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治春
摘 要 電視依靠圖像和聲音吸引大家的視覺注意力,新聞的涉及面廣泛性對電視的要求逐漸提高,抽象的報道給傳統的電視新聞帶來了局限性,可視化技術的應用而生給電視新聞帶來一種新的敘事方式,讓枯燥、抽象的概念以形象、活潑的方式展示出來,為電視新聞業務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增強了新聞的趣味性和傳播力。可視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我們帶來了極大便利,不斷發展的電纜傳輸、衛星發射臺、轉播臺等傳送方式擴大了可視化的覆蓋范圍,為可視化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關鍵詞 可視化技術;電視新聞;數據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3-0025-02
1 概述
可視化技術是專業術語,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數據轉換成圖形或圖像進而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并進行交互處理。可視化技術涉及計算機圖像處理、圖形學、輔助設計、計算機視覺等多個領域,是我們現代科技研究數據、處理數據、數據分析的重要工具。
在現在的大數據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慢慢地從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等)轉向網絡以及新媒介等,人們需要的是更明晰、更準確、更深層、更生動的新聞解讀方式,由此應運而生的數據可視化新聞就是通過電子媒體呈現出來的,不僅使得新聞更生動,還可以私人定制,使新聞和個體緊密結合,通過可視化技術讓群體參與新聞的創作過程,最終達到受眾群體想要的效果。
2 可視化技術在電視新聞中的應用
可視化技術在電視新聞中的應用形式主要是數據信息的應用,一類是還原交通事故、自然災難新聞的動畫模擬。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央電視臺用動畫形式演示了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險和處理過程;另一類是展示高科技行業原理的新聞展示。比如運用動畫模擬圖像報道神舟飛船在太空中飛行狀況的新聞。
可視化技術在電視新聞中的應用,可以將數據可視化拆分為兩個基本的元素,即所要描述的事物和這個事物的數值,專業術語將其稱之為指標和指標值。可視化技術在電視新聞中的應用,就是將這兩個基本元素可視化,并有機地結合兩元素的邏輯關系,最后以動態的、邏輯性的視頻形式展示出來,整個過程如圖1所示。
3 電視新聞數據可視化的特點
3.1 以平等語態表達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出現,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更習慣于接受短小精悍、敘述生動的新聞,對新聞敘述的言語要求也有所提高。電視新聞報道中敘述人的說話態度、語氣、方式都影響傳達者與受眾者之間的關系。而可視化技術的應用正好符合時代的這種要求,它利用平臺捕捉人們的信息,利用可視化技術分析需求,進而實現人們的要求,真正實現平臺化、可視化、定制化,滿足群體的不同要求。
3.2 以故事形式表達
可視化技術的應用給新聞中原本枯燥的數字賦予了人性化和故事化,其表現形態也是連續的、動態的并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能夠使受眾很容易了解新聞,對其一目了然。比如春節期間微信軟件推出搶紅包的新聞,不管年輕老少,大家都通過發紅包向親朋好友表達問候,使報道具有了故事性、人情味,生動有力地展示出了數據的趣味性。
3.3 用多維化方式展示
與平面數據新聞相比較,可視化電視新聞更直觀、更生動。例如,央視2014年《“據”說兩會》節目中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可視化形象——“數據哥”,這是出現基于大數據而生成的可視化三維人形圖像。根據定好的選題,對關鍵詞進行搜索排行,再用制圖軟件按關鍵詞的重要性和搜索量兩個維度自行生成“數據哥”人形形象。這樣新形式的可視化電視新聞展示受到了觀眾極大贊賞。
4 電視新聞數據可視化的發展
4.1 完善數據管理體系
數據是可視化電視新聞的核心,建立并完善數據管理體系是做好電視數據新聞的前提條件,在數據的搜集、篩選分析和整理匯總的每個階段建立完備的體系制度,建立權威的、有效的數據挖掘平臺,從中獲取可靠確切的數據資源,才能把數據可視化的價值充分展現出來。
4.2 構建強大的專業團隊
對電視媒體這一行業來說,單靠個別部分記者單打獨斗對電視新聞的數據可視化制作完善很難滿足現在電視新聞行業高速發展的高需求,就必須組建一個專業的團隊來支撐可視化電視新聞的整理、報道。組建的專業團隊應該分工明細,配備專業的基礎設施,信息收集、外出采訪、編輯整理、綜合報道都應有配備專業人員。
4.3 提高電視新聞的質量
第一,電視新聞主持人的語言表達方式、肢體語言、妝容打扮給觀眾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受眾對節目的感官感受,因此提高主持人的素質至關重要。
第二,電視新聞畫面的生動性、易懂性關系到受眾群體的范圍,通俗易懂的可視化新聞才能保證大部分群體一目了然。
第三,電視新聞演播廳的環境布置也對觀眾的視覺產生影響,應避免過于平淡,過于花哨,色彩清新明朗,信息完整簡明,圖表清晰有序,讓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4.4 提升新聞工作者媒體素養
可視化數據新聞涉及多門學科,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具備采、寫、編、評等多方面的專業能力。
一是熟練掌握計算機功能,便于日常工作中處理大量的數據和信息。
二是具備較強的數據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篩選過濾,刪掉不需要或不相關的數據,整合有價值的確切數據信息,確保受眾群體獲取有用的新聞。
三是電視新聞工作者應熟練掌握可視化技術,學會運用此技術進行圖像剪輯、表格制作等操作,便于受眾群體理解,達到其需求的標準。
5 結論
可視化技術在電視新聞中的應用結合了設計學、傳播學、信息科學、數據挖掘、圖像技術、音頻技術、認知科學等諸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是一種新型的數據傳播方式,把抽象的數據轉變為可視化形式。可視化技術的運用改變了往常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給新聞行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同時也給電視新聞工作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有較高的自身媒介素養,不斷提升自己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創作出更能反映民聲、民意、民愿的優質電視新聞作品。歸根到底,受眾群體對電視新聞的忠誠度,取決于是否可以從這里獲得自己想要的、確切的信息。因此,電視新聞媒體需要以可靠的數據信息為基礎,充分利用可視化技術,把電視新聞報道包裝的有活力、生動、真實。
參考文獻
[1]張洪秀.中國電視新聞的發展歷程和現狀[N].山西日報,2010.
[2]高雁.大數據時代下的新聞專業教育反思[J].傳媒觀察,2013(11):91-92.
[3]梁延.大數據視野下“數據新聞”的發展現狀、趨勢及其困境[J].東南傳播,2014(11):7-9.
[4]付光.可視化原理及應用中的可視化數據挖掘[J].廣西教育,2011(8):125-127.
[5]周寧,劉瑋,趙丹.信息提供的可視化研究[J].情報科學,2004,22(3):257-260.
[6]周嫣然.基于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可視化應用分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1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