疾病,早期臨床癥狀缺乏典型性,診療較為困難、復雜,不利于預后〔9〕。因此及時分析與了解老年SAP患者臨床特點,積極尋找安全、有效治療方法,對緩解病情發展、改善機體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顯示,老年重癥SAP患者在發生急性創傷、感染情況下,因應激反應的刺激,血清hs-CRP白水平急劇增高,病情得到改善后降低,故連續監測hs-CRP水平能對患者治療后感染性并發癥發生風險、應激反應程度進行判斷。ALB是一種由肝臟細胞合成的血清蛋白質,血漿中表達較少,半衰期較短,能對機體營養攝入平衡狀態進行快速反應,前白蛋白的更新較快,體內轉化率較高。在機體蛋白-熱能欠缺、蛋白攝入減少情況下,前白蛋白水平迅速下降,在蛋白能量攝入升高時,能于短時間內回升,故血清前白蛋白表達水平是目前臨床醫學判斷、監測機體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10〕。在患者出現急性炎癥反應時,給予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治療能使細胞質中NF-κB/I-κB復合物穩定性提高,阻斷細胞核中轉錄因子NF-κB活化,降低炎性因子表達水平,減輕炎癥反應〔11〕。
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是由多種脂質介質合成形成的前體物質,能參與并調節機體重要生理過程,減少促蛋白質分解因子釋放,降低促惡病介質表達,改善機體營養狀況〔12〕。研究表明,胃腸道對機體缺血、缺氧情況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在機體處于缺血、缺氧狀態時,腸黏膜上皮產生水腫,上皮細胞與細胞間的密切連接發生斷裂,增加腸通透性,導致腸道細菌、內毒素移位;內毒素移位可提高腸道黏膜水腫破壞腸絨毛細胞活性,增加腸通透性,損害腸黏膜屏障功能;同時因應激反應,機體處于高代謝與負氮平衡狀態,常存在營養代謝障礙,減弱腸上皮細胞增生,合成細胞DNA與蛋白質,導致腸腔中黏液層變薄,引起黏膜萎縮,降低繼發性黏膜酶活性,減少蛋白質表達、淋巴細胞及全身免疫球蛋白,影響全身及腸道免疫功能〔13〕。研究報道,I-FABP能調節長鏈脂肪酸攝入及轉運、代謝和患者預后存在一定相關性,ω-3多不飽和脂肪酸能保護蛋白功能與完整性,提高機體營養水平,調節腸道血供,促進腸屏障功能、腸淋巴組織恢復,減少腸細菌移位,保護腸黏膜屏障〔14,15〕。本研究結果提示給予老年SAP患者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治療能改善腸黏膜屏障功能,調節營養狀態,安全性高。但本研究觀察時間較短,未對患者遠期療效進行觀察,未深入研究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治療機制,后續可增加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研究。
1 王 瑞,黃志寅,王默進,等.防治重癥急性胰腺炎臨床研究進展〔J〕.中華內科雜志,2016;55(6):490-3.
2 曾 杰,陳寧波,胡衛健.奧曲肽聯合加貝酯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療效及對患者胃腸功能和血清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7):4743-5.
3 李鳳舞,苗 彬,王 紅.急性胰腺炎伴腸道屏障功能障礙的機制及檢測方法〔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20):1741-5.
4 李 燕,吳 浩,鄧一蕓,等.重癥急性胰腺炎大鼠腸黏膜屏障及腸道菌群的變化〔J〕.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15;32(2):412-7.
5 田飛龍,閆明先.重癥急性胰腺炎與腸道屏障功能障礙〔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5;9(6):1007-10.
6 Xu GF,Guo M,Tian ZQ,etal.Increased of serum high-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 correlated with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World J Emerg Surg,2014;9:61.
7 顧燕兒,蔣紅娜,徐穎璐,等.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改善重癥胰腺炎感染后營養狀態的效果評估〔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7):4008-10.
8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5;14(1):1-5.
9 石屏屏,吳玲云,王建軍,等.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癥因子及腸黏膜屏障功能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5;21(11):44-7.
10 王躍生,張 敬,李小芹,等.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早期腸內營養對兒童重癥急性胰腺炎腸屏障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4;21(8):520-2.
11 王大廣,張 華,張 洋,等.圍手術期序貫應用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對胃癌患者術后炎性反應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5;18(7):651-5.
12 郭佳鈺,周 娟.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作用機制及應用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4;28(11):1283-5.
13 王映珍,牛天平.重癥急性胰腺炎相關腸屏障功能障礙發生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3;8(3):261-3.
14 牛高華,曹艷茹,趙然楚,等.ω-3魚油脂肪乳注射液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腸道菌群及腸道微生物定植抗力的影響〔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6;16(1):52-3.
15 郭佳鈺,王 湘,黃 云,等.早期胃內灌注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對失血性休克大鼠腸黏膜屏障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34):3865-7.
〔2016-12-17修回〕
(編輯 郭 菁/滕欣航)
徐 靜(1978-),女,主治醫師,碩士,主要從事重癥醫學臨床與科研研究。
R657.5
A
1005-9202(2017)09-2223-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9.065
1 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