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李篤竽 孫 虎 徐志新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麻醉科,海南 海口 570311)
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對老年患者麻醉誘導中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劉麗麗 李篤竽1孫 虎 徐志新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麻醉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探討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對老年患者麻醉誘導中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 行氣管插管全麻的90例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靜脈組(靜脈注射利多卡因)和表面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分別監測誘導前(T0)、氣管插管前(T1)和氣管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時患者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和心率(HR)。結果 不同組別SBP、DBP、HR和SpO2在不同時間點變化的總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同組T0時間點比較,3組在T1時間點時SBP、DBP和HR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對照組和靜脈組T2、T3、T4時間點SBP和DBP較T1時間點升高(P<0.05),表面組在T2和T3時間點的SBP和DBP較T1時間點升高(P<0.05);3組HR在T2時間點升高,同時對照組在T3和T4時間點HR均升高(P<0.05)。與同時間點對照組比較,SBP在T2、T3和T4時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靜脈組DBP在T1、靜脈組和表面組在T2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HR在T1和T4時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能夠減輕老年患者氣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改變。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血流動力學
氣管插管是全麻手術患者常用的治療手段,能夠保持患者呼吸通暢,安全有效,但其潛在風險可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繼發損害,如蘇醒期躁動、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嗆咳、嘔吐等〔1〕。老年患者常伴有心臟病、腦血管病、高血壓等,全身麻醉誘導以及支氣管插管、拔管均會強烈刺激氣道,導致患者血流動力學改變,加重患者基礎疾病,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腦卒中等,造成嚴重不良后果。利多卡因是臨床常用的咽喉部麻醉藥物,具有時間短、起效快、穿透力強等優點,同時利多卡因不具有刺激組織和擴張血管的負面效應〔2〕。本研究旨在探討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對老年患者麻醉誘導中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行氣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患者90例,年齡60~77歲,美國麻醉師蘇會(ASA)分級Ⅰ~Ⅱ級。排除標準:合并嚴重高血壓、心臟病、惡性腫瘤者,插管困難、有藥物濫用或酗酒史以及酰胺類藥物過敏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靜脈組(靜脈注射利多卡因)和表面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每組30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3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30 min肌注鹽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成都力思特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606)0.01 mg/kg,建立靜脈輸注通道,以5~10 ml·kg-1·h-1輸注乳酸鈉林格注射液(上海長征富民金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947)。患者在全身麻醉誘導前行橈動脈穿刺建立血壓監測,誘導用藥為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80025)0.03 m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4171)0.5 μg/kg、依托咪酯(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20511)0.3 mg/kg、苯磺順阿曲庫銨(上海醫藥東英藥業,國藥準字H20060927)0.2 mg/kg。患者意識消失后,采用喉鏡輔助,暴露舌根、咽后壁、會厭和聲門。表面麻醉組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的鹽酸利多卡因溶液(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72)2 ml,連接噴霧導管,在30 s內由淺入深實施表面麻醉。靜脈組在靜注維庫溴銨注射液前靜滴利多卡因1.5 mg/kg。麻醉完成后由同一醫師行氣管插管操作。氣管插管完成后行間歇正壓通氣,靜脈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維持麻醉。所有患者均一次氣管插管成功。
1.3 觀察指標 于誘導前(T0)、氣管插管前(T1)和氣管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監測患者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和心率(HR)。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表1 3組一般資料比較
