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凌佳++姚偉民
【摘 要】國外的紡織品服裝技術法規及標準與我國國內具有一定差異,若想使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得到迅速發展,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對國外及國內紡織品服裝技術法規及標準進行透徹的研究分析,從而使我國可以迅速和國際進行對接;相關工作人員應將技術法規及標準進行明確的界定及區分,并且提高對法規方面的重視,并通過專業人士對法規方面的情況進行完善,最終通過產品認證、評定工作及法規三者之間的共同作用促進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國內外 紡織品服裝 技術法規及標準 比較分析對策
國外的紡織品服裝技術法規及標準與國內具有一定不同,我國相關工作人員在近些年已經逐步向國際標準進行靠攏,然而在實際的國際貿易領域,我國和國外歐美國家在標準、法規、意識形態等方面尚且存在一定差距,產品標準是我國更加重視的內容,而國外對貿易標準的重視程度遠不如顧客在產品質量方面要求,因此我國需要對相應的標準等內容進行調整,靈活的應對國際貿易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1 國外的紡織品服裝技術法規
1.1 歐盟、美國等國家的法規體系
技術協調及標準的新方法、原有舊方法指令共同組成了歐盟紡織品服裝技術法規,其中舊方法研究了協調化學品、藥品、食品等高危行業的技術措施,而新方法則對產品合格的評定步驟、產品檢驗等方面進行規范,對產品的健康及安全等方面提出要求;將國家法規替代歐盟指令,對紡織品相關工作進行規范;歐盟通過產品的認證指南對認證機構及體系之間進行協調統一,并通過CE標志對消費者進行產品健康、安全等方面情況的說明;在美國的法規體系中在國會制定的法案及聯邦政府相關部門均對相應的技術法規及標準等有所界定及說明,并且按照產品類型、執行操作方面進行技術法規的分類,例如消費者的產品安全委員會一般會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進行檢測及標準制定的相關工作,對人們的家庭安全及生命安全進行保障,并根據各類標簽法案執行相應工作;日本通過標準調查會、JASC等開展相關工作。
1.2 中國標準化體系
通過統一的分工及管理是我國標準化工作的重要內容,經我國國務院批準以及檢疫總局的監管,最終將相應的標準劃分為四級,其中包含推薦性及強制性標準,后者主要對人民的財產安全及健康方面提供保障;SN、FZ以及GB等均為我國紡織標準。
在TBT及WTO中對技術法規進行明確,并將其解釋為“工藝、生產方法及產品特性方面的強制執行,涵蓋管理規定相關內容以及生產方法、工藝及產品方面的標簽、符號等”,通過商檢法等法律法規、強制命令、標準等對紡織領域進行規范。
2 及國內外紡織品服裝技術法規和標準比較分析及對策
2.1 內容差異
國內外的差異體現在以下幾點:其一:關注點的不同。兒童產品及燃燒性能方面為美國紡織品服裝技術法規中的重點內容,通過三級要求及不同技術指標對燃燒性能方面進行說明,詳細解釋了具體豁免方面的情況;并且對童裝小部件及外衣機械安全等方面進行約束限制,對含鉛量等毒害物質進行約束規范;化學安全方面則是歐盟紡織品服裝技術法規的側重點,通過安全指令對芳香胺一類的染料及毒害物質等禁止使用,并依照法規對下游服裝內化學品進行約束規范,通過評估、限制、授權等對相應的行為進行限制和把關;危險物方面為日本方面的側重點;在我國通過《服裝標識要求》等對行業進行強制性約束,與歐盟的關注點具有一定相似性,在化學物質方面的關注程度高于毒害物質方面,后者大部分的指標相對而言低一些。其二,技術指標的差異。我國技術指標與國外的各國及國際標準存在很多不同之處,較國外法規相比,我國的法規較為寬泛,例如國外在纖維含量方面僅允許3%左右的允差,但是在我國比國外多兩個百分點;在指標方面也有部分比國外高,例如甲醛含量方面美國未進行過多約束,達到500以內即可,歐盟標準也存在爭議,在我國對嬰幼兒的相關指標卻要求達到20以內,與皮膚未進行直接接觸的達到300以內,直接接觸的則需控制在75以內,由此可見在這方面較國外指標更高并且劃分的更細致。其三,效用方面存在差異。例如,某年在歐盟方面通過REPEX進行召回的產品中紡織品服裝達到27%左右的比例,超過了召回玩具(21%左右)所占的比例,并且其中童裝化學安全性方面通報情況較為嚴重,可以看出法規功效方面較國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2.2 對策分析
首先,可以通過對認證、評價以及技術法規方面的體系制度完善這一對策對相應問題進行處理,并且我國需要在制度方面提高重視,在進口紡織品服裝時需要通過產品認證,并根據我國的法規對其進行加貼標識;其次,對法規地位進行提高,增加其約束能力,并且對法規及標準方面進行更好的區別;法規中是否包含強制性標準尚且未有定論,不同的人對這方面存在不同看法,由于強制性標準具有較多強制性,并且與壁壘協議及WTO方面規定的內容相符,符合國際要求;欲使我國技術法規的地位得到改善,需要將其與國際方面的法規進行接軌,對標準及法規關系等進行明確區分及定義,防止出現混淆,將強制性標準添加到法規中;最后,通過技術法規方面專家團隊的建立與完善,實現對法規方面的實時調整。這種方式可以通過對國外法規方面信息及動態情況的收集對我國的法規進行實時調整,從而為促進我國紡織品貿易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國外的紡織品服裝技術法規及標準的內容與國內存在一定不同之處,為了促進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本文對國內外技術法規及標準差別進行分析研究,對我國在標準及法規方面的不足進行分析,并通過比較對我國的紡織品服裝技術法規及標準進行完善和調整,從而更好的適應國際市場,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卓,劉蓉,劉瑩峰等.美國紡織品服裝技術法規評述[J].棉紡織技術,2014,42(8):75-78.
[2]隋博文,莊麗娟.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因素分析[J].學術論壇,2015,38(12):40-43.
[3]袁蓉,王愛兵.紡織技術標準的創新與核心競爭力的提升[J].國際紡織導報,2013,41(11):55-56,58.
[4]周灝.基于博弈心理的對華紡織品服裝反傾銷價格效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5(1):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