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清
【摘 要】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分析,在煤礦各類事故中,有近9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人員的不安全行為造成,而且在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為比物的不安全狀態更難預測、更難控制,研究人員不安全行為產生的原因和規律性,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控制,切斷事故發生的因果鏈,是防止和避免事故發生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管理 不安全 行為
1 員工主要不安全行為分類
通過對煤礦井下各崗位的分析、研究,員工的不安全行為按主管意愿分為:有意做出的不安全行為和無意做出的不安全行為。有意做出的不安全行為是指員工在做出不安全行為之前,明知道怎樣做才符合規定,但由于自身存在僥幸、麻痹等錯誤心理而做出的行為選擇,屬明知故犯行為。無意做出的不安全行為是指員工在做出不安全行為之前,對規程措施、崗位標準不知情或知之甚少,對自己的行為過錯沒有意識到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行為的對錯,自身安全辨識能力不足,屬無知情況下做出的不安全行為。
2 人員不安全行為產生原因分析
不安全行為的產生原因較為復雜,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有個體內在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知識和技能因素等;有外在客觀因素,如環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根據員工在生產中的行為表現,其不安全行為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2.1 知識與技能缺陷
(1)由于培訓制度不健全,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培訓教育方法不佳等,不能使作業人員準確掌握安全生產知識,易出現盲目甚至野蠻作業等不安全行為。(2)部分員工不思進取,不愿學習規程、措施,業務技能低、缺乏生產實踐經驗,因而造成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2.2 思想和情緒因素
主要表現有:有無所謂思想,對安全持麻木不仁的態度,視一些安全制度、規定、措施為束縛手腳的條條框框;持僥幸思想,明知道有危險,卻因怕麻煩而不采取安全措施,抱有僥幸態度;由于生活條件、家庭情況、人際關系不佳等原因,導致情緒煩躁,工作精神不集中,極易產生不安全行為;情緒急躁,由于求勝、趕時間心切,易出現有章不循現象;由于疲勞、體力下降、視力不佳、年齡偏大等生理原因,也易產生不安全行為。
2.3 利益與管理原因
主要表現有:為了片面地追求經濟利益搶時間、趕進度而忽視安全,產生違章作業、違章指揮;規章制度、作業規程不完善,協調配合不當,監督檢查不嚴等,也易助長員工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2.4 生產環境影響
心理學認為,行為是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并隨人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因此生產環境對不安全行為的產生有直接影響。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井下光線昏暗、視野窄,容易造成作業不準確,并易使人感到困倦、精神不振,而造成操作失誤;(2)井下作業空間狹小易使操作動作變形而產生不安全行為;(3)各轉載點、采掘作業場所局扇及采掘機械噪聲大,嚴重的噪聲影響語言和聲音信息交流,并易使人多疑易怒,從而產生不安全行為。
3 人員不安全行為的基本控制措施
3.1 強化安全教育培訓
(1)認真抓好安全技術培訓工作,重點根據生產形式和能力變化、人員增減情況、設備更新、環境變化等因素,突出“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組織培訓。(2)區隊每天要利用班前會進行崗位操作規程和作業規程的學習貫徹,要堅持開展班前崗位風險辨識評估、堅持開展“每日一題”安全知識的學習活動。(3)各級管理人員要經常性的教育引導員工生產作業前必須做到“五思而行”即:做本項工作有什么風險?不知道不去做;是否具備做此項工作的技能?不具備不去做;做本項工作環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做本項工作是否有合適的工具?不適合不去做;做本項工作是否佩帶合適的防護用品?沒有不去做。(4)從控制不安全行為出發,對不安全行為人員還要進行安全態度和安全思想教育培訓,消除員工頭腦中對安全的錯誤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個性心理,端正安全態度。
3.2 強化安全管理
采取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獎勵引導員工的行為積極主動向安全方面發展,通過懲罰對員工的不安全行為進行約束,使員工知道不該那樣做、不敢那樣做。
(1)嚴格執行各種安全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規程、措施,用責任追究手段來保證執行力度,做到違者必究,一視同仁,不搞下不為例,保持制度的有效性、連續性,強制約束不安全行為。(2)加大對不安全行為的查處打擊力度,強制監督糾正不安全行為。各級管理干部、安監人員、職能部門要以現場為重點,以不安全行為易發者為突破口,不間斷的進行檢查及夜間突擊性的抽查。(3)帶班隊長、班組長要加強現場作業行為的安全監管,及時糾正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把安全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現場。(4)將個人的經濟利益與安全掛鉤,通過實行全員安全風險抵押、安全責任承包及加大安全在結構工資中的比例等方式,推動安全工作健康發展,促使員工關注安全。
3.3 科學地選用人員,做到人機最佳匹配
各工作崗位和工種都有其特定的要求,要根據崗位設置要求科學地選擇和配備人員,做到人機匹配。主要措施有:積極開展崗位技術比武,從中發現優秀的崗位工,充實配備到重要、需要的崗位上;鼓勵員工加強崗位技能學習,確保業務上精一門、會幾門。
3.4 改善作業環境
(1)作業環境舒適,主要是使環境改善,員工操作設備時與周圍環境、高低、前后、站、坐等能滿足安全狀態,避免因環境因素造成員工不安全行為的發生。(2)作業地點的照明要保持合理的光照度。(3)噪聲大的設備要采用消音設備及相應措施。(4)作業現場要保持環境整潔、設備衛生、標識清晰。
3.5 做好思想和情緒調解工作
(1)各級領導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調解,要切實關心職工生活,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員工家庭和個人生活中出現問題和困難,有關領導和部門要妥善解決,使操作者注意力集中,一心一意做好本職工作。(2)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要公平、合理,并按時發放。(3)員工與領導者發生矛盾,領導者要理性對待,通過互相交流和談心等方式加以化解。
參考文獻:
[1]蘇志闖,閻直.行為安全理論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5(12).