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霞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建筑行業的發展也變得迅速起來。人們也開始注意物質生活并且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在對建筑功能方面,也要求的更加嚴格。所以建筑設計時不能只關注建筑的實用性,也要對建設的外觀精心進行設計,把建筑的外觀設計做出一些改革和改善。擬人化手法是一種藝術的表現方法,除了建筑行業,別的行業也很喜歡這一個手法,本文對于擬人化手法如何在建筑設計應用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擬人化手法;建筑設計;建筑功能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科學技術也在不斷提升和進步,擬人化手法是建筑行業一種常用的手法,得到了許多建筑單位的認可,在對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要對不同的建筑具體的什么情況采用不同的擬人化手法。更要全面的考慮整體建筑工程各方面的環節。要科學規范的運用好擬人化手法,是建筑外觀能夠變得更加美觀,從而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
1 擬人化手法簡述
通俗的講,擬人化手法就是把客觀的事物看做人一樣來對待,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在藝術的各個方面有著很多應用,在建筑設計中,擬人化手法有著很長的歷史,從具體的形象開始擬人化到抽象的來描述。從物到人開始發生轉變。變化如下。
1.1 由具象至抽象
具象藝術是指藝術形象和自然對象較為相似的藝術。具象藝術中的藝術形象都有較好的可識別性,例如,北京的故宮博物館其房屋柱子雕刻就是龍的圖騰,有著天子的象征意義。由此可見,這種具象的模擬手法就具有很強的識別性,設計師將自然界中的人物、花草、動物等形象運用到建筑物的設計中,并借助它們呈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具象建筑物的施工相對而言較為復雜和困難,因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建筑設計也由具象逐漸過渡為抽象。抽象藝術與實際的自然現象有著較大的偏離甚至是完全脫離,同時建筑的抽象設計可以通過印象主義、立體主義、抽象主義、表現主義等得到傳承和創新,且時代的發展促使建筑設計更加追求簡潔和時尚,因而抽象主義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就與現代建筑觀更為符合。
1.2 由擬物至擬人
擬物手法是建筑設計中采用較多的一種方式,當前的很多建筑設計作品中都有其具體反映,而且由于建筑物與它的模擬對象太過相似,人們反而忘記了其真實名稱。擬物建筑所具有的共同點就是其模擬的對象都是人們所熟知的自然界中或是現實世界中的物體。而擬人手法是擬物手法的一種特例,也即建筑物的模擬對象由自然界中的各種物體被局限固定為人體。關于形象的表達,可以通過對建筑物某一部分進行設計,表達出差別,比如男和女。在表達方式上可以運用身體的部位來表現,如男性的特征,堅實的臂膀,女性的特征,柔軟的腰肢,表達的重點可以多種多樣,也可以表現在形態、動作、表情上。
2 擬人化手法在建筑設計中遵循的原則
2.1 易于聯想、適度抽象
展開聯想是一種人特有的情感方式,人類的行為對于人類所處在環境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從某一方面來說,人體和建筑有一定的聯系,在對于建筑設計中,許多方面都能表現出人的特征,在運用建筑設計手法時,就是拿人作為原型來進行創作,在擬人化的基礎上進行創作,適度的抽象畫,全面的發揮想象,讓設計的作品能夠表達想要表述的理念和意義。
2.2 彰顯個性、投入情感
建筑設計師在做建筑設計的時候會一定的帶入自己的風格,尤其是在體現人物情感上,會加入一些自身的感情,在此設計的基礎上,設計師要把握好尺度,在做設計的時候要對自己的設計用心,給予創作作品生命力。
2.3 設計應貼合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
建筑設計要跟建筑工程的當地文化,和當地環境背景,發展有著相關性。并且要充分考慮吧建筑材料,怎么進行施工等等。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擬人化手在運用過程中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原因,經過全面的分析后在對建筑物來設計。
3 擬人化手法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3.1 在建筑平面、立面、剖面中擬人化手法的應用
