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慧蓮

【摘要】 目的 調查本社區醫院醫務工作人員對中藥藥品不良反應(ADR)的認知度。方法 對本社區醫院25名醫護人員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實施ADR認知度調查, 統計問卷回收率、有效率、醫務人員ADR認知程度與基線資料分布的關系及提出解決方案。結果 本次中藥ADR的調查問卷發放率為100.00%, 回收率為88.00%, 有效率為84.00%;對中藥ADR認知度進行問答后, 完全回答正確的占57.14%;對中藥ADR報告和處置認知度調查后, 全部回答正確占47.62%。結論 本社區醫院醫務人員對中藥ADR相關知識及法規整體認知度較低, 中藥ADR正確上報情況較差, 院方對醫務人員中藥ADR相關知識的培訓指導工作有待加強, 另外應設置中藥ADR上報專線, 通過具體途徑, 及時、有效上報中藥ADR情況, 以降低中藥整體ADR率。
【關鍵詞】 社區醫院;中藥不良反應;醫務人員;認知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2.092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cognition degree by medical staff in our community hospital for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Questionnaire was taken by 25 medical staff in our community hospital for their ADR cognition degree. Summary was made on recovery rate, effective rate, cognition degree by medical staff for ADR and baseline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for solution proposing. Results Discharge rate of questionnaire for ADR was 100.00%, with recovery rate as 88.00% and effective rate as 84.00%. Complete correct answers accounted for 57.14% in ADR cognition degree questionnaire, and that in ADR reporting and monitoring questionnaire was 47.62%. Conclusion Medical staff in our community hospital have low cognition degree for ADR related knowledge and regulation, along with poor report condition of ADR.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raining of ADR knowledge and establish special line for ADR report to effectively and timely report ADR and to reduce overall ADR rate.
【Key words】 Community hospital;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l staff; Cognition degree
縱觀我國歷史, 中藥在國人防治疾病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現今, 中藥仍廣泛應用于臨床, 但隨著制藥企業不斷壯大, 中藥制作方法多種多樣以及新型藥劑的加入, 使其不良反應事件逐漸增多, 逐漸引起了醫學界的重視[1-5]。自國家《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與監測管理通報》[6]出臺以來, 各醫療中心均開展了ADR的報告與監測, 各部門對ADR認知度及監測能力都大幅提升。規范并加強ADR報告與監管可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促進醫患和諧關系, 改善醫療服務中心整體診療與服務質量[7-10]。全國ADR調查開展以來, 本社區醫院也實施了ADR認知情況的現場調查問卷, 作者將本社區醫院中藥ADR調查情況加以總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本社區醫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發放的中藥ADR認知度調查問卷加以整理, 本社區醫院共有25名在職醫務人員參與調查, 將收集回來的22份調查資料作為研究樣本。入選者為本社區醫院各個科室在職的醫務人員, 以現場調查方式開展。
1. 2 調查方法 調查問卷內容根據《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與監測管理細則》[7]制定整理, 以《藥品不良反應知識100問》[11]作為答案的參考依據, 編制一份中藥ADR認知調查表, 并提交到上級藥學會, 直至通過審核。對本社區醫院在職醫務人員進行中藥ADR的認知度調查, 由各個科醫務人員實事求是、自覺自愿獨立填寫后交回, 逐張統計, 并分析結果。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入選的醫務人員參與問卷情況(包括發放率、問卷有效率及回收率)與人口社會學特征、對中藥ADR報告態度、中藥ADR認知度及綜合評估中藥ADR監測工作開展狀況。
2 結果
2. 1 醫務人員參與問卷情況及人口社會學特征 共發放25份調查問卷, 收回22份, 1份無效, 21份有效。本次中藥ADR的調查問卷發放率為100.00%, 回收率為88.00%, 有效率為84.00%。見表1。
2. 2 醫務人員對中藥ADR的認知度 對中藥ADR相關知識進行問答后, 僅有12人全部回答正確, 占57.14%。見表2。
2. 3 醫務人員對中藥ADR報告和處置的認知度 對中藥ADR報告與處置認知度進行調查后, 全部回答正確的僅有10人, 占47.62%。見表3。
3 討論
造成中藥ADR的原因多種多樣, 除了社會對中藥上市重視度不夠、質量監管水平良莠不齊、生產工藝有待改革以外,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臨床對中藥管理和應用不完善造成的[12], 其主要原因有:①忽視“辨證施治”原則, 增加了藥物的不良反應[13];②臨床應用中操作不規范, 與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配伍不當, 導致大量不溶性微粒生成, 加大了不良反應率[14];③超長時間、超劑量用藥也是導致中藥ADR的重要原因之一;④中西藥相互作用:中西藥成分存在“相惡、相反”的作用, 不僅影響了藥效, 還增加了ADR的發生率[15-17]。醫務人員應加強本學科基本知識, 加強辨證用藥方法及安全性問題培訓, 注意藥物的用法用量及使用周期, 在藥物配伍時注意其禁忌項與濃度, 防止藥物相互濫用, 關愛老年、幼童及特殊群體, 多方面降低中藥ADR發生率[18-20]。
本次中藥ADR的調查問卷發放率為100.00%, 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為88.00%和84.00%。醫務人員對中藥ADR認知度及對中藥ADR報告和處置認知度完全回答正確的比率分別為57.14%和47.62%。本社區醫院醫務人員應積極開展中藥ADR知識普及宣傳, 定期進行ADR知識問卷調查。
綜上所述, 本社區醫院從業醫務人員整體對中藥ADR相關知識及報告、處置辦法認知度偏低, 上級領導者應重視對中藥ADR的宣傳教育, 增大其培訓力度, 設立ADR上報專線, 以便及時、有效匯報中藥ADR信息, 提高本院整體治療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育民. 中藥制劑不良反應的監測結果分析和用藥管理對策探討.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13):79-80.