3組SBP、DBP、HR和SpO2在不同時間點變化的總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組別各指標在T0時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同組T0時間點比較,3組在T1時間點時SBP、DBP和HR均顯著降低(P<0.05),3組T2時間點、對照組T3和T4時間點HR均顯著升高(P<0.05)。對照組和靜脈組T2、T3、T4時SBP和DBP均高于T1(P<0.05),表面組在T2和T3時的SBP和DBP均高于T1(P<0.05);不同時間點SpO2的變化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同時間點對照組比較,靜脈組、表面組SBP在T2、T3和T4時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靜脈組DBP在T1、表面組在T2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靜脈組、表面組HR在T1和T4時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時間點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與同組T0點比較:1)P<0.05;與同組T1點比較:2)P<0.05;與同時間點對照組比較:3)P<0.05
氣管插管和拔管刺激氣道導致機體下丘腦-垂體興奮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功能增強,易引發血流動力學改變,誘發心肌缺血,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3〕。同時,老年患者黏膜下組織、彈力纖維脆弱,腺體分泌較少、纖毛運動功能較差,氣管插管或拔管時導管和黏膜間的摩擦易造成喉水腫、喉痙攣等損傷并發癥,是患者術后躁動的重要因素〔4〕。因此,選擇既能減輕患者不良反應,又可避免侵入性操作的簡單有效的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的治療中至關重要。目前,減輕氣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應主要有3種方法:①通過增加麻醉深度抑制心血管反應;②利用滲透功效強的麻醉藥物如利多卡因、丁卡因等進行表面麻醉;③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如尼卡地平、烏拉地爾等調節血流動力學的變化〔5〕。利多卡因是氨酰基酰胺類麻醉藥,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和抑制的雙相作用,能夠快速通過血-腦屏障,起效快、彌散力強、藥效強勁〔6〕。據報道,利多卡因用于咽喉部黏膜表面麻醉時,5 min起效,8 min達到峰值水平,藥物作用從局部消除約2 h〔7〕。利多卡因通過酰胺酶水解作用,約10%經膀胱通過尿液以藥物原形排出,極小部分出現在膽汁。低劑量利多卡因使用時,能夠使心肌細胞鉀離子外流,降低心肌自律性〔8〕。利多卡因已廣泛在臨床上用于患者氣管內表面麻醉。劉揚等〔9〕研究發現,利多卡因經氣管內噴霧能夠有效阻斷機械刺激引起的氣道黏膜神經反射活動,降低心血管系統的應激反應;胡偉等〔10〕研究發現,蘇醒期患者氣管內使用利多卡因可抑制氣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和嗆咳反應。本研究結果說明利多卡因靜脈注射和表面麻醉均能減輕患者氣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改變,但表面麻醉效果更好,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1〕,可能與表面麻醉能夠更好地抑制氣管刺激反應和拔管反應、降低氣管的保護性反射等因素有關。
2 孫 瑩,譚艷輝,李潤浦,等.咪達唑侖靜脈推注聯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老年患者支氣管鏡檢查中應用效果〔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9):5733-5,5755.
3 陳 躍,吳麗麗,徐旭仲,等.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七氟烷抑制全麻患兒喉罩拔除反應的最低肺泡有效濃度觀察〔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6;44(3):44-6.
4 魏會霞,毛延坤,陳靖宜,等.不同劑量利多卡因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6):1924-6.
5 李 宇,吳柳青,林 崢,等.右美托咪啶抑制麻醉誘導期的血壓抑制以及氣管插管心血管反應的臨床研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4;31(1):187-9.
6 Moustafa MA.Nebulized lidocaine alone or combined with fentanyl as a premedication to general anesthesia in spontaneously breathing ped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 rigid bronchoscopy〔J〕.Paediatr Anaesth,2013;23(5):429-34.
7 王曉雨,劉環秋,許 航,等.三種表面麻醉方法聯合應用對全麻氣管插管、拔管時應激反應的比較〔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8(7):1380-3.
8 王 棟,楊文燕,陳文棟,等.不同表面麻醉方法用于纖維支氣管鏡引導清醒氣管插管的效果觀察〔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4;35(12):98-100.
9 劉 揚,吳安石,吳 迪,等.靜脈輸注利多卡因聯合七氟醚對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的心肌保護作用〔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5;35(2):149-53.
10 胡 偉,安禮俊,李金玉,等.復方利多卡因乳膏抑制雙腔氣管導管拔管期心血管反應的效果觀察〔J〕.重慶醫學,2014;43(21):2796-8.
11 Xiang Y,Chen CQ,Chen HJ,etal.The effect of epidural lidocaine administration on sedation of propofol general anesthesia:a randomized trial〔J〕.J Clin Anesth,2014;26(7):523-9.
〔2016-11-22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徐志新(1963-),男,博士,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麻醉研究。
劉麗麗(1976-),女,碩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麻醉研究。
R614.2+7
A
1005-9202(2017)09-223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9.072
1 海南省婦幼保健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