擬人化手法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3.1.1 建筑平面。西方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平面一般都為拉丁十字架的形式,這在外形上與基督受難時的十字架相吻合,我國古代女皇帝武則天的墓地其總平面的設計采用的也是擬人化手法,陵墓地宮的梁山北峰相對較高,其前面的兩峰與女乳形似,神道則和人體脊柱相似,遠觀整個陵墓的平面就如少婦平躺。
3.1.2 建筑剖面。鼓樓是我國傳統的地方性建筑,鼓樓主要用于集會議事以及舉行活動,處于侗寨的核心地位,鼓樓的剖面以及立面就是以人形為模擬對象進行設計的。貴州黎平縣巖洞鼓樓的剖面就形似——老翁。
3.1.3 建筑立面。馬來西亞國家石油雙峰塔 (Petronas Twin Towers)。這座建筑更被我們熟知的名字是“雙子塔”、“雙子星大廈”,是兩棟相連的摩天大樓。位于吉隆坡,高452米,地面上有88層。雙子塔曾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現在依然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雙棟大樓。Lester把這兩座相連的建筑想象成它們正在握手。
3.2 建筑立體表達的擬人化手法的應用
建筑立體表達的擬人化手法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建筑物的局部構件柱式的人體隱喻、建筑物群體的動態組合、建筑個體的擬人化表達以及建筑物對人體面部表情的刻畫。如,早期的希臘文化中除了有具象的希臘女神柱之外,還有大量的抽象簡化的人像柱構件,即用柱式來隱喻人體,帕提弄神廟的柱式就是其具體表現。而我國建筑中的柱式也有人像柱的存在,漢代畫像上的人像柱就是一個代表。建筑設計在采用擬人化手法時,建筑本身就具有了人類的感情色彩以及生命力。由于建筑物的體型較大,這就使得建筑物在進行人的面部表情刻畫時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如果在建筑設計中要求有表情的刻畫時,可選擇采用建筑物的局部構件如窗戶、裝飾物、大門等的組合來表達人物的表情。我國東莞東華醫院其建筑造型就形似一男性,而其建筑頂部的機房與當街立面的文字裝飾相組合則刻畫出男子憨態可掬的生動神態。
3.3 同一建筑中擬人化手法表達不同的聯想
由于人們的欣賞角度以及鑒賞水平的不同,不同的人對于同一個建筑物產生的聯想往往也是不同的。我國蘇州的古典園林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蘇州園林的建造所采用的藝術手法能夠產生移步換景的效果,隨著游人的行走,從不同角度所欣賞到的景致各不相同,景致所引起的心理感受也是各有不同。我國古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也很好的例證了從不同的空間角度所欣賞到的景觀效果是不同的,而當前的建筑作品中,采用擬人化手法而讓欣賞者產生不同聯想的建筑物也有很多。例如,嵩岳寺塔,在登封縣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內。嵩岳寺原名閑居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離宮,后改建為佛寺。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508~520年)之間,最少也有1450多年的歷史。從遠處看,就像一個老僧站在那里。其在建筑設計中采用的就是擬人化手法,從不同角度對建筑物進行不同的擬人化處理,從而使人在不同角度觀看時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和情感感受。
結束語
總的來說,對于建筑設計的擬人化手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就能看出這一藝術手法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傳承性,不管古時候還是現在,都有許多知名的設計流傳至今,還會給未來的建筑設計一些啟示,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擬人化手法可以在整體建筑時運用,也可以局部的運用。在設計的時候可以表現人體的表情,人的動作。在設計的時候要對于不同地方不同的地域文化來進行設計,要充分考慮之后再進行合理的設計,以便于把建筑的外觀欣賞價值提高。
參考文獻
[1]探析擬人化手法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5,(5).
[2]建筑設計中擬人化手法的應用[J].華中建筑,2014,(7).
[3]擬人化手法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解析[J].江西建材,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