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梓凱
【摘要】 在防汛指揮時較為重要的工具就是無線電,有效地通過無線電進行通訊,可以更好地指揮調度防汛工作,保證相關工作的安全性。在當前的防汛工作中,由于無線電所需要的投資較少,建設的成本也相對低,獲得的收益卻超乎想象,因此要靈活利用無線電在防汛工作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對當前水利防汛工作中無線電通訊的作用做出主要概述。
【關鍵詞】 防汛 調度 防洪 無線電通訊
當前在國內的很多區域諸如東遼河上游,相關地理環境較為復雜,而且山峰的海拔也相對高,其中的河流交錯,山坡較陡,因而導致在降雨旺季水流很急,雨水在地表徑流很快,很容易在河道產生洪峰急。因此在這種環境較為復雜的地區中就需要有效地利用無線電通訊進行指揮調度,從而更好地應對一些緊急情況。
做好防汛通訊工作可以有效減少洪災對該地區造成的損失,并且相關部門也要把握好通訊這條生命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我國的防汛工作有很大的缺陷,當時很多的水庫、水文站點等都是靠有線電話來傳遞消息,并且這些有線電話還只有在郵電部門才有,因此在觀測相關的水情信息后將相關信息傳達到辦公室至少需要三個小時,特別是在一些較為危險的時刻,如雷雨交加的天氣,這些有線電話就經常斷線、混線等,而且在防汛的關鍵時刻總是會出一些問題,就導致了很多搶險信息的獲取不及時,從而對于相關工作的調度也有延遲,產生重大損失。這種因為不及時的信息傳遞使得領導錯失了絕佳的指揮時機。
為了將這個棘手的問題解決,我國在八十年代后開始在許多區域建立了無線電通訊網,也就是常說的非工程性防洪措施。在全國各大重要的城市相繼建設了多個指揮中心和水文站臺,并且引用了當時較為先進的通訊技術,將之前的有線電話通報險情升級成為了現在的無線電臺傳播信息。現在在每次觀測水情之后在短短幾分鐘內就可以將相關信息傳達到市防汛辦公室,可以有效地為相關指導人員爭取最佳指揮時機,從而在最大的程度上進行物資調撥、搶險工作,將汛期的危害盡量將到最低。
無線電通訊的主要原理就是通過無線電波在空間中的傳播完成信息的收發工作,這種技術對于地理環境的要求不像其他技術那么苛刻,對當前很多城市的一些特殊區域都可以進行適配,并且大多數的區域的惡劣環境都可以適應,無線電相關的裝備一般只安裝在室內即可,在室外只需要安裝必備的接受裝置,并且在對相關設備的維護和安裝上較為方便,因此受到了當前很多行業的廣泛應用,并且在便捷性和易用性的等很多層面上較之前代的通信技術都有很大的優勢。
下面介紹下載水利防汛工作中無線電通訊的優點。
1、相關設備建設的投入低、見效快。
得益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在今天建設相關設施的投入比以往較低,同時在建設的時候相關施工人員的任務較輕,并沒有什么技術性的工作,投入大多體現在設備的購置上,這種無線電通訊的優勢就是投資少見效快,在建設的當月就可以產生一定的效益,同時在相關設備的運行中故障率也非常低,即時產生問題也很容易維修。
2、無線電通訊效率更高。
無線電通訊較之前代的通訊技術有很大的優點,以前的有線電話通訊,在危險來臨時要想將信息快速的傳遞出去至少需要三個小時,再加上一些通訊地區故障頻發,有的站點水情工作人員就需要花更大的代價才能將信息傳遞出去。而利用了無線電通訊技術,將相關信息傳遞出去總共時間都不超過半小時,站點之間的信息傳遞更快捷。尤其是在相當緊急的情況下這種技術的優勢就體現出來,可以讓指揮人員更好地調度,從而在應對危險時化被動為主動。
3、無線電通訊更加靈活、便捷。
經過實際的經驗證明,在是建設了無線電通訊網之后,在水利防汛工作時更加得心應手,相關工作的指揮更加靈活、便捷,在前線的防汛人員可以在觀察到相關險情之后迅速通過對講機通知其他人員,無論在多么復雜的地形下都可以及時地與指揮部之間進行傳遞信息,將一些具體情況及時地匯報到指揮中心。從而給領導爭取了足夠的指揮時間,調動相關的設備或者物資進行搶險工作。這種通訊的便捷性是前代通訊技術無法達到的。
4、無線電通訊產生的經濟效益更大。
根據統計,自從建設了無線電通訊網以來,在相關的搶險工作上可以盡最大程度避免很大的損失,而且相關設備的維護以及使用都相對劃算,不僅是在人力還是物力上都進行了最大化的節約。其造成的直接或是間接的經濟效益都遠超之前的有線電話通訊。
參 考 文 獻
[1]無線電通訊在四平市水利防汛工作中的應用[J]. 左文華,劉沛林,王合營. 東北水利水電. 1995(08)
[2]無線電通訊在抗洪搶險中的作用[J]. 張吉國,牟志錄,尹文勝. 東北水利水電. 2002(08)
[3]無線電通訊在抗洪搶險中的作用[J]. 張吉國,牟志錄,尹文勝. 東北水利水電. 2002(08)
[4]加強無線電通訊管理為社會創造更大效益[J]. 劉東平,溫希民. 吉林水利. 19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