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有人問胡適:“在先生這一輩的人中,先生恐怕是最聰明的,天才最高的了吧?”胡適立即回答:“不然,趙元任先生就比我聰明!”
看過趙元任履歷的人,都不會驚訝胡適的回答。趙元任可以說是“跨界天才”,他在數學、物理學、哲學上都頗有造詣,更以語言學成就蜚聲于世,而他所創作的音樂也傳唱近百年。他被稱為罕見的通才、一個“文藝復興式的智者”。、
驚人的語言天賦
1892年11月3日,趙元任出生在天津一個書香門第。趙元任第一次來北京早到他還不記事,因為在他出生第二年,就跟著家人搬到了北京。不過沒在這里住多久,全家又搬到了保定。清末,趙元任祖父在北方做官,由于祖父的差事經常變換,所以趙元任自小便跟著家人經常搬家。
趙元任的母親馮萊蓀擅長詩詞及昆曲,父親趙衡年中過舉人,擅長吹笛,被稱為“晚清公子”。他還是宋太祖的直系后裔,詩人趙翼的后代,就是寫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那位。比起這位先祖,趙元任可能沒他這么狂傲,但在成就上卻不遑多讓。
9歲時,祖父病逝,趙元任隨著全家回到了老家常州青果巷,在家塾讀書。說到常州的青果巷,除了趙元任,這里還是瞿秋白和周有光的老家。
趙元任原籍江蘇常州,但是住在北方得說“官話”,所以他最早是帶常州口音的官話。之后,跟帶他的周媽學會說保定方言,為了跟表弟一起玩耍,他跟表弟學會了說常熟話,還跟家鄉請來的陸老師學會用常州話念書……年齡還沒滿12歲的趙元任就已經會說北京、保定、常熟、常州、蘇州等地方言。幼年的趙元任接觸到很多種不同的方言,并顯現出了驚人的語言天賦。因為他能在短時間內,學會一種方言,此后終生不忘。
1907年,15歲的趙元任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預科班。當時全校270名學生中,只有3個是地道的南京人,他又從這3位同學那兒,學會了地道的南京話。有一次,他跟另外八位同學一起吃飯,這八位同學來自八個不同的地方,說的話也各不相同。一頓飯下來,趙元任竟然可以用八種方言跟他們挨個兒交流。
三年預科還未讀完,趙元任就到北京參加清廷游美學務處的招考,為了應付考試,他在考試前還自修了拉丁文。最后,他以第二名的成績被錄取。同期還有后來名滿天下的新派領袖胡適,考了55名。同年8月,他和胡適等人一同坐船奔赴美國,他和胡適之間則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這位被稱為“中國語言學之父”的奇才,會說33種漢語方言,并精通多國語言。他自己曾說:“在應用文方面,英文、德文、法文沒有問題。至于一般用法,則日本、古希臘、拉丁、俄羅斯等文字都不成問題。”研究者稱,趙元任掌握語言的能力非常驚人,因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種語言的聲韻調系統,總結出一種方言乃至一種外語的規律。
趙元任曾自豪地說,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快樂,就是到了任何一個地方,當地人都會把他看作“老鄉”。二戰結束后,他到法國參加會議,他對行李員說巴黎土語,行李員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感嘆道:“你回來了啊,現在可不如從前了,巴黎窮了。”后來,他來到德國柏林,用帶柏林口音的德語和當地人聊天,一位老人對他說:“上帝保佑,你躲過了這場災難,平平安安地回來了。”
在北京找到愛情
來到美國后,18歲的趙元任進入康奈爾大學主修數學,選修物理、音樂,并保持了該校平均成績的最高紀錄多年。23歲考上哈佛研究生,修哲學和音樂。27歲回康奈爾大學任物理系講師,29歲去哈佛大學中文系和哲學系任教,31歲升任哈佛大學中文系教授。
1920年春天,在康奈爾大學物理系任教的趙元任接到清華大學的邀請,隨后他以一年學術休假的形式返華。8月趙元任回國,入職清華大學,教授物理學、數學和心理學。趙元任先在清華西偏院找了一間房,但不久后受邀為羅素訪華做翻譯。
