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鈺
“終于有機會實現心中的傳媒夢”
畢業于浙江大學醫學院的李丹陽說,從2014年夏天到現在,自己養育了兩個娃,一個是她的孩子“小年糕”,一個是她創建的母嬰自媒體“年糕媽媽”。
不久前,在“年糕媽媽”于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B輪融資暨服務升級戰略發布會上,記者見到了32歲的“糕媽”李丹陽。
“我懷孕時一直吐,就愛吃年糕,那時已流行用吃的東西給孩子當小名了,‘肉包‘小糯米‘湯圓‘蛋黃都有人叫,于是我跟先生當機立斷,決定給小家伙取名‘年糕。”她說。
“小年糕”出生不久,李丹陽就辭職當了全職媽媽。由于是醫學專業畢業,又樂于助人,她逐漸成了身邊媽媽圈中的育兒專家。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她開設了育兒微信公眾號“年糕媽媽”,分享育兒心得。
“開通公眾號還有一個初衷。我在家帶娃之后,跟先生吵架的頻率明顯高了,產假期間,我全天跟孩子在一起,把屎把尿事無巨細,非常煩躁。每天眼巴巴盼著老公回家,可以跟我交流,陪我聊天,但其實他上一天班也挺累,我意識到這樣生活是不行的,得找點事情干,于是就開始寫文章。”在發布會上,李丹陽講述了自己創業背后的故事。
“忙是解決一切心理問題的良藥,不管是夫妻矛盾還是婆媳矛盾,只要你忙了,一切‘病自然就好了。”“糕媽”說。
“年糕媽媽”創建初期,所有內容都是李丹陽一人負責。由于服務性極高且輕松易懂,公眾號的粉絲群日益壯大。為了幫助更多媽媽解決帶娃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李丹陽開始系統性地學習和整理育兒知識。
“當媽媽需要極度認真。一周7天,我每天24小時待命,除了帶娃和休息,其他時間基本用來做微信。我每天都會看育兒書,關注權威機構的育兒指南。過去媽媽們獲取育兒知識的渠道大多是百度,但現在很多人覺得網上的東西不靠譜,便把我們當作育兒百科來用。慢慢地,一篇文章的閱讀量從幾百漲到幾千,有時甚至達到數萬,對我而言這是莫大的鼓勵。”
運營公眾號的壓力其實很大。起初,李丹陽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周不定期發3篇文章。但對孩子剛剛出生不久的媽媽來說,這絕非易事。“白天跟熊孩子作斗爭,晚上孩子好不容易睡著了,我還要熬夜寫稿。”李丹陽表示,連父母都不理解她為何要花巨大的精力做網絡公眾號。
“醫學碩士和臨床醫生,這些標簽是父母希望看到的,但并不是我想要的。”李丹陽告訴記者,“我一直中規中矩,聽父母的話,直到辭職開創公眾號,我才終于有機會實現心中的傳媒夢。”
為了做好公眾號,李丹陽常常和內容“死磕”,別人改一遍就發,她會改三五遍,其他人做到晚上10點,她會熬到12點,“背后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自信也可以變成膠原蛋白”
2015年春天,李丹陽成立了“年糕媽媽母嬰服務工作室”,建立了自己的編輯團隊。實用的內容和幽默接地氣的語言風格,使公眾號的粉絲數迅速飆升,文章閱讀量經常達到10萬以上,形式也從單純的圖文向漫畫、視頻、動畫等方向發展。應粉絲們的要求,“年糕媽媽”推送的頻率從最初的每周3篇提升到每天1篇。
“糕媽是所有寶兒媽的貼心小棉襖!”“糕媽,你說得太對了,媽媽為孩子付出太多了!”“糕媽,這篇輔食食譜發的太及時,正愁明天給寶寶吃啥呢。”在“年糕媽媽”的后臺,工作人員每天都能收到上千條類似的留言。
有了群眾基礎,李丹陽開始嘗試做電商,為媽媽們篩選、提供優質的母嬰用品。連她自己都沒有想到,第一筆銷售額就達到了6位數。
平臺的快速發展引起了投資人的注意。2015年9月,央視前主持人、現紫牛基金合伙人張泉靈找到李丹陽,表示想領投“年糕媽媽”的天使輪。2016年年初,“年糕媽媽”獲得來自紫牛基金和經緯中國的A輪融資。
李丹陽將“年糕媽媽”的成功總結為以下幾個原因:趕上了對寫作者最友好的內容創作時代;傳播了靠譜的知識并讓用戶受益;得到了合作伙伴和投資人的全力支持,使平臺錦上添花。
“我還要感謝自己說做就做的特質。”李丹陽說,“有了小小的事業后,我覺得自己比以前更好看了。雖然皮膚的膠原蛋白少了,但自信也可以變成膠原蛋白。”
“媽媽的成長最重要”
2016年年終時,李丹陽在公眾號上回顧了自己兩年多的創業路:“年底是總結的時候,我想用我的經歷,給‘身處人生中最艱難的那兩年的你一點點啟示。”
“不要覺得當了媽媽,人生就被限定了,其實人生的派對還遠沒有開始,你的視野、未來甚至愛情都可能發生變化。”李丹陽寫道,“每個人真正擁有的只有自己,另一半和孩子都不屬于你,你們只是建立了一段關系;每個人真正能掌控的只有自己,把自己管好了,身邊的事情都會變好。”
雖然多了創業者的身份,但媽媽這個角色永遠在李丹陽心中占據著最重要的位置。“于我而言,最好的時光是睡前我們三個人坐在一起,我給孩子讀繪本,‘糕爸湊過來聽著。‘小年糕一會兒摸摸爸爸,一會兒摸摸媽媽,我覺得這是最溫馨最幸福的時刻。”
“很多人問我,要帶好孩子什么最重要,我覺得媽媽的成長最重要。”李丹陽表示,“對我而言,帶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階段,而更遠的路,我還要和他爸爸一起走下去呢!我希望自己能在這段親子關系中成長再成長,不光成為很酷的媽媽,還能成為有型的老婆。”
(摘自《青年參考》2017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