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董佑忠
高血壓老人如何預防性中風(上)
文/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董佑忠
編者按:性生活是人類普遍存在的情感活動,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老年人也不例外。然而,從醫學統計資料看,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在性生活中出問題的大有人在,這其中有什么詭秘的緣由?高血壓患者在享受性生活的甜蜜時要注意哪些事情才能保證安全?這些關乎健康的重大問題,都在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董佑忠教授的文章中詳細講述了,對老年人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因此文較長,故擬分兩次刊載,敬希垂注。

性中風是指房事時發生的中風,又稱 “房事中風”或“床上卒中”,對此病的預防于老年高血壓患者至關重要。有高血壓的人如果不發生中風,就能享受與常人一樣的生活樂趣;而一旦得了中風,不死可能也要殘廢,這對于個人、家庭和社會都是沉重的打擊和負擔。
討論這個問題要從我早年接診的一個病人談起。該患者是一位近七十歲的男性離休老干部,一天晚上他突然人事不省,頻頻嘔吐,尿便失禁,家人迅即將其送入附近一家醫院急診,醫生檢查患者呈昏迷狀態,血壓高達220/ 120毫米汞柱,右側偏癱,立即腰穿流出血性腦脊液,診斷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身份特殊,通過醫院點名邀請我去會診,待我全面檢查病人后準備返辦公室與醫護人員商討有關診療問題時,患者老伴兒請我留下來,要單獨向我反映一些情況。不謀而合,她要談的正是我要問的病史。她悄悄地說,發病當天夫妻倆去參加單位舉辦的春節文娛晚會,節目豐富多彩,老頭子看得津津有味,回到家中既高興又興奮,上床后老頭子提出想“意思意思”,夫人自然是心領神會。當老兩口在“意思”正濃時,老頭子卻突然失去知覺不能動彈,呼之不應,急送醫院,出現本文開頭的一幕。夫人透露的病因很有參考價值,對于正確治療有一定的幫助。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對患者病情提出診治對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案,獲得其他專家的認可。經治療,患者病情有好轉。后經隨訪,恢復尚好,雖有偏癱,還能進食和蹣跚跛行,生活僅部分需依賴他人。
筆者為什么要立題來討論性中風?因為性中風對人們的生活、生命都有很大威脅。據不完全資料統計,性中風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是很高的,臨床醫學專家分析房事中死亡的238人中腦血管病102例,其中腦出血35例,占34%。我國中風發病率高達900多萬人,死亡率高達30%,約1/3喪生。我國高血壓患者兩億多人,而且80%~90%發生于中老年人中。按此粗略計算,性中風死亡者就達幾百萬,不少人死于性猝死。這個驚人的數字不得不引起高血壓中老年朋友的高度重視。
在討論如何防止性中風之前,筆者借此機會淺談一點兒有關性知識的問題。一個人不論男女,到了性成熟期,在性激素(求偶素)的催促下,自然產生了性的要求和欲望,所以性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本能反應。在人類三大生活(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性生活)中,性生活是絕不可少的,它除了滿足性成熟者生理、心理需要外,更重要的是生兒育女,繁衍后代。可以設想,如果人類沒有性生活,就會面臨消亡。可見性生活的作用和意義非同一般。
性是一門學問很深、涉及面廣的科學,發達國家與地區能科學地對待性的問題,普及性知識納入國家教育過程。我國由于歷史原因,封建思想作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把性看成是神秘的東西,曲解性的科學意義和特殊價值,甚至把性行為當成是污穢丑陋之事。由于認識上的誤區,致使人們不敢談性,一談性就是黃色思想,人們都避而遠之。由于性生活隱私性很強,性生活中發生的急癥,當事者由于害羞,怕說出去丟臉,不跟醫生講真實情況,致使性中風和性猝死的發病率得不到一個確切的數據。與此有關,性生活的另一個功能有人認為是抗衰老、延年益壽,和諧的性生活可以促進恩愛伴侶身心愉快、幸福美滿、健康長壽。有資料報道,一個出生后完全沒有性能力的男人,只能活十年,這雖有些夸大,但也反應性生活對人生健康影響有多大。
老年人同樣需要性生活。高血壓患者想安全過好性生活,首先要認清高血壓與性生活的關系。性生活不僅是一種中等體力活動,也是一種精神興奮、情緒激昂的情感活動,在這兩個因素作用下,交感神經興奮增加,使血壓升高的激素加壓素分泌增多,促使血壓升高。研究發現性交時從開始的興奮階段到高潮階段,人的血壓會逐漸上升,呼吸心跳加快,進入性高潮時呼吸加快到每分鐘40次,心跳每分鐘180次,收縮壓可升高40~100毫米汞柱,舒張壓升高20~50毫米汞柱。有人觀察房事時能使男性血壓高達230/138毫米汞柱,女性可增至216/127毫米汞柱,這對于健康人是正常生理反應,而對于高血壓中老年人來說,就可使脆性加大的血管壁破裂引起出血,因是在床上發生的腦血管意外,故稱之為 “床上中風”。臨床提示,不是所有的高血壓患者都會得中風,也不是所有的高血壓老年人都發生性中風,有相當一部分高血壓獨居老人不過性生活也患上了中風,說明中風還有別的易患因素和誘發因素,清查這些有害因素并采取對策消除之,就可大大降低中風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