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尊迎++閆萬曉++王仲康++杜德凱
摘 要:地震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自然災害,我國是世界上發生地震最多的幾個國家之一,地震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地震發生后滿目瘡痍,歷史上的大地震造成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不計其數。我國對地震災害本身的預測能力不足,如何能在地震中更好的保證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很重要。大多數人不知道在地震中如何更好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地震科普宣傳在防震中極其重要。該文提出地震科普的一些小倡議。地震同樣影響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
關鍵詞:地震 不可預知 地震科普宣傳
中圖分類號:X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4(a)-0226-02
近幾年地震頻發,雖然地震級別不高,但造成的后果讓人不寒而栗。群眾如果在災害發生前都清楚災害如何應對,那么那些本不該發生的悲劇應該就不會發生。從另一方面放大了地震科普宣傳在防震減災中的重要性,地震科普的宣傳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極其重要,世界上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地震危害,這些災害其實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地震科普宣傳在防震減災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地震與我們
地震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自然災害。世界各地每年會發生500多萬次地震,雖然大多數地震因為震級太小或其他原因我們感受不到,但大家能感受到的地震也有5萬次左右,能造成災害的就多達1000多次,平均每天就會有3次災害發生,僅上個世紀全球就有120多萬人死于地震,相當于一個縣城的人數。由于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是地震發生頻率最多的幾個國家之一。而我國的國情是人民群眾相對的都比較集中,每次發生地震特別是人口數量較多的城市,地震造成的危害都特別嚴重。每年地震造成的各種人員和財產損失不計其數,每次發生地震造成的各種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都讓人毛骨悚然。地震其實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它離我們并不遙遠。地震發生時輕則房屋倒塌,橋梁斷裂影響到個人的生活,重則山崩地裂,引發海嘯影響到國家。由于我國是地震多發地帶,近幾十年來我國發生過多起大地震,如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的7.8級地震,地震僅僅持續幾分鐘就造成近30多萬人的傷亡。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更是造成了40多萬的傷亡,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將近8500億元。而發生于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的玉樹地震中同樣遇難了2600多人。地震造成的危害讓人觸目驚心,而地震恰恰是最難預防的一種災害,由于現階段的科技水平不能夠有效準確的監測到地震的發生時間和地點,作為人民群眾的我們面對未知的地震危險時如何應對是一件該提上日程的大事。
2 地震科普宣傳在防震減災中的重要性
基于我國國情和對預防地震災害的能力的不足,更突顯了地震科普宣傳的重要性。由于地震的不可預知性,地震科普宣傳更應該在抗震減災中占據主導地位。加大對人民群眾的科普宣傳,是有效減少人員財產損失的重要手段。應該讓群眾清楚的知道,在地震中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應該提高群眾的抗震抗災自覺和應對自然災害的方法。在青海玉樹地震之后對當地小學生的問卷調查得出的結果,當中出現了對地震是不是自然災害認識不清,對緊急避震應該注意什么不了解,對各種應對災害方法的知曉率不到一半,對地震謠言的過度信賴,震后情緒波動變化大等問題。更加重了地震科普宣傳在防震減災中的重要性。如每個地震中的人民群眾知曉如何應對那各種損失是不是降低不少。我們應該堅持不懈的宣傳,來提高群眾的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強各位人民群眾面對自然災害時的心理素質。更應該加大各地區農村和學校宣傳的力度,讓群眾個人深刻認知到科普宣傳的必要性。地震科普宣傳不單單宣傳的是地震的危害,它包括了向社會指導地震中的自救方法,如何從種種細節中發現地震,和地震之后的自我保護方法,以及告訴人民群眾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做能在發生地震時更好的保護自己等等。這對廣大人民群眾在更有效的減少各種地震造成的損失中有重大意義。
3 不拘泥形式,多方面宣傳
地震的科普宣傳尤其重要,但在以往的宣傳過程中往往宣傳投入的多,得到的回饋卻是效果甚微。隨著新興的信息化數字化產業的出現,以往的“出布告、喊口號、立橫幅”已經顯得力不從心,沒有新意。當今的社會宣傳應該在原有宣傳的基礎上,加大在網絡和電視上的宣傳推廣力度,如多拍一些有宣傳意義的廣告,多制作一些宣傳類的短片在各大電視平臺上推廣播放,如尋找一些有宣傳意義的人或事,書寫其事跡推廣傳播,再如把一些簡單易懂的抗震減災知識書寫到書本當中,并在文章最后提出讓每個學生都積極的去宣傳,告訴自己的家長朋友來一起宣傳學習等等。如此來達到更好的宣傳目的。當然宣傳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應對突發的危機,但是宣傳卻不是盲目的,我們應該正確的宣傳。宣傳的主導者必須是國家政府,因為只有國家給予的消息內容才是最權威正確的。政府也應該在宣傳方面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不能因為擴大宣傳力度影響到群眾個人的各項生活,更不能出現宣傳錯誤的信息影響危害群眾個人。宣傳應該以政府為主導,人民群眾積極地配合,不拘泥宣傳的形式,擴大宣傳的面,這樣才能更好的把地震科普宣傳做的更好。
4 抗震宣傳與經濟
地震的危害大,范圍廣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可估量。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全國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經濟發展快是好事,但是如何才能保證經濟能安全穩定的發展,如何能把一些隱藏的問題解決同樣是大問題。經濟發展離不開安穩的環境,穩定的環境需要人民群眾維護,只有群眾安全穩定才有可能發展經濟。可怕的地震每次都會造成可怕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拿四川汶川來說,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將近8500億元,傷亡40多萬,這對經濟來說是毀滅性的。如果當時震區的每個人多明白如何在地震中保護自己的安全和財產,那么這些傷亡損失將絕不會是現在那么多。顯然抗震宣傳間接的也對經濟起到了保護作用。地震的可怕之處是巨大的破壞性和不可預見性。從另一方面來說,地震無時無刻的在我們身邊,他會出現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城市,同樣也會出現在相對落后的小山村,只要我們廣大人民群眾都明白在地震中該怎么做,那么地震帶來的人身還經濟損失就必定會減到最少,到時震后經濟的復蘇也將會更快。
5 結語
我國是一個擁有960多萬平方公里,13億人口的超級大國,地理位置決定了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近年來地震造成的災害對于廣大人民群眾和國民經濟已經構成嚴重威脅。地震科普宣傳在防震減災中的重要性已經越發凸顯。只有更好的做好地震的科普宣傳,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在遭遇地震災害時,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人身財產安全,減輕地震帶來的各種損失,進而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 張路,周摯,谷一山,等.7級強震備震過程的科普宣傳及其減災意義[J].災害學,2008,23(3):124-129.
[2] 曉泉.地震可以預測還是不可預測?[J].科技智囊,1999(3):14-15.
[3] 謝瑞杰,王燕燕.最大程度發揮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館的宣教功能——以銅陵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為例[J].科技傳播,2015(19):10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