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
摘要:我國正值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城鄉建筑行業總面積增加迅速,建筑行業能耗總體呈上升趨勢,但能源緊缺以及資源環境惡化的現實問題迫使我國建筑行業領域積極探索節能低碳發展道路。本文對我國建筑行業低碳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思考與分析,并基于此提出從制度保障、體制創新以及能力建設等多方面應開展的工作。
關鍵詞:低碳化保障措施建筑行業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城鄉建筑行業能源消耗總量快速增長,且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建筑總面積的增長速度;建筑總面積增長的同時,居民對建筑的品質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其特點就是對建筑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我國正在加速推進以集中居住為特點的城鎮化。在維持既有的行業發展模式下,這些因素共同發生作用,必然導致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持續增長和增加。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導下,分析我國建筑行業低碳化的實現途徑,顯得十分緊迫而又必要。
一、建筑行業低碳化的背景
(一)面臨的機遇
一是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根據我國的實際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五位一體”發展戰略;二是國務院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政策中也明確指出,要加快綠色城市、生態城市城市建設,明確提出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要以綠色理念為引領,圍繞“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原則進行推進;三是未來的建筑行業要加快節能改造,重點開發綠色建材,實施建筑行業工業化;四是目前我國以太陽能、風能為主的新能源產業增長迅速,并且開發、裝備了一大批核心、關鍵技術和設備,為建筑行業的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五是我國正處于調整產業結構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時期,建筑行業低碳發展與國家的產業政策高度契合,將成為拉動綠色環保產業的發動機。建筑行業低碳化發展,還可帶動綠色建材和設備的快速增長,有助于推進建筑行業實現工業化生產,對促進建筑行業綠色供應鏈的形成大有碑益。
(二)遇到的困難
一是建筑排放短期內難以降低。當前我國正處在城鎮化建設的快車道上,城鎮化的巨大建設需求決定了建筑行業短期內對能源的需求仍較旺盛,建筑碳排量放仍將不斷增長。二是建筑碳排放管理體系不健全。建筑行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本身體量龐大而且運行過程非常復雜,行業在能源方面的消耗分散在生產、物流、建造、運營等多個環節和流程,要實現對建筑行業碳排放的有效監控,必須首先確定建筑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峰值,這樣才能準確判斷建筑行業碳排放狀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正確的應對措施。但目前我國建筑行業能耗指標尚不明確,關于碳排放的計量體系尚未待完善,這意味著建筑行業實現低碳精準管理還缺乏可行的標準,很大程度上成為建筑行業低碳發展的重大瓶頸。三是建筑低碳市場化程度較低,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建筑低碳發展活力的快速釋放。雖然有關部門制定的《綠色建筑行業評價標準》已經公布,登記在冊的綠色建筑數量不斷增長,被稱為綠色建筑的建設總量也在迅速增加,但實際調查數據顯示,真正的、名副其實的綠色建筑的數量并不很多,設計的建筑能耗與實際運行能耗存在較大的差異,標識總量與實際運行中存在的標識總量之間也存在巨大反差,這些問題都不利于創新建筑低碳發展。四是建筑行業總體上低碳意識較為薄弱。建筑行業低碳化需要從多方面著手,從規劃到設計,從運行到使用,許多環節都會對碳排放水平產生影響,尤其是碳排放指標難以落實,建低碳技術流于形式的問題,都加大了建筑行業減排的難度。
二、建筑行業低碳化的基本思路
一是實施總量控制,要在基本滿足能源需求的同時,用強力約束的辦法控制能源供給。建筑行業的正常運行及對能源的使用,應在滿足行業發展基本需要的同時符合我國控制碳排放總量的總體要求,降低碳排放必須要從能源供應的角度著手。實施總量控制,一方面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能源分配比例并提出能夠降低碳排放的切實可行的技術手段;另一方面基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最優參數,規劃建筑行業用能總量的上限,對建筑行業能源消耗的總量進行有效控制。二是優化減排布局,堅持因地分類施策。