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
慢性鼻炎是目前治療上比較混亂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常給人以難以治愈的印象,事實上果真如此嗎?很多患者對使用藥物治療慢性鼻炎有一些誤區,總想要治得“去根兒”、“不復發”,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切實際的。
誤區一:感冒鼻塞當作慢性鼻炎治
正解:短期對癥治療即可
感冒因具有明顯的鼻阻塞癥狀又稱急性鼻炎,此外,人體在受寒冷刺激、懷孕等特定條件或時段容易出現短暫性鼻阻塞、流涕等癥狀,這些都是是正常生理反應,絕不是慢性鼻炎,許多人認識不到這一點。此時不易過度治療,簡單、短期對癥治療足矣,過度重視、長期多量用藥就會導致鼻腔功能紊亂,癥狀愈來愈重,甚至無法擺脫,真的誘發出慢性鼻炎。
有些人由于心、肝、腎、甲狀腺功能不良等也會導致的鼻腔淤血、充血等,這種類似慢性鼻炎的癥狀也不是鼻腔問題所引起的,所以其治療重點還應該是原發病,總在鼻腔做文章是不會有滿意結果的,原發病得到控制,鼻腔癥狀自然會獲得緩解。
誤區二:慢性鼻炎使用抗生素治療
正解:抗生素無效,用鼻噴激素等抗炎藥物可能更有益
慢性鼻炎歸根結底都與變態反應性炎癥有關,所以除非患者合并細菌、病毒感染,常規使用抗生素治療是無效的。需要明確的是抗生素是指殺滅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一類藥物,能間接起到消炎作用;而實際上真正能夠直接抗炎稱得上消炎藥的代表性藥物則是皮質類固醇激素、阿司匹林、保泰松等藥物,千萬不能混淆了概念。
使用鼻噴激素也有科學用藥的問題。標準的用法是,為了適應人體激素分泌周期避免副作用應該每日上午使用,噴向鼻腔外上方為佳。此類藥起效最快4~6小時,堅持半月以上有效,最好能用1~2個月。
誤區三:初期使用減充血劑效果好就總用
正解:總用易形成依賴, 應少用逐漸過度到不用
濫用減充血劑而形成的藥物性鼻炎很常見,要警惕違禁減充血劑如滴鼻凈(鹽酸萘唑啉)、麻黃素等以及打著純中藥旗號實際添加了上述成份而不標注的假藥的危害性。這類藥特點是用上幾分鐘內馬上就見效,但長期使用就會效果越來越差,或呈現用就通氣、不用就不通甚至更不通的所謂依賴和反跳現象,長期成癮使用會擾亂正常鼻甲生理周期以及鼻甲過度增生使病情加重和不可逆,還可誘發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從而誘發所謂的藥物性鼻炎。
誤區四:也用了正確的藥物但療效不明顯
正解:用藥細節決定療效
對于需要相對長期使用的鼻噴激素有人感覺噴上沒什么效果,因而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者對不應頻繁使用的如減充血劑只圖一時痛快就任性使用,這都是錯誤的做法,療效自然也不理想。同時,用藥的順序等也很重要,通常在重度鼻阻塞狀態下首先向鼻腔噴入減充血劑以打開鼻腔大門,然后使用生理鹽水等沖洗鼻腔,洗凈、擤凈鼻腔分泌物后再最后噴入鼻噴激素,保持一段時間不再擤鼻或沖洗,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去除藥物副作用,保留藥物的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