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青軍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課成為全國高校不可或缺的課程,由于學生的安全防范常識與意識相對薄弱、老師的綜合素質較低、學校的管理機制存在漏洞、器材與場地的建設不合理以及相關部門對于安全隱患的排查不及時,從而導致體育訓練過程中學生間的安全事故頻繁發生,造成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的安全教育舉步維艱的狀況。因此,及時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集中對老師進行安全教育以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與素質、及時修補學校管理機制存在的漏洞、完善器材與場地的合理建設以及及時排查存在的安全隱患成了相關部門的首要任務。同時及時高效地施行相關制度條例,才能更有利地推動建立健全高校體育訓練防傷害措施。
關鍵詞:高校體育 教學訓練 策略探析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4(a)-0237-02
當今體育課程在高等院校中成為不可或缺的課程,體育課程開設有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在這段時間里,由于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在我國高校體育訓練中,因此,在高校體育訓練中的防傷害措施被社會各界人士予以更加嚴格的要求,針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制定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一系列與之有關的法律條例,并且要求各個學校必須對學生進行安全防范教育以增加安全觀念。
1 防傷害措施在高校體育訓練中的教學狀況
體育訓練對學生體質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是構建我國現代體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正因為如此,學生的體育課程無論是教學師資還是教學設備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改進,整體素質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教學工作者應當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性,特別是對于那些有著動作和專業要求或者一定強度訓練的體育課程而言,如果學生自身缺乏防范意識加之學校相關保護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因素,所以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從而嚴重地傷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在世界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學校體育訓練造成的傷害占很大比例。高校體育教學訓練中安全事故發生率明顯要高,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僅用于體育訓練醫療方面的醫療資金高達1 000億元。因此,我國高校體育訓練中的防傷害措施的加強刻不容緩。針對于此,新世紀我國相關部門出臺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規章政策,構建防傷害的高校體育課程體系也成為體育教學的重點課題。在完善體育訓練的防傷害措施的過程中,我國高校舉步維艱的狀態是不可否認的。
2 高校體育訓練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
2.1 學生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護意識
高校大學生普遍存在著安全防護意識不高的問題,即使體育訓練的難度更高也不會樹立相應的安全防護意識。同時,由于當前高校大學生均為95后新生代群體,他們對于高難度的體育訓練充滿期待與熱情,絲毫不考慮其中存在的風險系數。正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識,學生不把高難度的體育訓練當回事,諸如輪滑訓練不佩戴護具、激烈賽事之后劇烈飲水或者驟然停歇等都將導致體育訓練安全事故的發生。
2.2 教師綜合素養有待提高
我國高校體育訓練防傷害措施的建立健全直接受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決定。在調查研究中發現,教師過分注重教學成績的現象在我國高校中時常發生,認為大學生大都為成年人,因此對其安全意識的培育大大降低,不夠重視甚至是完全忽視。正是因為許多教師嚴重的違背了教師的教學宗旨,繼續以這種錯誤的態度教學,從而導致學生的安全意識停滯不前,不僅僅是留下了嚴重的教學隱患,而且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有著嚴重的阻礙作用。
2.3 缺乏完善的教學防傷害管理體制
當前體育課防傷害措施建設在我國高校中還沒有受到足夠重視,最明顯的體現就是高等院校并沒有相應的教學訓練防傷害管理機制。例如,對體育設施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工作很多學校沒有設置專門的后勤工作人員,因此在發生教學訓練事件的時候難以采取科學方法處理,往往出現一片混亂的局面。部分高校盡管建立了教學防傷害體系,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從而使其失去了實質性的功效,教學防傷害成為紙上談兵。
2.4 教學場地與教學器材存在安全隱患
高校中的體育訓練離不開教學場地以及相關的教學器材設備,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在教學場地設置上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如場地小,無法滿足教學訓練需求,甚至場地坑坑洼洼,巖石外露等,特別容易發生摔傷事故。另外,教學器材方面由于管理不善容易出現受潮或者掉螺絲、不耐用等問題,如籃球架年久失修等。因此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特別容易發生意外。此外,某些運動風險系數較高,像打籃球、游泳、跆拳道等,需要較高要求的訓練場地,,但是由于學校缺少專業的防護措施,因此經常發生諸如溺水以及摔傷等教學事故。
3 高等院校體育訓練防傷害的相關對策
3.1 積極培育學生的安全防護意識
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對于我國高校體育訓練中防傷害措施的加強至關重要。高等院校的大學生普遍缺乏安全防護意識,因此為了能夠進一步建立健全學校防傷害機制,使學生的安全得到保障,高校理應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積極引導學生能夠意識到教學訓練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通過多渠道對學生進行理念滲透,如校園宣傳欄以及開設安全課堂講座等,引導學生自發構建起教學防護意識。同時,還要向學生進行專業的防護技能培訓,用科學方式解決未知的安全事件。
3.2 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與素質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和管理者應當充分做到關懷學生,特別是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在體育教學中,高校教師首先要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職責所在,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切實將學生安全問題納入到教學訓練體系中來;其次,多方面學習,切實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水平以及防護技能,能夠在第一時間對于出現教學事故的學生進行科學的護理,自身專業水平的提升將有助于促進教學訓練的科學化,避免錯誤教學導致的安全隱患;最后,不斷優化教學課程體系,在培育學生安全防護觀念的同時發現教學過程中潛在的安全隱患,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3 進一步完善高校防傷害措施
對于高等院校而言,構建完善的防傷害教學課程體系無疑是首要任務,特別是對于體育課程教學而言更是如此。一方面,要強化校園教學設備的防傷害體系建設,比如對體育設施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排查的工作成立專業后勤工作人員,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目的在于切實提高教師的防傷害應急事故的處理能力。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安全防范講座等多元化的方式構建高校體育防范課程體系,并搭配相應的救護運行機制實現安全保障的進一步強化。
3.4 優化體育教學設施與場地
體育課程教學離不開教學場地以及優質的體育器材,良好的場地和器材不僅有助于教學課程的順利開展,同時還能夠充分保障師生的訓練安全,避免出現訓練隱患。因此,高校應當實現教學場地的進一步優化與教學設施的完善,對于那些存在著安全隱患的教學設施予以及時更換,在教學器材的選擇上要以安全系數為首要標準,從而從源頭上避免體育教學對學生造成的傷害,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教學環境,保障體育課程教學的高效穩健發展。
綜上可以看出,高等院校的體育安全教學已然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課題,構建教學安全防護制度,使學生的學習安全得到強有力地保障,我國高校任重道遠。只有構建健全的教學體制才能夠充分保障學生的身心安全,實現教學的最優化趨勢。同時,學生自身樹立起自我防范意識也將同學校的安全防范體系相契合,全力推動高等院校體育課程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范麗萍.高校體育訓練中的防傷害策略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14):130-131.
[2] 黃兆偉.高校體育訓練中的防傷害措施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8):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