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明+韓偉+姜瑞峰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以迅猛的腳步走在世界和時代的前沿。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近年來關于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和移動網絡的發展,數據承載網的建設,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各方各面已離不開信息媒介。我國的網絡和信息技術正在不斷的發展完善。隨著人們需求的逐漸增高,如何做好移動數據的承載網絡建設,已經成了我們必須面臨的問題,本文就這一問題作了幾點論述。
【關鍵詞】 信息發展 移動網絡 數據承載網絡
一、我國移動通信建設的方向
1、全面建設。移動通信是我國網絡信息建設的中堅力量,在我國網絡世界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近年來,移動通信也致力于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大規模的網絡建設,我國幅員遼闊,土地眾多,移動通訊網絡的建設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為了滿足每一位公民的需要,必須保障全方位、大面積的移動網絡建設。
2、科學化建設。移動通訊數據承載網這一概念包含了眾多的因素,很早就被移動公司提出并進行研究,發展方向是未來可以實現建設出一個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網絡承載平臺,包括視頻、通訊、語音、辦公等等,但是這些都要建立在保證工作和生活的方便性以及建設方式的科學性的前提下,反之則會影響人們的生活。
3、信息化發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事情和信息,有的信息很快會被人們遺忘,可是有的信息必須通過專有的渠道進行傳播和交流,這就為我國移動通信的建設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二、IP承載網組網技術方案
隨著R4架構的廣泛應用,把IP網絡作為CS的承載組網替換網絡已經成為了很多運營商的最佳選擇。于是技術工程師對于如何路由、如何進行數據規劃、如何組網就成了他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中國早幾年已經建成了全國CMNET骨干網絡,在數據業務發展前沿的城市還建成了MDCN移動數據通信網,在新建的數據承載網的發展過程中,一般會采用IP主承載網專網定位,在高價值和高要求的基礎上,CMnet定位于互聯網業務和中低要求的電信業務發展。
在同時使用的MSC Server、MGW的業務設備接到運營商IP專網的接入路由器AR(作為PE)上就是通過局域網完成的。由于不同的網絡層次使得業務設備的局域網和接入業務設備的局域網共同構成了一個接入層的site,使之使用的更加方便快捷。局域網就是接入層組網設計重要內容,其中內容包括如何在局域網內部劃分VLAN隔離不同類別的業務流(信令、媒體、網管和等)、如何核算局域網內部的流量、端口類型和數量和如何規劃局域網內部各設備的IP地址和路由方式等許多問題。
三、IP 承載網建設發展
IP 承載網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既要給傳統話音業務的提供穩固的安全保障,又要為5G等許多新興業務提供通信渠道。如今新一代IP 承載網的技術使用方法已經隨著時代而改變,如果傳統IP承載網的業務、技術和運營思想和技術來規劃新一代IP 承載網當然是不可行的,所以新技術仍有它的三大難題。
1、業務的轉變考驗建設者的經驗。不同的業務模型對IP 網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比如業務模型和商業模型,技術并不是萬能的。就目前而言,5G網絡并沒有經歷過嚴格的檢驗,NGN也在使用IP的初期,因此IP網必須堅實而又可靠。雖然目前建設者的經驗還不夠成熟,但只有成熟后才能使IP網變得更加可靠實用,經驗是重中之重,一旦缺乏經驗,就算有最好的設備和技術也無法將IP 承載網完美的建設成功。只有經驗成熟了,應用者才能更方便的使用,因此成功經驗是IP 承載網建設的首要目標。
2、業務與網絡的緊密耦合考驗運營能力。IP有很多的優點,比如靈活而又好擴展,是同時又有很多問題,比如拓撲結構、流量收斂和沖擊等。當電信業務從IP 承載轉變為TDM承載時,傳統網大不相同。它要從“規劃、管理、監測、控制”4 個方面來滿足客戶的多方面需求,所以傳統網絡最為關鍵的就是否擁有足夠的運營能力。
3、業務的多樣性考驗網絡的可擴展性。傳統的網絡技術采用的是C/S 模式,但在3G 等其他業務下并沒有使用它而是P2P 模式,因此在IMS/FMC的 技術中,資源控制與隔離將會分離的更加徹底化,從而變成C/S與P2P 的混合模式。在當前種類應用不多的前景下,QoS就是通過“DiffServ大帶寬”這種與時俱進方式來完成的,但是當IP 承載網進入商用甚至是我們的生活時,上百萬種資費不同的問題或者QoS 有不同需求的業務同時出現時,IP承載網將會有更大的磨難,因此想出的解決方法必須迎合業務的需求并留有彈性的空間,才能投入生產生活中。
結語:移動通信數據承載網的建設和完善是當前信息技術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相信經過人們的不斷探索,我們國家未來的信息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
參 考 文 獻
[1]薛文倩,彭木根,梁棟.移動通信網絡中大數據的發展策略研究[J].移動通信,2014,(13):5-9.
[2]蔡炎宏,馬正新.移動自組網IP地址分配技術綜述[J].電視技術,2010(02).
[3]張志華,于群.IP承載網的高可靠性技術與實現[J].郵電設計技術,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