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毛澤東在延安時期的文章體會毛澤東外交思想的內容,進行相關的介紹和分析,體現其為新中國外交政策的確立奠定基礎,為當代解決國際間和平解決爭端問題有積極的指導作用,為促進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
[關鍵詞]毛澤東;外交思想;自力更生
[作者簡介]張歡歡(1990-),女,漢族,籍貫:陜西,延安大學,研究生,中共黨史專業。
[中圖分類號] A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7)05-0004-02
延安時期對于共產黨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時期,毛澤東也曾說延安是兩個點:一個是落腳點,一個是出發點。在這個長征過后的落腳點之處,共產黨不畏國民黨的全面封鎖,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而毛澤東外交思想就在此時孕育,不斷成熟,為抗日統一戰線的鞏固、建立和擴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延安時期毛澤東外交思想的內容
(一)“我們固然應該尊重過去流血的經驗,但是還應該尊重自己流血的經驗”
首先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講到:“我們研究在各個不同歷史階段、各個不同性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戰爭的指導規律,應該著眼其特點和著眼其發展,反對戰爭問題上的機械論。”①他認為革命經驗不能只是研究外國、俄國或北伐的戰爭規律和經驗,我們不應該削足適履,要熟識敵我雙方各方面的情況,找出對方的行動規律,并且運用這些規律于自己的行動之中,這說明毛澤東對于其他國家的戰爭經驗持肯定的態度,但不是全盤接收。其次毛澤東認為從鴉片戰爭開始國土淪喪,政治腐敗,對于這樣的社會狀態使國家的主權陷入完全被動的狀態,所以想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必須在外交上維護國家主權,并且認為“中國的外交政策,應該是抗日的外交政策”,②所以在十大救國綱領第五條中提出抗日的外交政策:“在不喪失領土主權的范圍內,和一切反對日本侵略主義的國家訂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軍事互助協議。擁護國際和平陣線,反對德日意侵略戰線。聯合朝鮮和日本國內的工農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③在延安時期,國民黨對共產黨實行全面封鎖,但共產黨反而更加堅強,發起大生產運動,自力更生,自給自足。這其實都體現了毛澤東外交思想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正是本著這樣的原則,最后才一步步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二)“以自力更生為主,同時不放棄一切可能爭取的外援”
對于國際統一戰線的確立,毛澤東正是改變了對敵人的劃分標準,認為只要是反法西斯的都是同盟,即使英美采取兩面政策,一方面主張中國抵抗日本,一方面向日本尋求妥協,他也相信抗日戰爭是正義的,會博得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基礎之上,“我們要和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要和日本的、英國的、德國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才能打倒帝國主義,解放我們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這就是我們的國際主義,這就是我們用以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和狹隘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④
不管是1935年12月27日《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還是1939年9月28日《蘇聯利益和人類利益的一致》都相信蘇聯是我們的朋友,在中國人民最需要援助的時候只有蘇聯,他們不僅廢除了在中國的特權,還給予第一次大革命的援助,抗日戰爭以來空軍和物資的援助,所以蘇聯與我們休戚與共并會援助我們。毛澤東強調:“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的相互聯系。在目前的全中國抗日高潮和全世界反法西斯高潮中,義戰將遍于全中國,全世界。凡義戰都是相互援助的,凡非義戰都是應該使之轉變成為義戰的,這就是列寧主義的路線。”⑤并認為“中國的外交政策,應該是抗日的外交政策。這個政策以自力更生為主,同時不放棄一切可能爭取的外援”⑥,“不能給日本帝國主義者以任何利益和便利,相反,沒收其財產,廢除其債權,肅清其走狗,驅逐其偵探。立刻和蘇聯訂立軍事政治同盟,緊密地聯合這個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夠幫助中國抗日的國家。爭取英、美、法同情我們抗日,在不喪失領土主權的條件下爭取他們的援助。戰勝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敵人的。”⑦
朱德曾問福爾曼是否相信美國會幫助中國共產黨從事這樣一個內戰。福爾曼回答:“我自然不曉得。這必須視戰爭結束時的世界形勢和我們戰爭厭倦的限度而定。自然一些象征國聯的東西也許要設立起來——一個具有力量的組織,雖則我不知道它是否賦予有權利干涉一個國家的內政。至于我們美國人——哎,我們一直是有著孤立主義的壞名氣的……”朱德帶著深思地搖著頭:“雖然如此,我們對羅斯福總統懷著信任,我們有把握相信他會幫助中國的民主勢力。他不是一個孤立派。我們熟知他的表現于大西洋憲章中的人道原則。在這一次戰爭中我們所有人的目的,是在為民主反對獨裁而作戰。如果在打敗意、德、日三國的獨裁者以后,允許一個反對中國民主勢力的戰爭開始,那么在世界任何地區,當這一戰爭繼續下去的時候,就不能有和平與繁榮。為擁護戰后世界的民主原則,美國應該幫助中國的民主勢力——而不是獨裁勢力。我可不可提醒你,你們美國人在你們的獨立與民主戰爭中也受到外國人的援助呢?我們要請求你們對我們做同樣的事。”⑧