[2] 王懿, 孫蓉. 基于累及器官和發生頻率的有毒中藥不良反應統計分析. 中國藥物警戒, 2014, 11(1):23-26.
[3] 楊小駿, 謝海棠, 徐文科, 等. 藥品不良反應及安全用藥知識在某三甲醫院三類醫務人員中認知度研究.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13, 18(9):1008-1013.
[4] 魯鏡, 陳寧, 趙懷全, 等. 我院護士藥品不良反應認知度的調查. 中國藥物警戒, 2012, 9(8):496-499.
[5] 趙艷姣, 李俊波, 王光宏, 等. 公眾對抗生素認知度及不良反應的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 中國當代醫藥, 2012, 19(9):171-173.
[6] 曾毅, 謝偉乾, 蔣春暉, 等. 醫務人員對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認知度的調查分析. 華夏醫學, 2012, 25(2):224-228.
[7] 劉漢斌, 李學偉, 李彤, 等. 定西市8家二級以上醫院醫務人員藥品不良反應認知度調查. 衛生職業教育, 2015, 35(7):128-130.
[8] 劉蕾, 孫瑞芳, 趙學增. 調查與分析院醫務人員對藥品不良反應的認知度--以某醫院為例. 醫學與法學, 2014, 6(5):60-63.
[9] 閔慧. 我院醫護人員對藥品不良反應認知情況調查分析.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 5(13):1-2.
[10] 高璇, 李智平. 236家醫院兒科醫務人員自身因素對兒童不良反應上報率影響的探討. 中國藥學雜志, 2015, 50(2):182-186.
[11] 徐萍, 胡琦, 俞恩珠, 等. 醫療機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培訓的效果分析. 中國現代應用藥學, 2014, 31(12):1534-1538.
[12] 鄭金紅, 朱新枝, 李春梅. 湖北省十堰市二級醫院醫務人員藥品不良反應認知調查. 職業與健康, 2013, 29(16):2038-2040.
[13] 張秀梅, 李連新, 付燕霞. 醫院醫務人員藥品不良反應認知度調查. 中國藥業, 2012, 21(18):3-4.
[14] 江亮, 鐘強, 肖冬梅, 等. 醫務人員對藥品不良反應認知度和報告態度的調查分析. 中國藥房, 2012(32):2992-2995.
[15] 田璐璐, 黃之訓, 祝德秋. 我院醫務人員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認知度調查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3(43):73-74.
[16] 劉光斌, 郝軍祥, 嚴疏, 等. 醫務人員藥品不良反應認知度和呈報態度的調查分析. 中國執業藥師, 2010, 7(11):6-10.
[17] 馬海燕. 我院醫務人員《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制度》認知度調查.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1, 9(6):109-110.
[18] 郝軍祥, 嚴疏, 劉光斌, 等. 對嘉峪關市醫務人員藥品不良反應認知度的調查與研究. 中國藥物警戒, 2011, 8(4):240-243.
[19] 劉曉紅, 林霞. 我院開展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體會.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 24(1):17-18.
[20] 杜聞偉, 張娟, 李激揚, 等. 我院開展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經驗與體會.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5, 22(12):66-68.
[收稿日期:2016-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