要組織有關力量對全國各地不同區域建筑行業減排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各地擁有的資源稟賦的多寡,視其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并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分別制定符合當地經濟自然特點的低碳政策,以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可執行性。圍繞“集約、智能、綠色、低碳”四大要求,從根本上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為建筑低碳化創造條件。三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建筑行業能源使用效率。冬季我國北方地區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地區,提高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效率,必須分清北方地區城鎮能耗的使用方向,根據采暖用能、住宅用能、農村用能等不同性質,分門別類對未來的用能增長趨勢進行分析和預測,有針對性的提出降低建筑行業能耗的措施。建筑行業低碳化,不僅要重視降低能源數量的消耗,還要充分重視能效水平的提高,加大對建筑行業節能關鍵技術的投入,盡快建立和完善建筑行業碳排放交易市場。
三、推進建筑行業低碳化的措施
(一)制定建筑能耗目標,強化地方政府責任
首先是要根據當地未來發展的需要,設計合理的建筑碳排放總體目標,為控制和降低建筑碳排放打下基礎。其次是將建筑行業碳排放目標納入國家總體排放規劃之內,并與區域制定的國內生產總值碳排放強度密切結合,以此作為地方政府官員考核的重要依據。第三,是加強國家層面的低碳督查工作,定期對當地建筑行業低碳排放執行情況開展專項督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對建設高耗能建筑行業嚴肅查處,對違反工程建設標準和使用不達標建筑材料的責令糾正。
(二)加大低碳投入,拓寬資金渠道
要加大中央預算類投資力度,通過安排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的方式,從資金上支持建筑行業低碳化的行為。要從國家層面不斷完善中央財政激勵政策體系的設計,加大中央財政的投入設立建筑行業節能專項資金,用于扶持示范性綠色建筑工程建設。要重視建筑行業低碳化的頂層設計,加大對既有建筑行業節能改造的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對建筑行業節能監管體系的構建,同時要重視對可再生能源建筑行業應用、供熱系統節能改造、墻體材料革新、技術創新、基礎能力的建設。以上工作離不開資金的強有力支持,為此必須建立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機制和渠道,以滿足這些工作順利開展的需要。地方財政部門為此要建立穩定、持續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不斷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和方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創新體制機制,實現監管前移
城市建設規劃是實現建筑行業低碳化的前哨,因此在城市規劃中要突出對建筑節能的要求,突出對綠色生態指標的重視,在對城市規劃的審查中尤其要對這些方面的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視。對節能和綠色生態指標的審查不僅要體現在新建項目的立項審查中,而且還要將這些審查內容擴展、延伸到到建筑裝修、報廢和回收利用等各個階段。凡是國家要求強制推行精裝修制度的綠色建筑項目,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實施,對未按要求實行綠色裝修的,不予頒發銷售許可證。在此基礎上還要建立建筑行業報廢審批制度,對那些不符合報廢條件的建筑不準許拆除報廢。
(四)強化技術支撐,加大研發力度
科學技術是支撐建筑低碳化的平臺,是順利實現建筑低碳化的必備條件和關鍵。加快建筑行業低碳發展核心技術體系研究,推動規模化技術集成與示范,包括突破建筑行業節能核心技術,開展住區環境質量控制和關鍵技術,建立節能改造性能與施工協同技術。設立低碳建筑行業領域的重大研究專項,組織實施建筑行業低碳國家科技重點項目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加快建筑行業低碳技術支撐服務平臺建設,積極鼓勵相關行業協會和中介服務機構開展綠色建筑行業技術研發、設計、咨詢、檢測、評估與展示等方面的專業服務。
(五) 發揮市場作用,完善市場機制
積極推進建筑行業碳排放交易,建立健全建筑行業能耗統計體系,提高統計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加快推進民用建筑行業能效測評標識工作,加強建筑行業節能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建設領域的合同能源管理,規范建設領域能源服務行為。建立和完善建筑行業碳排放交易,研究制定推進建筑行業碳排放交易的管理辦法和技術規程。建立覆蓋主要地區的建筑行業碳排放交易平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我國統計年鑒2013[M]北京:我國統計出社,2013
[2]清華大學建筑行業節能研究中心我國建筑行業節能年度發展研究報告2013[M]北京:我國建筑行業工業出版社,2013
[3]李兵低碳建筑行業技術體系與碳排放測算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何玉,湖北工業大學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