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有關健康的謠言中,食品安全是重災區。知微和中山大學對1000余條社交媒體謠言樣本進行分析,發現九成以上的謠言圍繞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健康養生。根據互聯網監測發現,80%的謠言持續了兩年以上,有些甚至最早從2007年就在網絡上傳播,盡管有大量相關辟謠內容,但謠言仍然廣為傳播。
有時候總會收到爸媽發來的,“無核葡萄用了避孕藥,不要吃!”“小龍蝦也不能吃了,渾身都是蟲子!”等,甚至還會專門打電話告訴孩子不要再吃了,他們對這些說法深信不疑。
近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梳理了2016年食品安全微信十大謠言,對其中一些謠言給出澄清。
真相
食品安全博士鐘凱表示,要想獲得無籽的果實,可以通過很多種方法,比如雜交和不斷選育、用赤霉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也都可以用于無籽果實的培育。其中,植物激素的作用很奇妙,用多了會有相反的效果,因此果農不會多用。而且這些植物激素主要存在于開花前和剛開花后的一段時間,等收獲時殘留已經幾乎檢測不到。植物激素和人體內的激素沒什么關系,用在人身上可謂“對牛彈琴”,同樣人的避孕藥用在植物上也是風馬牛不相及??傊瑹o籽葡萄,無論哪一種情況,都用不著避孕藥幫倒忙。
真相
“豬肉中不可能出現鉤蟲!”有多年寄生蟲傳染防治經驗的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與地方病防治所所長張劼楠和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病研究所研究員郭增柱均對這種傳聞予以否定?!八^的鉤蟲其實是鉤口科線蟲的簡稱?!惫鲋忉?,鉤蟲主要寄生在人和狗身上,并不會寄生在豬身上。之所以有人感染鉤蟲,是因為人體裸露的皮膚接觸到土壤里的幼蟲而被感染。豬肉可能寄生旋毛蟲、豬帶絳蟲的幼蟲等。不過,“任何寄生蟲,煮熟后完全可被殺滅。只要購買經衛生監督機構檢疫合格的豬肉,并充分煮熟后就可放心食用?!睆垊麻f。
真相
國家高級中式烹調師黃偉表示,雖然小龍蝦在干凈和污濁的地方都能生存,但它更喜歡干凈的地方。因為它棗紅色的外殼內蝦青素的含量極高,是對蝦、青蝦的數倍,而蝦青素有超強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抵抗惡劣的淤泥環境。但這并不意味著小龍蝦喜歡在污水骯臟的環境下生存,相反,小龍蝦在臟污環境下相對生命活力差,難繁殖。不過街邊的麻辣小龍蝦還是要盡量少吃。因為小龍蝦和一些水產品(如蟹、鰱魚等)是肺吸蟲的中間宿主,麻辣小龍蝦烹飪時間短,不能保證將小龍蝦可能攜帶的肺吸蟲幼蟲及細菌全部殺死,食用后有很大健康風險。
真相
“食物相克論”造成了無數的冤案。中國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葛可佑提醒,不要覺得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其實食物相克并沒有科學依據。一些人在吃了所謂的“相克食物”后確實出現身體不適,這通常是由于季節性原因、食物本身有毒、食物變質等因素引起的,與“食物相克”無關。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瘟病學博士谷曉紅介紹說,她長在海邊,從小吃螃蟹長大的,螃蟹和柿子在中醫角度屬于食物屬性相似,螃蟹是寒性的,柿子也是寒性的,兩個寒性的東西放在一起,正好趕上虛寒體的人,就雪上加霜,會導致腹瀉。但這不叫食物相克。
真相
新版《美國居民膳食指南》取消膽固醇攝入的建議,但也強調“不代表建立健康飲食模式時膽固醇不再重要”。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孔靈芝認為,不管是美國的膳食指南還是中國的膳食指南,對于膽固醇上限攝入的取消都是有前提的,是針對正常健康人。再則,這兩個指南都強調以平衡膳食為基礎,富含膽固醇的食物適量吃。此外,飽和脂肪酸和壞膽固醇其實是同源的食物,比如動物內臟中的壞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酸同樣也高,而中美兩國的膳食指南都強調需要控制飽和脂肪,也就間接控制住了膽固醇的攝入。如果我們放棄了或者不重視這兩個前置條件,只是一味地說膽固醇的上限取消了,高膽固醇食物可放開吃了,那是一個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