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展鵬
摘 要:隨現代社會不斷高速發展,人民群眾在得到物質需求的滿足以后,就開始追逐更高的精神需求。基于此,本文對當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存在的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策略,以期為全面建設群眾文化事業出一份力。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問題;輔導方法;創新
中圖分類號:G24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185-02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人們在工作生活中調節生活節奏,進行自我娛樂,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一項重要娛樂活動。人們在參與文化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放松自己,緩解生活與精神壓力,還可以通過參與文化活動增長自己的見識,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而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事業機構,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加強其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輔導工作對于提高群眾的文化素養,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本文結合當前的工作實踐,分析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以有效發揮出文化館應有的作用。
一、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足
所謂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指的是人民群眾直接參與的精神文化活動,大多是人民群眾自發組織和開展的。由于缺乏資金和相應的制度支持,活動的方式和規模有限,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是文化活動開展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地方政府將關注的重點放到了經濟發展上,對文化活動的開展缺乏重視和理解,認為群眾文化活動可有可無,因此也就沒有及時的發放資金和其他物資。另外,國家在地方文化建設方面投入的資金比較少,政策和管理措施不完善,導致群眾文化活動缺乏發展目標,很容易出現一些方向性的錯誤。
(二)缺乏明確目標
有些文化館認為,只要給人民群眾提供一些活潑又熱鬧的活動,就能夠起到休閑、娛樂和放松的效果。殊不知,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并不僅僅是娛樂,他們還希望能夠通過基層文化活動,學習到更多有意義和有價值的知識,獲取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另外,一些文化館為了獲取資金,通常與企業和事業單位合作,導致活動的商業氣息濃重,涉及到了很多的經濟利益牽扯,容易引起群眾的反感。長此以往,群眾就會失去參加文化活動的興趣,影響文化館的穩定發展,最終成為一個空殼。
(三)活動方式落后
如今,網絡的普及和經濟的發展,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在發生著變化,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因此精神文化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很多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方式仍然十分落后,活動的內容較為陳舊,缺乏趣味性和積極性。群眾參與到活動中,未能真正的投入到其中,收獲很少,很難獲得心理上的認同感。另外,文化館的環境較為簡陋,相關的條件和設備都比較落后,無法迎合群眾的心理要求,因此活動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提高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策略
(一)實現內容與形式的創新
在新的形勢下,群眾對文化的需求開始趨向于多元化,而傳統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已無法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文化館應該結合實際,著眼于廣大的群眾,盡可能的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以群眾的參與熱情,獲得更好的活動效果。當前,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的文化活動大多比較低俗,雖然形式上比較熱鬧,但很難獲得群眾的認同感。為此,相關活動的組織者應該樹立創新的意識,積極借鑒其他地區的文化舉行方式,從而調動起群眾的參與積極性。例如,活動舉辦者可以從地方特色出發,在新活動中加入文化傳承的內容,善于挖掘地方的優秀文化資源,通過積極地講解和再現,來提高群眾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這種形式除了能夠增加活動的文化內涵,還可以弘揚傳統文化,實現良好的教育效果,一舉兩得。
(二)加強資金和制度建設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應該在積極落實經濟發展目標的同時,關注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據群眾的要求和實際情況,適當的給予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從而促進文化館的建設與發展,使其真正成為群眾接受文化熏陶的場所。活動舉辦人員應該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制度,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把錢花在“刀刃上”,在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娛樂性的同時,滿足群眾的文化學習需求,贏得他們的信任和認可。
如今,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地方文化館應該積極影響國家和時代發展的號召,善于結合多種資源,為基層群眾的生活添姿增彩,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娛樂觀念,選擇一些積極向上的內容,傳播社會正能量,以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和弘揚。
(三)崇尚文明、體現群眾性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群眾文化活動都需體現出高雅性,這是國家和諧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層群眾的精神面貌,若只是單純的追求形式新穎或者內容獵奇,那么很容易走入“歧途”,引發方向性的錯誤。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人員多,會存在一些低級趣味的人,為了實現對群眾思想的正確引導,避免被錯誤觀念所影響,活動組織者和參與者都應該堅持崇尚文明的原則,選擇一些具有實踐價值和意義的活動,并在此過程中完成文化熏陶。
此外,基層文化活動還應該體現群眾性,要根據群眾的喜好定制內容,選擇一些可以發揮的題目,以更加靈活和積極的形式將這些內容展示出來。活動組織者可以通過走訪調查的形式,了解群眾的心聲,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為選擇活動內容提供科學依據。
(四)輔導者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輔導者即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們承擔著選擇活動內容、決定活動表現形式的任務,因此,為了能夠從根本上實現文化活動的創新和改革,應該從輔導者入手,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使其正確看待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創作出更加能夠反映時代特色的藝術作品。首先,輔導者應該與群眾進行定期的交流和溝通,收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對以往的活動內容進行反思和評價。其次,為了提高活動的質量,可以從實際情況出發,成立相關的活動組委會,借助組委會成員的力量,完善活動的組織和輔導過程。最后,輔導者自身應該加強學習,不斷地完善理論知識體系,使其服務于實踐過程,在此過程中不斷地提高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堅實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原則,促進自身工作質量的提高。
(五)結合傳統節日進行文化宣傳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資金還不十分充裕,這就需要活動組織者能夠在現有的條件下,有效利用多種途徑來進行文化宣傳。例如,可以結合傳統文化節日,選擇一些與節日主題相關的活動內容,借助群眾對節日本身的認同感,來完成文化宣傳的任務。
另外,還可以結合地方的傳統文化精髓,創新當前的節目表現形式,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其中,通過扮演傳統人物角色等方式,做好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活動組織者應該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對傳統節日進行有效的利用,與群眾形成統一戰線,從而引導他們的精神需求,達到理想的活動實施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基層群眾文化的核心,抓好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是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眾文化品位的關鍵所在。因此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應該要有高度的重視。在此項工作中,需要各級政府、文化館、輔導者以及文化活動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多方合作,為了建設一個美麗和諧文明的社會而奮斗。
參考文獻:
[1]陳艷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及其輔導[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5(24).
[2]楊萍.淺談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J].文化教育,2016(09).
[3]侯慧.淺談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J].環球人文地理,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