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
近代以來,古代藝術品市場所依托的封建經濟被資本經濟取代,引起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一系列變化,藝術市場也隨之變遷。民國前期的書畫市場,在延續傳統市場模式的基礎上,有了明顯的發展與變異,使得身處其中的書畫家,無論在身份地位、審美趣味還是價值觀念上,都發生了變化。這是一個曾經并且繼續影響著中國繪畫發展方向的歷史過程,對它的研究,構成了中國近現代繪畫史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疾旌头治鲞@一轉型時期書畫家置身其中的書畫市場網絡,分析他們的生存境遇與藝術創作的關系,有助于我們解答近代繪畫風格演變的問題。陶小軍博士在其新作《大雅可鬻——民國前期書畫市場研究(1912—1937)》一書中憑借對該領域較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將民國前期的書畫市場置于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史中來考察畫家個人、群體、地區的連鎖反應,通過書畫市場的變化來體會當時價值觀念、經營理念的變化,對感知民國時期社會文化生活的興起與變遷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該書從社會、政治和經濟因素入手研究民國前期書畫市場的演變,是藝術史研究中較為重要的切入口,尤其在商業發達的近代社會,更不能忽視經濟生活對藝術創作的制約作用和影響力。陶小軍從傳統制度及相應的價值觀念逐步崩潰,工商業迅猛發展的社會背景起筆,以藝術社會史的視角,重點論述了書畫作品的經濟特質與書畫市場的流變,民國前期書畫市場的變化與發展,民國前期書畫家的經濟狀況,民國前期書畫經營理念的提升,民國前期北京、上海書畫市場比較和民國前期書畫市場發展的負面影響等幾個方面,考察了民國前期書畫市場各個經濟因素與藝術風格演變的深層聯系。作者認為,民國前期的中國處于政治、經濟、文化等全方面的劇變中,從傳統社會逐步向現代化社會轉變,書畫家與書畫藝術的社會生存狀態隨之調整、過渡和轉型,傳統的鬻畫方式發生轉變,藝術品的商業氣息也日漸濃烈,書畫市場競爭加劇,書畫家甚至采用了多元化的營銷手段。該選題對深化認識藝術生存機制,揭示歷史情境的復雜多面性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民國前期的書畫市場為滋養文化藝術提供了人才、物質和精神觀念上的優裕條件,書畫家們能夠賴以生存并在藝術上自我實現。但是,在繪畫史研究中,書畫市場研究卻是一個難點,儒家重義輕利的思想使許多書畫家忌諱談論自己的經濟活動,相關的史料記載較為稀少,這給研究增加了不少難度。陶小軍博士在材料的收集、整理、辨析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該書正是筑基于這些翔實豐富的史料,根據文獻、檔案、報刊、札記、信函以及采訪所得的“口述歷史”等第一手史料展開充分的論述,并進而致力于探尋歷史上下文和具體關系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不僅使作者組織材料和辯章學術的扎實功底得以體現,而且有助于該書從藝術的生存機制和傳統內部重新認識近代繪畫風格變遷的動因。
該書突破美術史研究中的宏大敘事模式,通過跨學科的努力,以新的視角來審視和處理史料,并帶有明確的問題意識,探尋形形色色的歷史上下文及其具體關系,凸顯了民國前期書畫市場研究中為人忽略的一些面相,同時也對書畫家所面對的世俗情境、飽嘗的酸甜苦辣等有了深一層的揭示。這不僅僅是簡單吸收西方藝術贊助研究成果,或者引入圖像學、社會學、經濟學等方法處理史料之類的方法所能呈現的。與此同時,當代方興未艾的書畫市場及其對書畫創作的影響,與民國前期社會非常相似,該書的研究成果將有助于理論結合實際,以歷史反觀當下,對現代書畫創作以及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均具有較高的歷史參考價值。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