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
六年的拍攝
老版《西游記》的導演楊潔女士去世,幾乎所有人都在第一時間發自肺腑進行了悼念。雖然過去了30年,但老版《西游記》依然是很多人記憶深處的一個童年伴侶,伴隨了無數個寒暑假的午后時光。
在人們的悼念中,有一個點被很多人提及,那就是劇組的敬業精神:25集的電視劇,劇組全體人員足足花了六年時間才拍完。在六年間,所有演職人員沒干別的,就扎在劇組干這一件事,以至于唐僧前后換了仨人演,演員談戀愛盡量劇組內部解決,比如“孫悟空”就娶了“天竺國公主的母親”。
走遍全國選擇拍攝地點——信息不暢的無奈
楊潔帶領的《西游記》劇組,最為人稱道的一點是不怕麻煩,兢兢業業。為了找到符合劇組要求的場景,楊潔導演帶領團隊,走遍了全國除西藏、青海、寧夏、湖北、臺灣之外的26個省、市、自治區拍攝。
聽這個數字就能想到,這是一件極其勞神耗力的事,在那個沒有動車沒有高鐵、坐飛機是件奢侈事的年代,全組人在綠皮火車的哐當哐當聲中走遍這些地方,是多么讓人敬佩的一件事,但多數其實是無用功,到那兒一看不符合拍攝條件,只能換地再看。
楊潔導演組在當年受到過非議。1982年《西游記》先拍了3集,在央視試播,并開始有了名氣。但隨后就受到了指責,有人批評導演組借著拍電視劇之機游山玩水,還出國。
吊威亞—— “聽說還能把人吊起來拍”
關于拍功夫片,香港是遠遠走在內地前邊的。早在五六十年代,邵氏公司的功夫片就已經名揚四海。而且他們有一套完整的演員培訓模式,有一定功夫基礎的人,只需不長時間的培訓,即可在功夫片中出演重要角色。
而內地直到1982年的《少林寺》開始,才有真正的功夫片問世,而且對演員的要求極高,由國家體協出面協調,從七個省選拔了當時的全國武術精英,主角選用了多年全國武術冠軍李連杰來。這樣拍出的一定是精品,但也一定難以復制。
同樣在1982年開始拍攝的《西游記》,楊潔帶領的攝制組之前沒有功夫片的拍攝經驗,而動作場景又是《西游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認知上的差異,造成了動作戲困難重重。
當時全組人都不懂得吊威亞是怎么一回事,還是偶然聽到一個香港人說,“可以把演員吊起來拍啊”。于是楊潔導演和她的丈夫(本劇攝像師王崇秋)就專門去了趟香港,學習吊威亞。當時TVB在拍一部金庸劇,他們還跟徐小明導演探討,但時間有限,他們也只簡單地看了幾天,而且沒學到一種關鍵的“過江龍”技術,就回來照貓畫虎。
技術不過關的結果,就是拍攝時的舉步維艱。一開始連專門的鋼絲都沒有,找了軍用的航空跳傘的鋼絲。因為對鋼絲的承重量沒研究,拍攝中斷過無數次。師徒四人都摔過,特別是飾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有次摔得昏死過去。
據說師徒四人每次吊完威亞,都要慶幸自己又活下來,尤其是孫悟空和豬八戒,他倆是主要吊威亞的,每次結束后如果無摔傷,都互相擊掌歡慶一番。
只有一臺攝像機
你可能想象不到,這么膾炙人口的《西游記》,全劇組只有一位攝像,一臺攝像機,全程都是單機位拍攝的。
劇組用的攝像機又老又破,無法準確地對焦,還曾經嚇到了日本同行。
楊潔曾經到日本NHK電視臺交流,被人家先進的攝影棚震驚了。日本同行問,《西游記》機位角度很多變,你用了幾臺機器?楊潔答復:“一臺”。
此時輪到日本人震驚了。
上文說到,《西游記》拍攝進度之慢,不僅現在看來匪夷所思(平均三個月拍一集),即使在當時看來都有點過分了。這種速度曾在中央電視臺內部引起質疑,有人懷疑楊潔帶著人游山玩水,應該立即停拍。
上面的領導聽到了風聲,派出調查員到劇組跟組,調查員發現劇組條件太差,被深深感動,不僅沒有告發,反而決定幫忙向上級申請再增撥一臺攝像機。
幾年過去,申請增撥的攝像機依然還在走流程,辦手續。直到拍完,那臺攝像機也沒到位。
導演夫妻搭檔六年
老版《西游記》中,楊潔擔任導演,她丈夫王崇秋擔任劇組唯一的攝像師。他們夫妻倆帶著劇組在全國奔走了六年,很少回家,這些都被看作是他們敬業的佳話。
楊潔導演有四個孩子,三個在國外,最小的丫丫1970年出生,《西游記》開拍時才12歲。有媒體報道過,由于夫妻倆長期在外拍攝,丫丫的學習和生活無人照顧。丫丫時常餓著肚子上學,同學們有的知道她沒有飯吃,經常給她帶點,或者把自己的飯省點給她吃,有時,她根本就吃不上飯。楊潔當時也找朋友照顧丫丫,但是大家都有工作,丫丫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
時間一長,丫丫得了神經性頭痛,還曾經當癲癇病治過一段時間,醫生發現后告訴楊潔,過去的藥再吃下去,會把孩子吃傻的。
因為神經性頭痛和吃錯藥,楊潔夫婦不敢再把孩子獨自放在家,而是帶在了身邊,跟他們一起住在劇組。就這樣,丫丫在15歲以后就沒再上過學。
在父母的提點下,丫丫如今是個小有名氣的化妝師,據說她的化妝技術是在《西游記》劇組學的,在父母2000年拍攝的《西游記》續集中也擔任了主化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