為羅素的演講做翻譯開始于上海,之后抵達北京。蔣百里為羅素和趙元任安排住在北京東城區遂安伯胡同2號。這是一座四合院,羅素住主間北上房,趙元任住東廂房,書房則在西廂房。如今這條胡同部分被拆,原來2號院的位置如今成了建國門派出所。羅素在北京演講途中曾患病,需要靜養,趙元任還忙中偷閑,翻譯了童話《阿麗絲漫游奇境記》,一不小心就成了一部經典。
在為羅素當翻譯期間,趙元任在朋友的一次宴請中結識了后來的妻子楊步偉。當時,活躍幽默的趙元任給留日回來的楊步偉留下深刻印象。楊步偉出身南京望族,是中國第一個留日醫學女博士,回國開辦了森仁婦產科醫院,曾聲稱為醫學終身不婚。但她的職業醫生并沒有做太久,因為遇到了趙元任。趙元任在繁忙中不忘浪漫,在和羅素同住期間,他在房間裝上電話,經常打給楊步偉,他有時把話筒放在鋼琴邊,彈琴給她聽。
不久,趙元任與楊步偉結婚了,他們舉行了最簡單也是最新式的婚禮。他們草擬并印制結婚通知書,自擬并手書結婚證書,到中央公園自拍結婚照,在北京東城區小寶雅胡同租了一所房子。1921年5月31日,他們遷入新居,經過適當布置后,請胡適和朱徵女士在客廳共進午餐。茶后,趙元任取出他手寫的婚書,請胡適與朱徵簽名做證,他和大他三歲的楊步偉就這樣在小雅寶胡同里結了婚。
趙元任的《早年自傳》中曾說,“最后我們在東城美好角落找到一所住宅——小雅寶胡同四十九號(以前叫小啞巴胡同),一樓一底,房間極舒適,還有屋頂花園。”如今小雅寶胡同49號院在胡同深處,已經成為大雜院,但從外往里望,還可見起脊的屋頂,高高地挑出院墻,古意猶存。
之后,趙元任夫婦回到美國,并于1925年,再次回國。當時趙元任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一起,受聘為國學研究院導師,當時他只有33歲,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他同時講授數學、物理學、中國音韻學、普通語言學、中國現代方言、中國樂譜樂調、西洋音樂欣賞等課程。這期間,他攜全家住進了照瀾院1號。照瀾院1號與東側2號為一棟建筑,各有半開敞式院落。因為房間不足以容納他的藏書,住隔壁2號的陳寅恪將住房的一半勻出,解決了書齋逼仄之苦。
1927年,趙元任開始到各地農村去采風,進行中國第一次系統的方言調查。這次的研究成果就是《現代吳語的研究》。這是中國首部用現代語言學方法來研究方言的著作,標志著現代漢語方言學的誕生。
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音樂
趙元任有句妙語:對于學術,要懷著“女人對男人的愛”;而對于藝術,要具有“男人對女人的愛”。
早在美國學習期間,趙元任曾專攻和聲學與作曲法,會多種樂器。他一生創作過一百多件音樂作品,包括聲樂和器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創作了鋼琴曲《和平進行曲》,并于1915年1月在《科學》雜志創刊號上發表。《和平進行曲》成為近現代中國作曲家最早創作并發表的鋼琴曲。著名音樂家蕭友梅評價說他“替中國音樂界開了一個新紀元”,并把他譽為“中國的舒伯特”。
1920年,劉半農旅居英國時寫下一首新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表達一個海外游子對祖國“母親”的思念之情。1926年,趙元任為這首詩譜曲,這是中國第一首流行音樂。1936年,趙元任在“百代”公司灌錄了一張唱片,原聲演唱了《教我如何不想他》,這首歌在當時流傳極廣。
關于這首歌的靈感,還有一段趣事。有一天,趙元任去西湖游玩,看見湖上有一家木魚店,就進去閑逛。趙元任一時性起,就拿起木魚槌敲敲這個,敲敲那個,直到店員過來阻止他才停下。就是這次隨手敲木魚,讓他敲出了一首偉大的歌曲,便是《教我如何不想他》。
1938年之后,趙元任先后執教于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等,最后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退休。1981年,楊步偉去世,趙元任悲痛萬分,次年追隨夫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