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保加利亞舉行國民議會選舉。3月30日,保加利亞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席阿列克謝耶娃宣布選舉結果,歐洲發展公民黨贏得32.65%的選票,社會黨獲得27.19%的選票。歐洲發展公民黨贏得選舉,成為第一大政黨,但未獲得單獨組閣所需的絕對多數席位,需與其他政黨進行組閣談判。
3月2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簡稱基民盟)在薩爾州以40.7%的得票率,贏得2017年德國大選年的首次地方議會選舉。基民盟繼續保持該州議會第一大黨位置,較2012年選舉得票率上升超過5個百分點。
3月28日,韓國保守陣營正黨選出該黨總統候選人,四次當選國會議員的劉承旼以62.9%得票率勝出。
3月29日,巴西巴中議員陣線成立儀式在巴西眾議院舉行。巴中議員陣線主席、聯邦眾議員福斯托·皮納托表示,該組織旨在促進巴西和中國多領域、深層次合作關系的發展。該陣線已獲得240余名聯邦眾議員聯署,占眾議院總議席的46%以上。
3月30日,巴西法官裁定,巴西前眾議長愛德華多·庫尼亞貪腐、洗錢、逃稅等罪名成立,處以監禁15年零4個月。庫尼亞被視為巴西前總統迪爾瑪·羅塞夫彈劾案的最主要推手,2016年9月被剝奪議員資格、失去司法豁免權。
3月30日,委內瑞拉最高法院在一份決議中指出,由于反對派聯盟控制的議會拒絕執行最高法院做出的多項判決,議會一直處于“非法狀態”,最高法院將代替議會行使立法權。3月31日,委內瑞拉最高檢察院總檢察長奧爾特加表示,最高法院代替議會行使立法權的決定違反憲法,委內瑞拉存在“憲法中斷”。議會被“奪權”后,委政壇震蕩加劇。
3月31日,韓國執政黨自由韓國黨舉行全體黨員大會。在黨內競選中,洪準杓以54.15%的得票率戰勝同黨議員金鎮臺等人,將代表該黨競選總統。
4月2日,厄瓜多爾舉行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4月4日,厄瓜多爾全國選舉委員會宣布,厄執政黨主權祖國聯盟運動候選人莫雷諾獲勝,贏得51.16%的選票,中右翼創造機會運動候選人拉索獲得48.84%的選票,莫雷諾當選總統。莫雷諾曾任厄瓜多爾副總統,45歲時因遇襲致殘,出行需坐輪椅。厄左翼執政黨此次勝選使拉美左翼力量從接連受挫中初步穩住陣腳。
4月2日,亞美尼亞舉行議會選舉,這是亞美尼亞改為議會制后舉行的首次選舉。4月3日,亞美尼亞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初步計票結果,現任總統薩爾基相領導的亞美尼亞共和黨得票率為49.20%,穩居新一屆議會第一大黨地位。另有三個政黨及政黨聯盟進入議會“門檻”,分別為“扎魯克揚聯盟”以及“亞美尼亞前途聯盟”、亞美尼亞革命聯合會,得票率分別為27.39%、7.71%和6.60%。分析人士認為,領先的亞美尼亞共和黨只需與現政治盟友亞美尼亞革命聯合會再次聯手,即可通過憲法規定的得票率54%的組閣“門檻”。
4月3日,韓國第一大黨、在野的共同民主黨正式提名前黨首文在寅為下屆總統選舉候選人。文在寅在黨內初選中累計得票率達57.0%,力壓城南市長李在明和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在總統選舉諸多民調中,文在寅支持率暫列第一。
4月5日,摩洛哥新任首相、正義與發展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薩阿德丁·奧斯曼尼成功組閣。摩洛哥新內閣由39名成員組成,分別來自正義與發展黨、人民力量社會主義聯盟、進步與社會主義黨等六個政黨。摩洛哥于2016年10月舉行議會選舉,正義與發展黨總書記本·基蘭被任命為首相,負責組建內閣,但組閣未果。國王穆罕默德六世2017年3月任命奧斯曼尼為新首相,并負責組閣。
4月5日,菲律賓政府與菲律賓共產黨在新一輪和平談判中達成一致,雙方簽署臨時停火協議。
4月6日,剛果(金)過渡政府總理薩米·巴迪班加辭職。4月7日,剛果(金)國家電視臺宣讀總統令,任命布魯諾·奇巴拉為新任總理。布魯諾·奇巴拉曾在反對派民主與社會進步聯盟中任要職。剛果(金)原定于2016年下半年舉行的總統選舉未能如期舉行,反對派對此強烈不滿,2017年1月1日,各方就總統選舉和新政府組建等問題達成新的政治協議。根據新協議,政府不會為延長總統任期舉行公投、修改憲法,新政府總理將由新的反對派人選擔任。
4月11日,美國堪薩斯州舉行國會議員補選,堪薩斯州財政部長羅恩·埃斯蒂斯獲勝。這是民主、共和兩黨自2016年大選以來首次在選戰中較量。堪薩斯州由共和黨人當政,屬于傳統的“紅州”。
4月16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布,修憲草案在當天全民公投中獲得通過。本次公投投票率為85%,支持票占51.4%,反對票占48.6%。土耳其兩大主要反對黨認為投票有違規,將要求重新計票。
4月18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將于6月8日提前舉行大選。有分析認為,在特蕾莎·梅所在的保守黨大幅領先之際,提前大選有望掃清障礙,讓英國的脫歐談判更為順利。
(供稿:賈旭陽)
(責任編輯:徐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