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晨
在古代社會,婚喪嫁娶是人生大事,禮數極重。老北京是首善之區,聘禮尤其講究,分大聘禮、小聘禮之分。
小聘禮即訂盟之禮,相當于現在人所說的訂婚禮。至于大聘禮,又稱完聘之禮。完聘禮物由媒人等作陪,送往女家。老北京的規矩是送新娘穿戴用品、洋酒、活鵝等,份額比小聘禮要重。
令人好奇的是,為何要送活鵝,因為其他地區大聘禮多送活雞。
傳說古有一個樵夫,與妻結婚10年無子,一只仙雞托夢,說:“你們吃了我的肉,就會懷孕生子。”第二天樵夫上山砍柴時,果然抓到一對五彩斑斕的活雞,食其肉后,果然生子。雞主“吉”,又能送子,所以按一般規矩要送6只,且必須是閹雞,因為閹雞的羽毛更豐滿。
那么,為何老北京卻送活鵝呢?以至于鵝肉比雞肉要貴數倍。這可能是上古遺風,出自詩經“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意思是旭日初升,大雁鳴叫,男方要抓緊時間,因為二月就將正式舉行婚禮。古人將大雁視為婚姻的象征,因為大雁最重夫妻感情,一方死掉,另一方會選擇自殺。周代時聘禮需送大雁,以示忠誠于婚姻,但大雁不易捕獵,所以漸漸用大雁馴化的鵝來替代。
其實,以鵝作聘禮的情況并非老北京獨有,據《泰泉鄉禮》記載:“凡三等人戶之下聘,用酒一埕、鵝二只、各布二匹、茶一盒。”北方不產茶,但鵝、酒并不難得。泰泉是明代黃佐的字,他是廣東人,他這本書記載的是嶺南風俗。至于誰影響誰,那就說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