斯特朗也曾問毛澤東:“你覺得在不久將來有什么政治解決和平的希望沒有?”毛澤東說:“這要美國來決定。如果美國人拖住那幫蔣介石打內戰的反動派的手的話,和平是有希望的。就我們來說,我們一天也不愿意打,但如果形勢迫使我們不得不打的話,我們是一直能夠打到底的,別人要屠殺我們,所以我們起來自衛,這是誰都能理解的。”⑨
中共始終本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相信共產黨軍隊是人民的軍隊,受人民的支持,相信抗日戰爭是正義的,本著爭取一切外援的態度,相信能夠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矚目和支持,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
二、延安時期毛澤東外交思想的價值
毛澤東始終認為爭取外援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所以在抗戰期間不斷通過記者對外宣傳中共,讓外界人士了解并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推動了國際間的交流和認可,對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和擴大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戰爭的勝利有著重大影響,隨著外交思想的不斷成熟,為新中國外交政策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一)鞏固、建立和擴大統一戰線同盟
在蔣介石制造了皖南事變之時,毛澤東堅持采取“有理、有利、有節”的方針來與國民黨頑固派作斗爭,與此同時,邀請外國記者來參觀訪問,宣傳共產黨,爭取美蘇等國的支持。外國記者不顧個人安危,深入邊區進行采訪報道,反映黨的軍民抗戰情況和抗戰方針、政策,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并覺得共同抗日是中國的一種需要,真實地報道被封鎖的根據地人民自立更生、艱苦抗戰、實行民主的情況,而國民黨在抗戰期間實行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錯誤政策昭然若揭,中共贏得了支援國際友人的支持,他們都把中國人民的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羅斯福曾透漏向蔣施壓同共產黨合作”⑩,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蔣介石的反共圖謀,對于國共合作實行統一戰線有積極地促進作用,也為建立國際統一戰線奠定了基礎。很多國際進步組織、新聞記者、醫務人員都盡力與中國人民并肩作戰,國際無產階級和世界人民的關心和支援使中國人民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建立并擴大了統一戰線。
(二)奠定新中國的外交基礎
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對爭取外援的必要性問題做了分析,強調了“以自力更生為主,同時不放棄一切可能爭取的外援”的方針,對于改革開放的新中國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新中國成立后便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處處體現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則,隨后的“外交熱”也正是因為“一邊倒”的外交特點,使得中國外交的信心大增,并提升了國際地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為國際間和平解決爭端提供了規范,指明了和平解決國家間歷史遺留問題及國際爭端的有效途徑,成為維護世界和平和謀求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
綜上所述,延安時期毛澤東外交思想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思想結晶,本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爭取外援的原則,鞏固了全民抗戰統一戰線,贏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同情、支持和幫助,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礎,對國際間的友好往來關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注釋]
①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3頁.
②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0頁.
③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5-356頁.
④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9頁.
⑤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頁.
⑥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0頁.
⑦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7頁.
⑧哈里森·福爾曼.北行漫記[M].新華出版社,1988年版:第193頁.
⑨孫大勛.毛澤東與國際友人[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10頁.
⑩朱躍.抗戰時期美國記者在中國共產黨控制區域的活動[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