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
回顧:4月1日,四川瀘縣一名中學生趙某被人發現在住宿樓外死亡,當日,瀘縣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賬號——“瀘縣發布”發表了一則公告,確定該名學生的死亡情況,并表示“各部門趕赴事發現場調查處置該事件,死者善后工作正在有序開展?!?/p>
在很多人惋惜生命的同時,此事也被迅速擴散。有消息稱,趙某是被5名高官或校長的孩子收保護費,毆打致死扔下樓的,更有死者尸體視頻和照片流出。一時之間,有關“校園暴力”、“官官相護”等詞語被廣泛傳播。
自4月2日起,“瀘縣發布”和瀘縣公安局官微“@平安瀘縣”就多次發布相關通告,稱經勘查檢驗和調查走訪,已排除他人加害死亡的可能性,具體原因要依法走程序并等家屬同意尸檢才能確認。但是,有關學校被家長圍住、政府出動防暴警察等圖文還是被廣泛流傳,更有“村民簽字領50元封口費”的傳言,輿論表明對該結果的不信任。
4月5日,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分別發表評論“三問四川瀘縣校園死亡事件”和“權威聲音如何才能擲地有聲”,對瀘縣的工作進展報告以及輿情處理提出了質疑和建議,該事件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
4月7日,瀘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媒體見面會,詳細解釋了案件調查結果,并下結論稱“無證據證明死者系他殺”。當天,四川省公安廳官方微博“@四川公安”也發布了警方通報,圖文結合詳細展現了警方的調查情況,并對輿論重點關注的情況,做了一一回應,澄清了謠言。
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反思,輿論為何會出現如此大批量的負面情況,日后工作應如何處理。正如人民日報的評論:“在化解輿情危機中,管理部門既不能陷入清者自清式的沉默是金,更不能滑向先消極怠惰、后大動干戈的被動境地。掌握好時、度、效的統一,公斷才能服眾,權威聲音才能擲地有聲。”
公關人有話說
危機管理專家 曹志新:花季少年瞬間隕落真相何在?民間官方輿情大戰情何以堪。封鎖道路緊盯記者如臨大敵,威脅家屬抓捕網民拒絕發聲。自4月1日瀘縣太伏中學生死亡至今已經將近4周,在民間與官方輿情戰之后,突然偃旗息鼓沒有下文也堪稱奇事。事情的處理結果是什么,如何保證本校和其他學校不再出現類似事件,危機善后就顯得尤為關鍵。懂得危機管理,我們不只圍觀熱鬧,更要注重結果。惟結果才能看到態度,惟結果才可“切實把校園建設成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
小編畫外音: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應該嚴厲懲罰此類造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