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祚亮++胡昌華++余昌清++李素芹++何艷++曾憲玉
摘要:為了有效控制茶葉病蟲害的危害,以湖北省宜都市全福合作社為研究對象,2015年進行了“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與專業化統防統治融合示范”工作。結果表明,該工作將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與專業化統防統治有機融合,使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落到實處,實現了減輕病蟲危害的目標,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顯著。
關鍵詞: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專業化;統防統治
中圖分類號:S435.711;F325.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8-1477-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8.019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Tea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Yidu City and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HU Zuo-liang1, HU Chang-hua2, YU Chang-qing3, LI Su-qin3, HE Yan4, ZENG Xian-yu3
(1.Yidu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Yidu 443300,Hubei,China;2.Wangjiafan Town Agricultural Public Service Center of Yidu,Yidu 443315,Hubei,China;3.Yidu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Bureau,Yidu 443300,Hubei,China;
4.Zhicheng Town Agricultural Public Service Center of Yidu,Yidu 443311,Hubei,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harm of tea pests and diseases, taking Yidu Quanfu Cooperatives of Hube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specialization unified control fusion demonstration work to tea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were launched in 20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a pest damage 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ruled were taking to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which made tea pest green control techniques to implement. And which reduced the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realizing economic benefit, ecological benefit, social benefits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tea;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alization; unified control
2015年,湖北省宜都市植保站承擔了宜昌市農業局安排的“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與專業化統防統治融合(以下簡稱融合)示范”工作。融合示范由宜都市植物保護站進行技術指導,宜都市全福茶葉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全福合作社)具體操作。通過精心組織、全力實施,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1 融合的背景
湖北省宜都市地處鄂西南山區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境內兼有山區、崗地,溫光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是茶葉生長的適宜區。2015年茶葉栽培面積0.8萬hm2,干毛茶產量1.6萬t,茶葉系列產值4.32億元。茶葉是宜都市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是山區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經濟來源。
但由于大面積連片栽培茶葉和長期不合理使用化學農藥等原因,部分茶園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并呈逐年上升趨勢[1]。隨著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發展步伐的加快,推廣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已勢在必行[2]。
2006年至今,宜都市承擔了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安排的“全國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項目,集成了較為成熟的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具有豐富的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經驗,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因此,及時將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到茶葉病蟲害防治實踐中,大力推廣應用農業、生物、物理、化學等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對提高茶葉產量、品質和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意義重大[3]。
宜都市有茶葉初(精)制加工企業261家,其中擁有精制設備的初(精)制加工企業13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宜昌市級9家,宜都市級7家,有機茶認證企業2家,有QS標志的認證企業10家;湖北宜紅茶業有限公司多年被評為全國行業百強企業;宜都市連續7年被評為全國100個重點產茶縣(市)。融合推進對保持宜都茶葉的榮譽、增強市場競爭力、增加出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全福合作社的基本情況
全福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主營業務有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茶葉栽培、茶葉加工、銷售等。注冊資金814萬元,廠房面積3 800 m2,社員1 501戶,茶園面積513 hm2,固定員工30人,技術人員8人,機防隊員10人,各類農業機械設備25臺(套)。2013年以來,全福合作社先后榮獲湖北省“省級示范合作社”、宜昌市“茶葉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示范合作社”、“采花懷金獎”等榮譽稱號;“全福毛尖”榮獲湖北著名商標,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3 主要做法
