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八謙律所的“法律機器人”正式上線。該機器人可以24小時在線解答各種法律問題,為咨詢者提供法律服務。
“互聯網 + 法律”:
八謙律所邁出了第一步
八謙律所是中世律師聯盟所之一,也是云南最大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之一,八謙一直在思考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律所的方向與發展。八謙創始人之一武俠律師創立的律品網研發的“法律咨詢機器人”,為“互聯網 + 法律”這一新課題找到一個新的方向。
武俠說,近兩年,“法律機器人”這個詞不止一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或許對于外行人是比較陌生的,但是對于律界來說卻將帶來深刻的影響。 所以,我們要思考這樣的問題:怎么面對這樣的巨變呢?法律行業將來的方向是什么?
從我國整個法律服務行業看來,能夠得到法律服務的人是極少數的。在中國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只有30萬律師,差不多是5000個人才有一個律師,這是我國法律服務供給資源嚴重不對稱的事實,而且城鄉差異太大,主要的法律服務資源都集中在州市級,越往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提供力量越弱,甚至有法律服務人才流失的情況,出現負增長。律師和律所作為法律服務的主體,是應該好好思考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了。
同時,“法律咨詢機器人”的誕生也為律師和律所做民生業務提供了一個連續、高效、高質的律師助理,“法律咨詢機器人”可24小時值班,不休息不請假,隨時更新最新法律法規,咨詢意見全面、準確靠譜,大幅提高律師的工作效率,可讓律師有更多的時間來服務更多的人,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更好的服務百姓。
八謙律師事務所董事局執行主席何蕊珠說,對于律師,依靠知識和經驗來做法律服務創收經營,這是提供服務的基本模式,也是長期不會改變的。律師的服務前提是要花費時間學習、積累經驗,所以律師的服務里時間可是一把衡量價值的標尺,這就導致律師很難專注去做小業務,這也是中國法律服務供給資源不對稱的一個重要原因。 “法律機器人”的誕生,一方面體現法律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一方面有利于把律師從基本事務中解放出來,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更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從某種程度上講,律師像醫生一樣,是一個經驗積累的職業,而不是一個純粹的標準化的科學。真人服務和“法律機器人”之間是一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系。
何蕊珠表示,“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的運用已經勢不可擋的來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 。今天,‘互聯網+法律已是大勢所趨,我們的探索也不會止步于此。下一步,‘法律機器人也會與時俱進地升級換代。”
昆明市司法局長寄語八謙:
做云南“互聯網+法律”的典范
昆明市司法局局長孫躍文深有感觸地談到,現階段,百姓在遇到法律問題的時候大多是得不到法律服務的,這是我國法律服務總量不足的錚錚事實,而且法律服務的供給資源不均衡,城鄉差異逐漸擴大,高度集中于州市級,越到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提供力量越缺少。有的地方還出現法律服務人才流失,甚至是出現負增長。這些都是我們司法工作者應該深思的問題。不論城市與農村,要讓法治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則法律服務應隨時可見、即時可用,從而有利問題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孫躍文說,各行各業都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時刻變化著,法律也應當搭載互聯網的快車,創建“互聯網+法律”平臺,綜合“服務、普法、宣傳”于一體。百姓在得到法律服務的同時被普法,同時也作為一個普法、宣傳的個體再次宣傳,周而復始的循環,就能達到多次普法宣傳的效果。
孫躍文希望作為省會城市的昆明能早日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網,早日為百姓服務,爭取法律服務城鄉一體化、無差異。以“法律機器人”為代表“智慧八謙”項目可以做成云南“互聯網+法律”的典型示范,為云南普法工作開辟新的方向,為普法工作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