融合示范由全福合作社采用全程承包的方式進行,與農戶簽定合同面積513 hm2,合同主要內容為“三定”[4],即:
一定防治對象。防治對象是茶尺蠖、小貫小綠葉蟬、茶毛蟲、茶云紋葉枯病、茶白星病等主要病蟲害。
二定各自職責。全福合作社提供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方案,提供機械設備,負責噴施農藥,噴藥按每桶藥液(200 kg)55元的標準收取服務費。其他防治措施如施肥、修剪、釋放捕食螨、掛黃板等由農戶負責。全福合作社開藥方,農戶購買農藥,宜都市植物保護站負責技術指導。
三定質量標準。病蟲害防控效果達到90%,減少化學農藥使用30%以上,防治成本平均降低10%,危害損失控制在8%以內。茶葉品質提高,大幅度增加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茶葉經濟效益提高20%以上。禁用高毒農藥,無農藥污染,改善田間生態環境。
4 主要綠色防控技術
4.1 農業防治技術
使用的農業防治技術包括以下內容:①推廣使用無性系種苗。種子、苗木不得帶有茶餅病等國家規定的和湖北省補充的植物檢疫性病蟲害。②冬季清園消毒。剪除病蟲枝葉,清除落葉、枯枝、殘果;鏟除雜草及附近病蟲中間寄主;徹底清除地衣、苔蘚和枯樁;清除病蟲危害的死樹或枝干,集中燒毀。病害或介殼蟲危害嚴重的茶園,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液消毒;綿蚧和黑刺粉虱為害造成煙煤病發生嚴重的茶園,用松堿合劑8~10倍稀釋液消毒。③栽植誘集害蟲和害蟲忌避植物。在茶園或附近種植紫云英、黃豆、綠豆、迷迭香、香茅草等植物。④機械修剪。⑤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有機生物肥[5]。
4.2 物理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技術主要包括:①燈光誘殺。每2.0~3.3 hm2茶園掛一盞頻振式殺蟲燈,或每4.0~4.6 hm2茶園掛一盞光控雨停太陽能殺蟲燈、風吸式太陽能殺蟲燈。誘殺茶尺蠖、蓑蛾、刺蛾、象甲、小貫小綠葉蟬、黑刺粉虱、橘刺粉虱、柑橘粉虱、橘黃粉虱、綠盲蝽、茶毛蟲、茶毒蛾、天牛、蟋蟀、小地老虎等趨光性害蟲。靠近林木的茶園,將殺蟲燈安裝在外圍,其他地方安裝在茶園中;殺蟲燈高于樹冠30~50 cm。4月上旬開燈,10月下旬停燈。②色板誘殺。4月上旬至11月底,每公頃掛規格20 cm×30 cm的黃色粘蟲板225~300張,誘殺小貫小綠葉蟬、茶蚜、黑刺粉虱、粉虱等害蟲,黃色粘蟲板高于樹冠20~40 cm。③糖醋誘殺。在卷葉蛾、地老虎等趨化性強的害蟲成蟲高峰期,將糖、醋和黃酒放入鍋中,微火熬煮成糊狀,少量倒入盆缽底部,部分涂抹在盆缽壁上,將盆缽放置在茶園中(略高于茶蓬)[5]。
4.3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主要包括:①生物導彈。茶尺蠖成蟲高峰期,按10 m×15 m等距離將毒·蜂殺蟲卡掛在枝條上,每公頃60~90枚。②生物農藥。使用蘇云金桿菌、核型多角體病毒、魚藤酮、藜蘆堿、天然除蟲菊素、大黃素甲醚、苦參堿、瀏陽霉素、華光霉素、果圣、印楝素等。③昆蟲性信息素。在害蟲捕捉器中放入茶尺蠖性信息素引誘劑。④釋放捕食螨。1月下旬至2月下旬清園消毒。2~11月,平均每葉害螨低于2頭時,釋放捕食螨。害螨、害蟲基數超標時,用果圣防治介殼蟲、小貫小綠葉蟬、粉虱;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防治蚜蟲;用0.3%印楝素乳油防治害螨。也可選用苦參堿、螺螨酯等生物農藥或低毒農藥噴霧一次,10 d后再釋放。害螨發生量較大的茶園,采用淹沒式釋放捕食螨的方法,即用木屑或谷殼將捕食螨混勻后,均勻地撒施在茶樹葉面上。害螨發生量較小的茶園,采用掛袋釋放捕食螨的方法,每公頃1 334~3 335袋,將裝有捕食螨的紙袋上方斜剪3~4 cm,用圖釘或塑料細繩固定在茶叢靠葉的枝椏上[2]。
4.4 化學防治技術
在優先采用植物檢疫、農業、物理、生物等防治措施后仍未有效控制時,采用化學防治。①加強對茶云紋葉枯病、白星病、尺蠖、小貫小綠葉蟬、茶毛蟲等主要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在防治的最佳時期用藥。②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③使用有效低濃度。④用低容量噴霧器、超低容量噴霧器、彌霧機、擔架式機動噴霧機等新型噴藥器械噴藥。⑤禁止使用高毒劇毒農藥。
5 取得的主要成效
5.1 全程綠色防控技術得以實現
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植保站部門的技術指導和全福合作社在融合中開展的契約化服務,徹底改變了過去千家萬戶防病治蟲思想難統一、措施難到位的問題,有力地推進了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示范區實現了推廣使用無病種苗,冬季清園消毒,栽植誘集害蟲和害蟲忌避植物,機械修剪,機械采茶,測土配方施肥,燈光誘殺,糖醋誘殺,生物農藥,昆蟲性信息素,釋放捕食螨,最佳防治時期用藥,使用新型噴藥器械,禁止使用高毒、劇毒農藥等,實現綠色防控技術的全覆蓋[6]。
5.2 防治效果好
2015年茶葉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十分顯著,茶葉主要病蟲害如茶尺蠖、小貫小綠葉蟬、茶毛蟲、葉枯病、白星病等防治效果均在94%以上,較非示范區防效提高20%~24%。
5.3 化學農藥使用量下降
與非示范區相比,化學農藥使用面積減少35%,單位面積平均減少施藥次數4次。
5.4 農產品質量提高
未發現鮮茶和干茶中有農藥殘留超標現象。
5.5 全福合作社與農戶實現雙贏
全福合作社在融合示范中實現純收入4.3萬元;農戶每公頃挽回鮮茶損失9 300 kg,增收16 500元,節約生產成本3 300元。
5.6 解除農戶后顧之憂,使農村勞力順利轉移
宜都市是工業強市,工廠多,勞動力緊缺。男勞力在工廠做工每天收入100~120元,女工每天收入80~100元。融合推進大幅度增加了農民的打工收入。
6 對策與建議
1)針對融合推進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應繼續堅持“政府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愿、因地制宜”的發展原則。
2)繼續強化扶持措施,推動融合快速發展。融合推進服務的產業是農業,服務的對象是農民,服務的內容是防災減災,具有較強的公益性,對農民增收具有重大意義。示范區的道路硬化、水電設施建設、殺蟲燈等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完成,建議研究新的扶持政策,促使融合推進穩步進行。
3)進一步加大病蟲害的監測力度,及時準確地發布病蟲害預測預報,為專業化防治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盡可能減少承包風險。
參考文獻:
[1] 顧正權.淺談方強農場專業化統防統治現狀、問題及完善對策[J].上海農業科技,2015(2):22-23.
[2] 謝原利,許艷云,周國珍,等.湖北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的實踐與建議[J].中國植保導刊,2015, 35(2):78-81.
[3] 孔德生,孫明海,朱曉明,等.鄒城市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的實踐及成效[J].中國植保導刊,2015, 35(4):85-87.
[4] 李改娣.安陽縣融合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的做法與成效[J].中國農技推廣,2015,31(8):12-13.
[5] 肖 強.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與專業化防治模式[J].中國茶葉,2012(5):20-21,23.
[6] 石春華.茶樹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的做法和效果[J].中國植保導刊,2010,30(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